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芯片人才更稀缺,人才儲備僅美國20%,又一就業 風口開始興起
時間:21-12-10 來源:洞見新商業
比芯片人才更稀缺,人才儲備僅美國20%,又一就業
風口開始興起
近年來,我國芯片產業的快速發展,導致人才供給明顯斷檔。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預計到2022年,芯片專業人才缺口將超過25萬,而到2025年,這一缺口則將擴大至30萬人。
要知道,人才是一切技術發展的基礎,毫無疑問,人才缺口將嚴重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
其實,目前我國不只是芯片高端人才稀缺,相比歐美國家,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也缺乏高端人才,并且,人才缺口比芯片人才缺口更大,人才儲備僅有美國的20%。
在“浦東國際人才港論壇”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透露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將超過1000萬,相比30萬芯片人才缺口,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問題則更嚴重。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曾經存在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比如智能汽車、家居以及健康產業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我國在人工智能產業方面的發展也表現極為突出,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經達到3000億人民幣,給不少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事實上,造成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迅速,加上人工智能應用已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無疑進一步刺激了對人才的需求。
根據天眼查數據,截止今年9月底,我國已經有近160萬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大部分企業成立的時間并不長,基本都是新興企業。
更值得一提的是,僅僅是在2021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便超過了30萬家。
毫無疑問,在人工智能人才供給緩慢的情況下,人工智能企業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呈現出了搶人才的大戰。
而在人才市場中,供需決定價格的規律依舊適用,所以,在2021年,人工智能人才可謂是香餑餑,平均薪酬超過20000元,而一些缺口較大的職位中,月薪酬更是達到了36000元。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將是新的就業風口,不僅發展機會多,而且薪酬也不低,已經處在了行業薪酬水準的第一梯隊。
需要明白的是,人工智能技術是我國新基建核心支撐之一,在傳統的應用場景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賦能,促進生產力的升級,毫不客氣地說,在傳統產業向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將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這類人才的短缺該如何去彌補?
對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提出了三點建議:
其一,引進能級高、排名靠前的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通過這些機構,拉攏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
其二,要打造機構聯盟和人才論壇等多樣化育才引才的品牌,吸引眾多人才進入中國市場;
其三,便是與海內外各類創新服務機構加強合作;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相關部門、企業、市場通力合作,建立一體化服務體系,為人工智能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部分高校也加強了在人工智能相關人才方面的培養,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全國已經有130所高校設立了人工智能專業,如此一來,高校也能源源不斷為國內人工智能行業輸送人才。
總之,筆者認為,在多方協同之下,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有望逐漸縮小,徹底彌補人才短缺,只是時間問題。
摘自-洞見新商業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人生和投資很像:都充滿不確定性,又都有提升... | 潛望|商湯通過上市聆訊,從“長期主義”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