
快手融資往事:大機會和偶然性
時間:21-02-09 來源:騰訊網
快手融資往事:大機會和偶然性
早期快手是佛系的產品公司,兩位技術派創始人都覺得只要產品做好了,就能吸引到用戶。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沒遇到過激烈的競爭,做的就是精進算法、優化產品。
但做著視頻社區成為風口,繼而他們又發現了直播可以變現。對快手來說,重要的節點來自外部,被社區里的用戶和時代一起使力,推成了今天的樣子。快手能成有它的必然性。
背后的投資人,并非全部理解它,且預測它日后的樣子。對快手,多數投資人能拿準的是視頻是大趨勢,至于快手如何盈利,那時能想到的商業模式無非是視頻廣告之類
但2016年直播興起后,新期待也來了,打賞也是收入。又是一步步,快手做了直播、電商,才建立起商業模式。這么看,快手是養成系公司
眾多投資人里,五源資本(上市前持16.6%的股權,為第二大機構股東)最重要,不僅是天使投資機構,還撮合了程一笑和宿華兩個團隊合一處,不然可能沒有今天的快手。張斐確實功不可沒,但背后的年輕投資人也重要。
順著這條線找,發現了有意思之處。五源資本的袁野當時剛入行,這是他投的第一個企業,現在他已是五源資本的合伙人。
DCM的胡博宇之前創業做過網站,自稱產品極客,對產品有感知,快速就投了。之后他成立XVC,對LP講的是他如何投快手的故事。
紅杉的曹曦之前是騰訊的產品經理,他對快手的判斷相對客觀。快手對他的影響是,驗證了他看企業的方法,撇清自我。不到4年的時間,曹曦完成了投資經理到合伙人的躍升。
沒投到快手的彭創,從中獲得投資的手感,成立了云時資本。
影響時代的產品,如快手、B站在一開始都不被看好,但走著走著成了主流。有眼光的年輕投資人竄出來,在不被看好的當下,抓住機會,成全了企業,也成就了自己。
這篇文章除了拆解背后的投資人之外,也重點展開敘述快手是如何養成的。
1
鐵嶺人程一笑決定創業。
他 2009 年之前在惠普大連工作,2009 年到2011 年在人人網做 iPhone 客戶端開發,從人人網出來時,他要創業,辦公地點就在天通苑的東小口鎮一帶,員工只有他自己。
2012 年春節過后,創業半年的程一笑還沒什么苗頭。于是,他一邊研究人人網老上司許朝軍的「啪啪」,還有「圖釘」和「美圖秀秀」,一邊開發用圖片合成 GIF 的簡單方法。
這時,程一笑的創業企業才有眉目,他要做 GIF 圖版的美圖秀秀。
2011年,在畢馬威做了三年的袁野去了五源資本做投資,剛好趕上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當時,整個投資圈都在關心,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大機會是什么?五源資本也在有意投移動社交,批量投這類企業。
那時,袁野決定了自己的投資方向:移動互聯網背景下一切以人為中心的產品。袁野花了很多功夫研究當時的圖片類產品,發現了GIF快手。
袁野把這個企業推給了合伙人張斐,張斐和程一笑聊完就決定投資了,聊的過程,遠談不上歡快,程一笑很悶,張斐說十句,他只說兩句,溝通起來很累。
張斐之前去美國交流,發現美國的投資人喜歡具有產品經理特質的創始人,他們還告訴張斐通常偉大的社交產品都是第一次創業的創業者做出來的。這兩點,程一笑都滿足。
五源資本很順利進來了,幫著程一笑成立公司,放了200萬,占股20%。這是袁野做投資以來的第一個企業。
五源資本投后的第一個董事會就給程一笑提建議要做社區,因為做工具會很辛苦,變現上也會有很大挑戰。
2012年11月左右,公司開始往社區轉。程一笑招了兩個自己的同學銀鑫、楊遠熙,但嘗試了幾次都不成功,日活也漲不上去,第一筆投資款也花得差不多了。
張斐建議程一笑去市場上爭取人和錢。程一笑不擅長表達,見了一圈投資人,都被拒絕了。這其中最具典型的是高瓴資本。當時負責這企業的是新人彭創。
2012年,還在耶魯讀MBA的彭創拿著自己的創業想法,找到了高瓴資本的張磊,卻被勸說做了投資,張磊認為彭創從個性到背景,都與風險投資再契合不過。2013年,彭創加入高瓴資本。
彭創認為,大環境的變化是視頻必然會取代文字成為更廣泛的傳播載體,小環境的紅利是當時微博還沒有視頻,早期快手主抓的是學生群體,所以在微博上非常容易形成爆炸式傳播。
GIF 快手是彭創第一個推上會的企業,但種種原因,與快手錯過。彭創強烈建議程一笑,「去掉GIF,它會成為傳播中的一個障礙,就叫快手」。
在特別難的時候,程一笑甚至去找了一下科技的韓坤,打算讓他來并購,但韓坤沒有看上,五源資本只好追加一筆投資。
2
程一笑和宿華終會相遇。
做產品可以很純粹,如程一笑。但要做管理者,只做產品不夠,要組織團隊帶兵打仗,這對大部分產品經理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張斐建議,程一笑找個CEO來和他互補。半年時間,他們找了非常多的人聊,要么覺得對方不靠譜,要么對方覺得他們不靠譜。
張斐在此期間認識了宿華,他正在做一個社會化電商的企業叫圈圈。宿華過去在Google中國研究機器學習在搜索中的應用,之后又被李彥宏挖去負責鳳巢系統的架構搭建。從百度鳳巢出來,宿華做了一個搜索廣告企業,被阿里收購。阿里讓他一塊跟著過去,宿華不去,寧愿自己繼續創業。
張斐不看好圈圈,但看好宿華,愿意放點錢支持他,可是宿華不缺錢,所以張斐沒投進去。三個月后,宿華關掉圈圈,去上海找張斐談新的創業方向,一天宿華就談了20多個方向,張斐都覺得不靠譜,讓宿華試試快手。
宿華找方向難,程一笑找人難,宿華是技術和算法驅動方面的人才,而程一笑是個很有產品頭腦的人,兩人是一個很好的組合。
在張斐的撮合下,兩人見面。第一次見面,宿華帶了一位運營人員,大家都是做技術的,能感受到彼此技術的氣息,他們很快就產生了化學反應。聊了幾次,出乎意料地好。
一開始,宿華并沒有加入,只是作為算法顧問參與其中。程一笑等人創立了快手的前身,他們長于前端體驗、產品的開發,而宿華帶來的核心技術是后端的推薦算法。
2013年,宿華做過好幾家企業的推薦算法顧問,其中一家是GIF快手,一家是今日頭條。
張斐和程一笑都認為宿華是不二人選,于是商量出一個讓宿華無法拒絕的方案,五源資本的股份是20%,程一笑等三人股份是80%,雙方稀釋一半股權,湊出50%給宿華和他的團隊,并且提議讓宿華做CEO,統管公司,程一笑負責產品。最終,程一笑與宿華的團隊合兵一處,產品由「GIF快手」改名「快手」。
2014年初,宿華入職快手任CEO,辦公室從天通苑搬到了五道口。推薦算法加短視頻起了化學反應,快手的數據開始上漲。到那年4、5月,快手做到了90萬DAU。
這時,DCM的胡博宇找到了快手。那時他更想投美拍,但美拍的團隊沒見過,就盯上快手。
在藍色港灣Costa咖啡,胡博宇第一次見到宿華和程一笑,聊完后擔心技術男不懂產品,但還是向上推了這個企業,沒想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過了會
簽完做財務盡調,胡博宇來到華清嘉園的一套黑乎乎的毛胚房。宿華把他個人的招商銀行網銀打開,說,「公司就8個人,財務就是我,記錄都導給你。」
胡博宇一看,密密麻麻,都是吃飯、電話費、自來水費之類,胡博宇就沒寫財務盡調報告,合伙人也沒問,美國的財務團隊也沒問,匯了1500萬美元。從談B輪投資到拿到錢,快手DAU已經漲到近100萬了。
3
DCM投完第二天,紅杉中國加價50%來搶快手,無果。
紅杉中國注意到快手幾乎和DCM同時。2014年5月,紅杉中國的曹曦在長安大戲院一層咖啡廳,見到快手創始人宿華和程一笑,三個人聊了兩個小時產品。
前騰訊產品經理曹曦迅速嗅出做對了的味道,「快手是能吸引三四線城市乃至鄉村群體自發貢獻內容的第二個互聯網產品,太多互聯網產品起步時,忽視了這部分用戶」,這話不假。
轉型社區后,對快手是跳變。新版本上線后,短視頻轉GIF的功能藏起來,只支持直接上傳短視頻,用戶打開一看,舊功能找不到了,一下走了90%。之前還有大幾十萬人的日活,之后就只剩幾萬。但宿華和程一笑都認為,優秀的產品可以自由生長。
他們從一開始就給快手定了產品原則簡單和普惠,希望盡量降低門檻,讓產品更適用于普通人使用。簡單,就是易于使用,快手當時的主界面只有「關注」、「發現」和「同城」三個入口,除此外最明顯的,就是拍攝鍵。
宿華團隊加入后,快手的算法推薦實現了新的迭代。借鑒Instagram的產品哲學,鼓勵用戶自己去創造內容,避免名人導向。
宿華和程一笑曾經研究認為,傳統的機械算法推薦的機制,很容易給用戶造成信息繭房:用戶喜歡什么就一直推薦什么,最終導致用戶困在一個信息繭房里
普通人只注意自己生活的范圍,對其他各種各樣的生活缺乏了解,快手想讓每個人都擁有舞臺,讓每個人都看到更多彩的世界。
整個團隊執行徹底的用戶思維,他們甚至想過如何才能避免用戶在短視頻上浪費太多時間。他們不想把這個社區搞成一個用戶重度依賴的娛樂產品,覺得如果這樣做,會剝奪用戶的幸福感。
從2013年轉型以來,快手一直沒做大規模的推廣,平臺上的用戶自由生長。天佑的出現,徹底讓快手風格東北化
2014年夏天,天佑的喊麥作品《女人們你們聽好了》在快手上爆火,他順勢注冊了快手帳號,短時間內漲粉四十萬。
2015年的快手,就是YY的短視頻翻版。年初,大批YY主播帶領粉絲進駐快手,直接把直播錄屏剪輯成短視頻發布。
走掉的 DAU 慢慢又回來了,里面有觀眾、有粉絲,短短兩三個月就讓快手DAU突破千萬。快手徹底淪為眾老鐵喊666的天地。
基于曹曦的判斷,紅杉中國很快就給出了投資意向。在盡調的時候,他們連續幾天對快手后臺用戶統計進行抽查,發現用戶在各省的分布排序和中國各個省份人口數量排序類似,而不是像其他一些中心化產品一樣用戶集中在頭部區域,這也驗證了曹曦的判斷。
但可惜晚一步,最后沈南鵬親自出馬也沒投成。
上次寫《張一鳴背后重要的五個人》,提到在關鍵的一輪,DST出現了。DST的風格是:不還價,給高價,不進董事會。聞聲就來,還總能踩準點。
DCM投了快手不到半年,DST就沖進來領投了B+輪,直接砸了1億美元,快手的估值翻了十幾倍,投后估值9億美元。
這輪,紅杉中國才擠進來,跟投。跟投的還有順為資本。順為資本在2013年、2014年左右就接觸過快手,當時沒投,這輪才終于下定決心。
快手的C輪,百度投資并購部領投。百度投快手順其自然。宿華在百度時是負責百度鳳巢的,百度鳳巢就是百度搜索營銷系統。百度投快手,非常明顯想讓快手做視頻廣告,把搜索營銷系統放快手上實踐。
這輪共融資1.285億美元,除百度外,還有CMC。
2015年,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2015年5月,一下科技出了小咖秀(一下科技的三款產品,秒拍、小咖秀、一直播都與微博深度綁定),微博流量下滑,就把流量和明星資源都放上面試水。同年8月,小咖秀風靡娛樂圈,迅速躥紅全國。年底,一下科技借機又融了一輪錢。視頻社區變得非常火,但快手依舊沒有走進大眾視野。
快手的數據蹭蹭漲,從2015年6月到次年2月,快手用戶從1億漲到3億。2016年12月,快手DAU4200萬,人均時長40多分鐘。
2016年初,冒出上百家直播公司,快手也上線了直播功能,但將其低調地放在「關注」欄里。在其他平臺重中之重的直播,在這里僅是附屬功能。
就連直播禮物的價格最高也只有30元,沒有其他直播平臺上特別流行的「跑車」、「游艇」等貴重禮物。宿華不希望快手變成秀場,要是定價高,味兒就不對了。
2016年端午前后,一篇《底層殘酷物語》把低調多年的快手拉到主流媒體和大眾的審視之下。宿華開始接受媒體采訪,解釋快手背后的價值觀。
從2011年成立開始,這家公司一直低調,公關市場人員在2017年后才逐步到位。所以導致一個現象,2017年之前的融資消息鮮少被報道。
4
快手D輪、E輪、F輪都由騰訊領投,尤其是E輪之后,快手炙手可熱。
騰訊一直努力嘗試攻占短視頻,前前后后推出了十幾款短視頻App,最終都石沉大海。
早在2013年,騰訊就推出了微視,是當時頂級的戰略產品,但最終以失敗落空,于2015年戰略放棄后關閉。但是騰訊并沒有放棄自己做短視頻,推出視頻號再進軍。
騰訊領投快手,是想彌補騰訊在短視頻社交領域的不足。
2017年,快手D輪融資金額3.5億美元,投后估值25億美元;2018年,快手E輪融資金額為10億美元,投后估值80億美元。在E輪融資后,快手已打算上市了。
這時快手遇到了麻煩,互聯網內容監管大整頓,連帶快手在內的App不是被整頓、停更,就是被下架,張一鳴、宿華都對外發過道歉信。
2018年,是快手的一個分水嶺。快手加強在審核、運營和商業化等強調人力資源和控制層面的工作,不再以完全的技術、算法和產品為主導。整體員工人數翻了十倍,先后上架的新產品多達十余款,推薦內容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更為迫切的還有外部競爭的壓力,2018年年中,抖音以1.5億日活反超快手。
佛系不行了,得變。2019年6月18日,宿華和程一笑在全員內部信中表達了對公司現狀的不滿,并給出了的明確目標:2020年春節之前,3億DAU。
快手的商業化之路,是被推著走的。快手的直播2016年下半年起量,打賞也跟著起量。
直播帶貨現象,幾乎與快手的直播同時誕生。快手官方從2017年年中,開始嘗試為用戶設計電商輔助功能,即「快手小店」,并在2018年對直播帶貨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化。
快手引導直播帶貨脫離微商時代,納入產品內部閉環,既是監管需求,也是產品商業化需求,更是對資本講故事的需求。2019年,快手開始積極推進電商業務……
2019年快手完成新一輪融資,騰訊再次領投,博裕資本、云鋒基金、淡馬錫、紅杉中國跟投。本次F輪融資額近30億美元,騰訊投資20億左右,投后估值達286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多次參與快手融資,前后投資超過40億美元,持有快手股份21.57%,為快手第一大股東。
2021年1月26日,快手正式向港交所遞交公司上市方案,比原定的上市計劃晚了幾年
今天,快手終于上市,發行價為 115 港元 / 股,開盤漲 194%,報 338 港元 / 股。快手總市值高達 1.39 萬億港元。
早期的快手像極一艘小船處在風平浪靜的湖面,自由飄蕩;后閘口打開駛向大海,但遭遇競爭,不得不加足馬力。今天它依舊行進,上市只是插了一桿旗,占得一席地,挑戰還在后面。
摘自—騰訊網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快手入市,商業凌遲 | 快手萬億市值背后的大贏家:香港陳氏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