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不香了:我看2021年
時間:22-01-12 來源:keso怎么看
互聯網不香了:我看2021年
2021年,教育培訓行業幾乎團滅了,房地產業忽然沒錢了,航空公司、旅游景區仍然在此起彼伏的疫情中呻吟著……這些都讓人印象深刻,但都不是最觸動我的。2021年最觸動我,讓我念念不忘的那件事,其實是——互聯網不香了。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大概都會經歷從香到不香的過程。十幾年前,尼古拉斯·卡爾就斷言:IT不再重要。言外之意,信息技術不香了。但互聯網的不香,尤其是中國互聯網的不香,還是來得有些出乎意料,有些迅雷不及掩耳,同時,卻又顯得合情合理。
直到2021年之前,騰訊和阿里巴巴作為亞洲經濟最具活力的代表,一直排在全球最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前十位,2020年,騰訊排在第七位,阿里排在第八位。
2021年這一年,標準普爾500指數連續12個月創下新高,換句話說,每個月都在刷新歷史記錄。美國頭部科技公司的股價幾乎都創出歷史新高,英偉達一年內瘋漲一倍多就不提了,Apple漲了34%,微軟漲53%,Alphabet(Google)漲65%,Tesla漲51%,Meta(Facebook)漲24%。2022年開市第一天,Apple成為史上首個市值破3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中國互聯網公司則走出了相反的行情,幾乎團滅的互聯網教育就不提了,騰訊一年內跌了18%,阿里跌48%,美團跌23%,京東跌20%,拼多多跌67%,百度跌31%,小米跌43%,快手跌37%,滴滴上市半年跌去64%。
2021年8月,臺積電的市值歷史性地超越騰訊,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該統計不包括沙特本地上市的沙特阿美)。這一超越頗具象征意義,它在凸顯高端芯片制造的重大戰略價值的同時,也似乎在含蓄地告訴世人,中國互聯網,可能真的不香了。
全球市值Top 10(截至2021年12月31日)
按2021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的市值計算,騰訊和阿里雙雙跌出全球十大上市公司行列,騰訊位列第11位,阿里甚至跌至20名開外。這是騰訊自2017年第一次躋身十大之后,首次跌出前十。
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的萎縮,并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全局性的大幅萎縮。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H11136),作為一個大致反映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總體狀況的指標,2021年該指數縮水過半。
互聯網大公司的市場表現不太令人滿意,科技創業公司的發展狀況也不太讓人樂觀。有研究者發現,與美國同期的新增獨角獸數量相比,過去兩年,中國的新增獨角獸數量也出現明顯下滑,換句話說,能夠做大的新創業公司數量相對變少了。疫情帶來的在線需求的增加,以及互聯網巨頭的市值萎縮,并沒有轉化成為創業公司的發展機會。
中美歷年新增獨角獸數量對比(數據來源:CB Insights)
各種跡象表明,中國互聯網被保護、被寬容、恣意增長的青少年時代,永遠地結束在了2021年這一年。面對已被它以超常規的速度徹底改變了的現實,你不由得感慨,它已不再擁有改變一切的魄力,也不再具有超常規的能力,順理成章地,它也就不再承擔得起投資者那么高的預期。
2021年就是這么一個關鍵節點,盡管沒有舉行過一場正式的成年禮,但各種信號都在表明,互聯網已經被當作一個成熟的,并且能量太大的行業,接受監管。從2021年開始,不管它自己是否意識到了,中國互聯網公司必須開始學習放下驕傲,放棄任性,讓自己像一個成熟的成年人那樣為人處世,承擔責任了。
反壟斷的拳頭從沒這么密集地落在互聯網公司的頭上,2021年涉及互聯網平臺的反壟斷執法案件數量,高達92起。阿里巴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被處創記錄的182.28億元巨額罰款;美團實施“二選一”涉嫌壟斷行為被罰34.42億元;騰訊、阿里、美團、京東、百度、滴滴、字節跳動、微博、58等一長串互聯網公司,因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等涉嫌壟斷行為而列隊認領行政處罰。
原定2020年11月5日IPO的螞蟻集團,在上市前夕突然按下暫停鍵,計劃中的全球最大規模IPO的高光時刻,變成了螞蟻集團麥城的開始。經過一年多的整改,今天的螞蟻集團即使有機會重新啟動IPO,它也不再可能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了。
據傳言,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字節跳動,為因應監管部門的數據安全關切,2021年3月主動推遲了IPO計劃。這一推遲損失巨大,很可能,它令字節跳動錯過了在自己最高光的時刻上市的時機。
與之相反,滴滴則選擇暗夜潛行,低調地推進IPO計劃。不過,滴滴經過刻意淡化處理的高光時刻僅僅維持了一天,就遭遇監管部門的網絡安全審查,隨后滴滴旗下的主要應用被全面下架,至今未恢復上架。滴滴的任性給自己釀了一壇難以下咽的苦酒,它恐怕還得硬著頭皮喝很久。
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要求網絡餐飲平臺優化算法規則,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要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量、準時率、在線率等考核要素,適當放寬配送時限。2022年1月4日,《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的正式頒布,對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各種推薦算法提出了具體要求。這一切都表明,對互聯網的監管不是某種急風驟雨的粗放運動,而是細化到毛細血管精細監管動作。
2022年一開年,1月5日,因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市場監管總局對騰訊、阿里、B站等再開13張罰單。
2021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強調,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其中“防止資本野蠻生長”的提法,較之以前的“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明顯更加嚴厲。
超級平臺現在知道了,它們在為工作、生活、生意提供便利的同時,不能以犧牲市場公平和阻礙技術創新為代價,而且,它們會被盯得很緊。
也是在剛剛進入2022年的時候,騰訊減持所持京東、Sea等公司股份的行動,立刻引發相關投資者的恐慌,貝殼、拼多多、富圖、B站、斗魚、京東、美團、快手、蔚來、Sea等“騰訊系”公司的股票均出現暴跌。
這是個信號,未來,“騰訊系”、“阿里系”等各種通過資本紐帶連接起來的互聯網派系,將逐漸萎縮、消亡。任何無助于市場競爭和技術創新,只是有利于鞏固既得利益,阻止競爭者進入的投資和行為,都將成為平臺型企業的毒藥。有錢的公司手里的錢,應該主動投向符合國家戰略目標的方向,如共同富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等。
互聯網不香了,雖然騰訊、美團、字節跳動等一大批互聯網公司相繼取消了996、大小周等制度,但根據脈脈發布的《人才吸引力報告2021》,互聯網人的工作幸福感低于整體均值。
與此同時,年輕人的求職觀念正在發生改變,相比資深職場人,年輕人更青睞“鐵飯碗”,更希望35歲后能進入體制內。根據國家公務員局公布的消息,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結束,最終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的人數達到創記錄的212.3萬人。
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單位:萬人)
互聯網不香了,這是一個事實,也是一個態度,倒不是說互聯網已成明日黃花,而是說,互聯網公司和互聯網人必須盡快調整心態。這個行業不再代表“先進”,監管也不再“滯后”,它就是這么一個“正常的”產業,既不卑微,也無特權,像所有的其他行業一樣。再也不能以“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為幌子,突入監管禁區,挑戰監管底線。
“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句話當年有多高光,如今就有多黯淡。但我們還是會記住這句話,為了這些年實際得到的便利和好處,不管說話的人和他的公司,是否已經成了祭品。
“爾要戰,便戰。”這樣的豪氣所代表的無畏或者狂妄,以后怕是不會再有了,他們都會學乖的。
摘自-keso怎么看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芒格人生中最后的豪賭,連續加倉押注阿里的背... | 曾鳴:創始人最難的坎是極度孤獨、自我懷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