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看好的億緯鋰能緣何股價下跌? 風口之王“押注”新能源汽車
時間:21-04-14 來源:英才雜志
券商看好的億緯鋰能緣何股價下跌?
風口之王“押注”新能源汽車
億緯鋰能(300014.SZ)被稱為“風口之王”。憑借ETC概念,億緯鋰能在近年來業績“起飛”,更精準切中電子煙、TWS耳機、5G等熱門概念,2018年至今,億緯鋰能股價已經飆升10倍。
今年3月,億緯鋰能斥資49億,高調擴產磷酸鐵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賽道上繼續“押寶”。
然而正當多元化發展的億緯鋰能被券商看好并不斷沖高時,電子煙相關政策的出臺卻令其股價大跌。在其多項業務向好的格局下,此次下跌是否被“錯殺”?
電子煙“掐滅”億緯鋰能
電子煙新規出臺,既是供應商、又是投資者的億緯鋰難以“獨善其身”。
電子煙再次迎來強監管,3月22日,工信部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出臺,相關概念股紛紛“哀嚎遍野”。
美股、港股中的相關上市公司首當其沖,霧芯科技股價猛跌47.84%,市值蒸發超900億人民幣。次日,港股電子煙龍頭思摩爾國際股價大跌,截至當日收盤,跌幅也達到了27.22%。
A股方面,受政策出臺及思摩爾國際大跌的雙重影響,億緯鋰能受到沖擊,股價下跌15.85%,市值一日蒸發近250億元。
億緯鋰能當天在互動平臺回應表示,公司是行業內具有領先地位的鋰電池制造商,為國內外知名企業供應電子霧化器電池,不涉及電子煙的制造和銷售。
電子煙為何能夠“掐滅”不造煙的億緯鋰能?兩方面因素不得不提。
時間回到2013年,上市4年的億緯鋰能業績一直不溫不火。直到進入電子煙賽道,億緯鋰能才在資本市場賺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而當時的大客戶名叫麥克韋爾,正是目前電子煙龍頭公司思摩爾國際的前身。2014年,億緯鋰能以4.39億元的現金入主麥克韋爾(思摩爾國際),拿下了50.1%的股權。盡管為了登陸港股,億緯鋰能先后幾次出讓了部分股權,但截至目前,億緯鋰能持有的股份仍然占思摩爾國際已發行股本約32.44%。
根據2019年數據統計,思摩爾國際是全球最大電子霧化設備制造商,占總市場份額的16.5%。
至今,億緯鋰能除了鋰原電池、鋰離子電池,電子煙也貢獻了相當可觀的收入。通過回顧億緯鋰能的財報可以發現,2019年,億緯鋰能的投資收益為8.4億元,是其當年利潤總額的51.65%,思摩爾國際貢獻了主要部分。
與此同時,億緯鋰能不僅通過“投資收益”掘金電子煙,其主業業務中的小型軟包電池也是電子煙的重要上游,目前也是國際諸多大廠的重要供應商。
因此,電子煙新規出臺,既是供應商、又是投資者的億緯鋰能必定難以“獨善其身”。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是全球電子煙的主要生產地,產量約占全球的95%。但是其中90%以上是供應出口的。也就是說,中國的電子煙消費市場孩非常小,電子煙產品的滲透率遠遠低于英美地區。比如思摩爾國際,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煙霧化設備制造商,但有八成產品銷往中國大陸以外,美國為其主要市場。
同時,在我國電子煙市場發展初期,政策的及時導入,對于電子煙頭部企業未嘗不是規范性利好。
新能源紅海廝殺
磷酸鐵鋰電池重獲熱捧,億緯鋰能布局稍顯遜色。
電子煙新規的出臺令億緯鋰能遭遇股價波動,不少機構也紛紛出逃。但在接下來的幾天,億緯鋰能的股價又開始反彈。既然被稱為“風口之王”,億緯鋰能的多元布局此時發揮作用,磷酸鐵鋰概念的再度火熱令億緯鋰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電子煙新規出臺前,民生證券發布研報首次給予億緯鋰能推薦評級。評級理由主要包括:1)以1-2億元回購股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激勵,彰顯管理層信心;2)積極擴張產能,各項業務齊頭并進。
有意思的是,在風險提示中,民生證券提及了:新能源車銷量不及預期;電子煙行業政策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回購方案及員工持股計劃未達到執行條件的風險。
雖然電子煙政策風險一語成讖,但億緯鋰能頻頻出手磷酸鐵鋰電池的舉動依然得到了市場的肯定。
2、3月間,億緯鋰能兩次擴產磷酸鐵鋰電池,投資總金額達到49億元。對此,億緯鋰能表示,投資主要滿足國際知名車企和國內造車新勢力等客戶的配套需求。
在成本、安全因素的制衡中,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風向標又開始調轉,磷酸鐵鋰重新回歸市場主流。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0年1-12月,三元鋰電池共計裝車38.9GWh,占比61.1%,累計下降4.1%;磷酸鐵鋰電池裝機24.4GWh,占比38.3%,累計增長20.6%。
更加值得注意的數據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13GWh。其中,三元鋰電池共計裝車6GWh,同比增長24.9%,環比上升2.2%;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6.9GWh,同比上升45.5%,環比上升46.0%,增速遠超三元鋰電池。
隨著新能源汽車陷入價格戰,特斯拉Model 3、五菱宏光Mini EV、比亞迪漢等多款暢銷車型都開始配備磷酸鐵鋰電池。華安證券也預測,2021年迎來磷酸鐵鋰需求增長大年,預計同比增長 80%。
因此,億緯鋰能的擴產可謂跑步入局即將陷入激烈競爭的動力電池角斗場。數據顯示,2019年,億緯鋰能的裝機量同比上升2位,位列第五。然而隨著外資企業的入局,億緯鋰能在2020年的TOP10排行中重新跌落至第七位,裝機量同比下降了28%。
在三元電池領域,億緯鋰能的客戶囊括吉利、寶馬、戴姆勒、現代起亞、小鵬、哪吒汽車等。但在磷酸鐵鋰領域,億緯鋰能的客戶更多集中在商用客車。因此隨著磷酸鐵鋰在電動車普及中不斷提升的推動作用下,億緯鋰能能否搶占風口,自然成為有關公司成長性的重要事項。
只是在擴產這件事上,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的擴張之路較之其他企業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在馬太效應顯著的動力電池行業,億緯鋰能能否殺出血路,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摘自-英才雜志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巨虧9億、王衛道歉,順豐為何“翻車”? | 雷軍:造車!程維:我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