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逼著所有人造車
時間:21-04-20 來源:半佛仙人
資本逼著所有人造車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543篇原創
1
昨天看到新聞,說大疆都要準備介入汽車行業了。
沒想到五年前還被戲稱為PPT細分產業的互聯網造車又成了主流賽道。
牛夫人又重新變回了小甜甜,賈老師哭紅了臉。
果然未來又是歷史的一再重演。
互聯網公司已經很久沒有這么熱鬧過了,上一次鬧出動靜還是大家一股腦都去賣菜賣水果,搞社區團購。
現在都一股腦去造車了。畢竟造車聽上去更符合科技公司的尊貴身份。
賣菜和造車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同的。
如果跑通了模式、占有了市場地位,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量,過千億的市場規模。
同樣都是星辰大海的生意,但也同樣都是需要長期燒錢、燒大錢。
幾年前,著名造夢大師賈會計本來可以用花里胡哨的財技繼續維持“生態化反”,但由于造車燒錢燒得太厲害,直接把這個夢都燒破了。自己肉身也只能一直維持在“下周回國”的狀態了。
都怪賈老師跑了,不然現在要是樂視還在,其他幾家視頻網站漲價也不一定會這么放肆。
蔚來汽車也是因為燒錢瀕臨險境,如果不是合肥地方政府果斷出手援救,蔚來也沒有未來了。
這是一個高賠率低勝率的賭博游戲。
雖然互聯網公司也習慣于燒錢游戲。但燒錢和燒錢還是不一樣的,造車這門生意實際上確定性要遠遠低于互聯網的“傳統”生意。
中國互聯網公司從2000年始,大多數商業模式集中在廣告、游戲、電商、金融。
講白了就是流量生意。
所謂流量經濟,就是拿用戶換錢,一旦確定了市場地位,攜流量以令市場,賺的就是“過橋費”、“買路錢”、“流量稅”。
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里,用戶本身是可以不需要花真金白銀去購買服務的,用戶本身就是互聯網公司的生產資料和變現手段。
但互聯網公司想要賣車的時候,這套路子就不好使了。
因為車很貴。
你可能會因為營銷廣告做的好而成為某個品牌的狂熱粉絲,也可能會用真金白銀支持,但這個真金白銀不會是十幾萬的購車款。對于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買車都是需要深思熟慮尤其老婆深思熟慮的大件。
客單價太高了。
吹牛吹得好,粉絲相當于聽了場精彩的脫口秀。他愿意付張門票錢就了不起,但你要賣他幾千塊的手機他都有可能翻臉。
朋友們,“下次一定”才是人類的本質。
羅老師當年就是信了粉絲一張嘴,后來還債跑斷腿,不過開啟了直播帶貨又一春,人生也算柳暗花明吧。
其實傳統汽車已經很難有重大技術突破了,人類在燒鍋爐這個技術上已經做到了極致,容不得太多的花里胡哨。
但智能汽車實際上把自己從穩定賽道逼上了高速賽道,它已經從“機械產品”變成了“消費電子產品”,而消費電子產品又是出了名的產品迭代速度快。
在這個賽道不可能一勞永逸,是一個完全的競爭市場。飛利浦在家用電器,諾基亞在手機上的敗局都是這個市場殘酷的體現。
互聯網公司通常沒有這樣的耐心,他們習慣高舉高打,燒一段時間錢就希望能夠坐享其成。
汽車行業,不存在。
造車這門生意風險高、周期長、容錯率低,對互聯網公司來說是很重的生意,即使是找代工廠也需要高額的資本性投入,產業鏈變得更長,商業模式也并不相同,過去的成功打法和經驗也不能復制。
原有的研發人員并不能直接用,需要再重新招,無論是組織、供應鏈都需要重新搞。
除了錢以外,什么都要推翻重來,曲線也不能短平快。
但還是要造車,不愿造車也要造車。
只能造車。
為什么?因為互聯網公司沒辦法。
除了造車和賣菜以外,已經沒有什么能拉出足夠陡峭的增長曲線的機會了。
新的性感的故事,沒有了。
而且放眼望去,真的沒有什么可以輕松賺錢的市場了。
電商業務已經內卷成麻花了,各大平臺恨不得天天給用戶發券,窮盡一切手段。
廣告更是存量市場,在線教育和游戲更是出了名的內卷賽道,密集投放搶用戶,還動不動就有政策的風險。
市值過百億美金的互聯網公司手里都有大量的現金,無論是賺的還是在二級市場上募集的,總歸要花出去獲得更好的收益的。
當故事不好講的時候,手里的現金就燙手了。
二級市場的公眾公司上市是要有代價的,要持續在經營期間對自己的股東解釋現金如何用。
如果現金太多了,對個人來說要飛起來,但是對一個商業組織而言,這是跌下去的前兆,因為公司沒有了想象空間。沒有想象空間股價就只能被低估值。
資本永不眠,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資本永遠在焦慮。
對于資本來說,摸魚就是犯罪,總得干點啥吧。
而且這個事情還不能小,既要能吸收資金,又能講故事抬股價,還要能適量制造合適的虧損來讓市場接受。
你看,造車這事兒就特別給勁兒。
造車不是小風口,是臺風口,是龍“卷”風口。
不好意思,連風口都“卷”了。
即使卷,也足夠性感。
不想做,但不得不做。
互聯網公司新業務的扎堆,也離不開背后資本的周期。
什么叫資本的周期。O2O泡沫破滅的核心難道是業務模式不行嗎?
不完全是,有一個看不見的周期是,很多私募風險投資基金并不是永續存在的,他們的募集投資期往往是五到七年的時間。
O2O泡沫破滅之時,剛好是很多基金存續期到期清退之時。
很多朋友疑問了,說好的長期主義呢?這要說明一下,頭部基金是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的,很多頭部基金有很多國外養老基金、高校教育基金這樣長線的錢,另外他們還可以募新基金來接老基金的盤。
但大多數私募基金并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他們拿了銀行理財的錢去做風險投資,剛好趕上了監管收緊,錢續不上了。
O2O這種需要靠錢續命的產業,就這么死掉了。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而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剛好是新一波募資,資本正是要踩油門沖沖沖的時候,七年之后才需要給投資人交代投的好還是壞,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投不投得出去。
踩油門不可怕,可怕是腳底下有膠水,有膠水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低頭發現膠水要把腳拔出來的時候發現自己還在開車。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油門踩到底,加速,加速,加速。
對于投資機構和其他的主導者而言,現在能投出去就是業績,投出去就是勝利,投出去就是給自己的簡歷繡花。
反過來,如果募集的錢投不出去呢,就要和LP解釋,為啥還沒有花出去,花不出去下一輪募資就會加大難度。
你看,資本也被資本綁架了。
這也是為什么頭部機構不愿意碰早期案子的愿意,一期基金就被塞了幾百億,再看幾百萬的案子(投資標的)就顯得有些過于勞動密集型了,過于不體面了。
要看大案子,像造車這種動輒需要上百億才能開始量產的生意就非常適合。
對于以募資為生意起點的投資機構來說,“投”雖然勝率不知道但賠率大,“不投”肯定是為自己的生意添堵,該怎么選擇,早有定數。
投出去、造一波勢,讓下一個機構接盤,在七年到來之前泡沫只要不破就能接著奏樂接著舞。
不要以為人家傻,人家非常聰明的看到了這一切。
更看到了泡沫年代,或許擁抱泡沫才是唯一正確的決定。
然后,就是比誰跑得快了。
摘自-半佛仙人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當95后攻占小紅書,VC坐不住了 | 殺瘋了殺瘋了,五源新募資130億,LP想投進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