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江湖再無大佬?
時間:21-09-09 來源:創業邦
互聯網江湖再無大佬?
黃崢、張一鳴之后,劉強東也要退了?
9月6日早間,京東發布公告稱,徐雷獲任京東集團總裁,負責京東全部業務板塊的日常運營和協同,而劉強東會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長期戰略設計、年輕人培養和鄉村振興事業中。
這是劉強東迄今為止最大力度的“放權”。不過,劉強東放權不“讓位”,他仍然擔任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徐雷繼續向其匯報工作。
掐指算來,劉強東已是今年第三位從一線管理角色退下來的互聯網大佬。3月17日,黃崢將董事長之位交給陳磊;5月20日,張一鳴宣布卸任字節跳動CEO,梁汝波接棒。
黃崢想摸一摸十年后的石頭,遂投身于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張一鳴放下字節跳動的日常管理,聚焦愿景戰略、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等長期重要的事情。
加上2019年宣布退休的馬云,互聯網大廠的創始人們紛紛離開了一線。這不禁令人遐想,馬化騰、丁磊、李彥宏、雷軍、張朝陽、周鴻祎等互聯網“前浪”,以及王興、程維等“新貴”,何時開始自己人生的第二目標?
01 “互聯網江湖”變了
雖然很多互聯網大佬仍在一線,但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大家彼此之間越來越相忘于江湖。
2017秋,丁磊在烏鎮連續第四年攢局,一局更比一局人多,馬化騰、李彥宏、劉強東、張朝陽、周鴻祎、雷軍、余承東、張一鳴、王興、程維等頭部互聯網公司的掌舵者悉數聚首。
飯局背后涌動暗流,劉強東、王興在丁磊局上只待了一刻鐘,便抽身離去攢了一個“東興局”,并邀馬化騰居主位。相比之下,姚勁波次日的組局,有些受到媒體“冷落”。
此后兩年,飯局日漸蕭條。
比照今日,遑論飯局,互聯網大佬們隱的隱、退的退,一個比一個低調。
2018年8月31日之后,劉強東的狀態發生改變。
三年來,喜歡拋頭露面的東哥,缺席了國內外一切重大活動,除了給京東的“兄弟們”寫寫內部信,劉強東從未對外發聲,其個人社交媒體停在2018年12月的“道歉信”。
2019年4月起,劉強東開始暴風驟雨般退出京東旗下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劉強東迄今退出公司近300家。
一向不事張揚的馬化騰這兩年更加“佛系”,江湖上可謂“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一些重大場合都是以幾十秒微信語音的方式到場。上一次露面還是在2021年兩會期間,馬化騰出席廣東代表團討論會。
作為互聯網新貴,80后的黃崢與張一鳴正值當打之年,卻先后選擇“讓賢”。正如這兩位所言,“一把手”的位置成了束縛,退休是為了“跳脫”。
另一位80后新貴王興,仍然主導著美團的一切,但飯否上的王興關注點十分廣泛,且是“話癆”。不過,最近四個月,王興不再話癆,并且在飯否上停止了內容更新。
在8月30日晚間的美團財報電話會上,王興通過拆解“美團”二字的寓意,表示“共同富裕本身就植根于美團的基因中”。與美團的表態不同,此前,為了共同富裕,騰訊投入1000億元;此后,阿里宣布也要投1000億元。
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的掌門人程維,暫時無暇對“共同富裕”表態,自7月初滴滴遭遇網絡安全審查以來,程維就開啟了“靜音模式”,其個人微博設置為半年可見,而半年來他沒有發過微博。
相比之外,雷軍頻頻掀起聲浪,隨著小米宣布入局造車、手機銷量躍居全球第二,雷軍一次次舉辦盛大發布會,不斷對外講述小米的成長歷程,輸出小米的價值觀。
如今的互聯網大廠中,只有丁磊、李彥宏、周鴻祎、張朝陽既未退也沒隱,仍時不時吸引一下眼球,但各位大佬少了互動,自顧自家生意罷了。
02 誰到臺前
有人退后,有人上前。
劉強東尚未退居幕后時,外界普遍認為京東沒有“二號位”,東哥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明州事件后,徐雷站到臺前。這幾年無論是618周年大促,還是京東二次上市,徐雷儼然京東的“代言人”。
如今上任京東總裁,徐雷坐穩京東“二號位”。東哥何時讓出“一號位”?在2018年年初的達沃斯論壇上,劉強東談及退休計劃時表示,“我相信65歲之前應該不會(退休)”。現在劉強東才47歲,年富力強。
55歲時馬云退休,張勇掌舵阿里。在外界看來,相比馬云的天馬行空,張勇顯得溫文爾雅,有點類似喬布斯與庫克的差異感。
馬云“打江山”難,張勇“守江山”也不易。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暫緩,尤其是2021年“807事件”,阿里的輿論危機此起彼伏,都需要張勇出面“穩定軍心”。
2020年的烏鎮互聯網發展論壇,張勇在演講中表態擁抱監管,稱有關部門的政策和法規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和監管是“相互促進、相互依托”的關系。
張勇聽聞“807事件”后,在阿里內網上使用了“震驚、氣憤、羞愧”表達感受,他的一系列措施得到大量阿里人的點贊。
徐雷、張勇,不同于劉強東、馬云,前者更像是職業經理人在打理公司,缺少曾經互聯網大佬們指點江湖的氣魄,這或是因為時代不同。草莽初創時,中國互聯網大廠的創始人順應時代成了大人物;如今大業既成,存量競爭時代企業保持高速增長已經很難,“守江山”的徐雷、張勇只能成為公司里的大人物。
相比阿里和京東,拼多多和字節跳動還很年輕,而同樣年輕的黃崢、張一鳴在達到個人事業新高度時,主動急流勇退。
接棒者陳磊、梁汝波,亦不同于徐雷、張勇身上的職業經理人味兒,前者是和黃崢、張一鳴一起打天下的股肱之臣,是“臣”也是“友”。以前是陳磊、梁汝波在幕后主要做技術工作,發聲定音者是黃崢、張一鳴。現在黃崢、張一鳴拂袖身退,陳磊、梁汝波的壓力應該更大了。
2019年4月,王興曾發問:中國第一代互聯網大佬哪個會先真的退休?何時、以何種方式?現在來看,除了已經退休的馬云之外,馬化騰、丁磊、李彥宏、張朝陽、周鴻祎等人尚未透露退休計劃。
那第二代互聯網大佬呢?王興沒有要退的意思。黃崢、張一鳴真退了嗎?未必。或許某一天,黃崢、張一鳴會帶著“彩蛋”重新回到臺前。
03 互聯網還需要大佬嗎?
互聯網江湖是否還需要大佬,從吃瓜群眾的態度來看,或許可見一斑。
8月10日,雷軍辦了人生第二場年度演講,題目很宏大,“我的夢想,我的選擇”。當晚,雷軍回顧了小米及其個人歷史上的重大時點,在三個小時的時間里抑揚結合。
特別是雷軍喊出“三年時間,拿下全球第一”時,比當年“十個季度內,國內市場重回第一”還要讓米粉信心爆棚。
不過,備受關注的小米造車進度,雷軍在演講中只字未提,直到9月1日,雷軍才宣布小米造車迎來關鍵性里程碑,100億元注冊汽車公司。
待到小米手機登頂“全球第一”,小米汽車量產之日,恐怕將是雷軍“封神”之時,“雷布斯”“雷斯克”之外,或許更該稱一聲“雷神”。
其實也不是雷軍多高調,自從雷軍創辦小米以來,“勞模”雷軍就不曾低調過。只不過現在互聯網大佬們的低調襯托得雷軍聲浪很高,由此就有反對神化雷軍的觀點指出,雷軍持續發聲不過是小米營銷鏈上的一部分罷了。
營銷與否不重要,坊間更多的聲音在呼吁“珍惜雷軍”“把保護打在公屏上”,所以從“吃瓜群眾”的角度看,江湖需要大佬。
那么,互聯網公司自身需要大佬嗎?
在外界眼中,行業大佬也是公司內部的“定海神針”,可以在危機關頭力挽狂瀾。同時,大佬也有可能給公司來帶不確定性,當大佬出現個人危機時,可能累及公司。
當然大佬在某些時刻也是很有用的。孟晚舟事件后,華為公司高層頻頻對外發聲,但華為公關團隊認為,任正非出面更有效果,于是,極度低調的任正非在2019年密集接受國內外媒體采訪。
其實,任正非早已不負責華為具體業務,華為高管直言“任總不懂業務”,連管理也不懂,任正非對此毫不避諱:“我不需要具體操心華為太多的事情,我在華為已經是一個傀儡了。”盡管美國制裁華為層層加碼,華為目前還是堅強地“活下去”了,靠的可不是任正非這個“傀儡”。
2011年,華為開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輪值CEO制度,董事會是華為戰略、經營管理的最高責任機構,行使決策權。據任正非所言,輪值CEO是華為的最高責任人,其本人只是虛位,但具有否決權。
華為的輪值CEO由三位副董事長輪流任職半年,由于是一個“小團隊”,因此可以避免個人過份偏執帶來的公司僵化,規避意外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
京東這兩年也在探索“集體決策機制”。京東目前組建了戰略執行委員會和戰略決策委員會,前者由各業務板塊、職能體系負責人組成,后者由京東幾十位一線業務部門負責人組成。京東方面稱,兩個委員會經過兩年多的磨合運轉,已經形成了集體決策和快速響應機制。
所以,成熟的公司不需要大佬,而依賴制度,包括接班人制度、戰略決策制度、企業價值觀文化等,這才是大公司基業長青的保證。當互聯網真的沒有大佬,而公司仍能好好活著,才是一家成熟公司的表現。
摘自-創業邦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三一重工“頻繁”漲停,半年賺100億 仍面臨挑... | 為什么95%的醫療器械創新都失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