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第一作者現身,解讀9大認知和5大特征
時間:21-11-22 來源:量子教育
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第一作者現身,解讀9大認知和5大特征
內容來源:暢銷書《元宇宙》第一作者、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老師與量子教育合作的精品課程《揭秘元宇宙時代企業如何競逐新藍海》。
大家好,我是趙國棟,最近元宇宙大火,對于它的認知也是眾說紛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么是元宇宙,以及它其中蘊含著什么樣的財富機遇。
一、元宇宙的9重認知
目前,外界對元宇宙的看法,大概分為以下9重認知。
第1重認知,元宇宙是一場炒作。就像是前幾年被炒火的區塊鏈貨幣一樣,專門用來“割韭菜”的。
有句話說,悲觀者或許是正確的,但未來總是屬于樂觀的人。持有這種認知的人,可能注定與元宇宙的發展紅利無緣了。
第2重認知,元宇宙是沉浸感超強的游戲。這一認知也是有失偏頗的,元宇宙確實會加速沉浸式游戲的發展,但沉浸式游戲并不是元宇宙的全部。
第3重認知,元宇宙就是我們下一代的互聯網。
我們知道,第一代互聯網是PC互聯網。大家一般通過電腦上網,交互的工具就是鍵盤和鼠標。
第二代互聯網,是移動互聯網。大家主要上網的工具變成了智能手機,用觸屏的方式來產生交互。
而隨著VR、AR的技術逐漸成熟,大家可以頭戴VR、AR設備來上網,這就進入到了第三代互聯網,叫頭戴式互聯網。
但是這個名字不太容易記,也不太好聽,所以我們美其名曰元宇宙。
第4重認知,元宇宙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很多人會認為,互聯網發展到極致就是元宇宙。但是我個人認為,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永無終點,元宇宙也只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階段。
第5重認知,元宇宙是數字虛擬世界。這一重認知確實站得住腳,元宇宙確實跟人類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關。它能夠把我們腦中的所思所想用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呈現出來。
從這個視角來看,元宇宙可以把我們的思想幻化出一個新的世界。
第6重認知,元宇宙是后人類社會。在元宇宙時代下,人類可以在大腦中植入芯片,實現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融合,開啟人類社會的新紀元。
第7重認知,元宇宙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有專家曾提出:“人類發展的路徑有兩條,一條是向外求,奔向遙遠的星辰大海。一條是向內求,構建人類的精神世界。”
這種向內追求,是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之上。因此心理學很有可能是元宇宙的基礎學科,就像物理學是物理世界的基礎學科一樣。
第8重認知,元宇宙是我們邁向社會終極形態的形態。每個人的生命交織在一起。
第9重認知,元宇宙是物質與意識的統一場。在元宇宙時代,物質和意識的區分會變得模糊,意識可以直接變成物質。
這9重認知,第1重和第2重明顯是有偏差的,屬于悲觀者的視角,第4重往上屬于樂觀者的視角,我們的技術、精神世界、倫理能不能支撐起這樣的未來,還有待商榷。
我建議大家,把對元宇宙的認知放在第三重。當我們認為元宇宙就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時,我們更能夠產生行動力。
無論是簡單的認為元宇宙是炒作,還是天真的認為元宇宙是一切,都是不可取的。
二、元宇宙與移動互聯網的不同
既然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聯網,那跟上一代互聯網有什么不同呢?
前段時間,我們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開了個會。
看畫面,大家坐在會場中像開茶會話一樣,但在大屏幕上展示著另外一個場景,每個人穿著古裝聚在一個大廳里面。
就好像,我們在元宇宙里面開的會一樣。這就是虛擬與現實融合的場景,讓人感到非常新鮮
那到底新鮮在什么地方呢?
我覺得可以用兩個關鍵詞形容:一個是三維,一個是體驗。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沒有空間概念的,只有平面。從移動互聯網過渡到元宇宙時代,就有了三維立體的空間。
第二個是VR體驗不同。VR是圍繞著人們的感覺來的,這些感覺構成了我們沉浸式的體驗。
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通常用視覺獲取信息,但視覺也往往只占我們視野的一部分。
舉個例子,我們看電視的內容,但我們的視野中通常會看到電視機旁邊的景物,從而讓我們知道自己是在物理世界中看虛擬的內容。
但是在元宇宙中就不一樣了,我們的精神進入到了虛擬空間,跟物質世界的其他事物是隔離開,沉浸感非常強。
三維和五感,是元宇宙跟移動互聯網的本質區別,由此,我總結了元宇宙有別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5個特征。
1、自由自在的創造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相信不少人都看過。
影片中,太乙真人為了教育哪吒,就把他帶到了山河社稷圖中。并拿出了一支神筆,畫什么就能出現什么。
這就是自由自在的創造,在物理世界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元宇宙不受物理世界的規則限制。
所有的素材都是由0和1構造而成,山可以飄在空中,水可以往上流,完全無視物理世界的規則。
另外,元宇宙降低了創造的門檻。在元宇宙中創造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就像下圖中的紅色積木塊,可能就是構成元宇宙物體的基本小部件,叫體素。用最小的積木塊,就可以搭建出任意想要的東西。
元宇宙還可以創造純粹的數字商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畫一幅畫、寫一篇文章、錄個視頻都是一種創造,但這種創造本身的價值不明顯。
而在元宇宙中創造的商品,由于具有數字屬性,本身就有價值。而這種商品的創造和消費,都是在元宇宙中完成的。衍生而出的,就是新的經濟體系。
2、自然而然的交流
我們生活在三維的世界,交流原本也是三維的場景。
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交流被壓縮成了二維,無論是語音還是視頻,展現的都是平面化的交流方式。
而元宇宙還原了人們真實世界的交流場景,交流更加自然。
3、隨時隨地的交易
大家看,上圖的廣場上漂浮著各種各樣的披薩,這是在物理空間中疊加了虛擬元素。
在元宇宙時代,當人們戴上AR(增強現實)眼鏡,就會看到周邊有很多披薩的廣告。伸手觸摸,就可以自動進入到付費界面。
過去,我們不可能將披薩隨意擺在廣場上。
而元宇宙時代,我們可以做到把任意物體放在任意的場景中,交易不再集中在淘寶這樣的“集市”,而是去中心化,隨時隨地的發生。
與此同時,支付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前段時間咱們國家推出的數字人民幣就完美地支持了元宇宙中的交易。
4、亦真亦幻的體驗
這一特征也是元宇宙跟移動互聯網有明顯區別的主要特征。
那這種體驗有什么用呢?
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很多廣泛的應用了,例如飛機的模擬倉。
飛行員想要拿到飛行執照之前,必須要經過模擬倉訓練。
模擬倉可以完美模擬飛機遇到的各種情況,如飛機穿過云層、雷暴,甚至發動機突然熄火、擋風玻璃被鳥撞到等等極端事件,訓練飛行員的應對能力,幫助其獲得真實的飛行技能。
換句話說,飛行員是在虛擬空間中獲得了真實的駕駛技能。場景是虛擬,但是獲得的技能或知識,是真實的。
5、亦實亦虛的場景
下面這幅圖,是新華社記者直播火星登陸的畫面。
實際上記者并沒有去火星,火星車也不是真實的火星車,只是在演播廳里構建出了同樣的場景,在場景中播報新聞。
在真實場景里添加虛擬要素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火災演練,過去演練時只能貼個紙條表示狀態,比如此處著火等,場景顯得非常不真實。
在元宇宙中就不一樣了,戴上AR眼鏡后看到的是真實的火焰,必須做出撲救的動作,火焰才會熄滅。
還有一種是在虛擬場景中出現實物元素。
當人們戴上頭盔后,就與物理世界隔絕開了,就看不到屋內的障礙物,變得不敢走路。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就可以采用技術處理的方式,把屋內的障礙物映射到虛擬空間里。比如,虛擬世界是沙灘,就可以把屋內的障礙物映射成沙灘上的礁石。
也許有人會問,5大維度里,為什么不包含時間維度的特征呢?
這是因為時間概念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是存在的,元宇宙時代并沒有超越移動互聯網的時間概念。
通過元宇宙的5大特征,我們可以了解到未來的行業風向、技術趨向以及某些創業項目的成熟度。
我相信,未來一定是虛擬和現實共生融合,共同完成既定任務的時代。其中蘊含著許多造富機會,大家可以多多了解,提前入局。
摘自-量子教育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未來十年,中國最賺錢的16個新興產業 | 薛定諤的“小黃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