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該考慮抄底A股了?
時間:22-02-18 來源:圖解金融
為什么該考慮抄底A股了?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這張圖,為什么在預測A股的買入點上這么神?
其中提到,股債輪換指標,對于A股買入點的指導上,比絕大多數券商和股市專家都要強。
什么叫“股債輪換指標”?
具體來說,就是用國債收益率倒數與我們大A股估值中位數股票的PE進行對比(或者國債收益率與股票盈利率進行對比),如果國債收益率的倒數,開始超越A股估值中位數股票的PE,那么基本代表著,A股到了入場的點位。
例如,看下面這張圖,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倒數(紅線)如果從下方穿越A股的PE中位數(綠線),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我們的大A股進入了低估模式,你要開始考慮入場了。
觀察上面這張圖,在過去17年的時間里,紅線向上有效穿越綠線(指紅線高于綠線且持續超過1個月)的次數并不多,分別是2005年6月、2008年9月、2012年7月、2018年10月、2020年1月,以及現在的2022年2月。
嗯,你對照一下上面所提到的時間點,看看是不是都是股市整體開始上漲的前夕?而且,當紅線越過綠線之后,差距越大的時候,就是股市越低估的時候——對照上圖,你會發現,2005年10月,2008年10月,2018年12月,2020年3月,這些紅綠線差距最大的時候,恰恰就是那一段時間前后股市估值的最低點。
終于等到你,還好沒放棄。
這張圖為什么這么神?
其實并不奇怪,因為這張圖背后的邏輯是:
一旦紅線超過綠線,你隨便在A股選一只股票,其盈利率超過無風險收益率的概率都超過50%(之所以選A股中位數PE的含義)。紅線越過綠線越遠,意味著超過的概率越高,該指標與股權風險溢價(股票盈利率-無風險收益率)的含義基本一致。
另外,之所以選PE中位數(也就是一半股票的PE比這個低,另一半比這個高)而非其他,是因為A股里金融股、石油股的市值占了特別大的比重,而它們的PE都特別低。采用全網加權平均PE,就大大拉低了整個市場的PE;而采用等權平均PE,則因為我們A股太多炒作的股票,其PE高得離譜,又高估了整個市場PE。所以采用PE中位數是一種合理的折中思路。
下面著重要說的,是股權風險溢價率這個指標。
所謂“股權風險溢價”,就是指股票的盈利率,超過國債無風險收益率的程度,其含義是現在投資股票,能獲得的超額收益。
對A股這種周期性極其明顯的股市來說,主要寬基指數的股權風險溢價率,幾乎是過去15年里判斷其高估或者低估的最佳單一指標:
股權風險溢價率達到歷史高位,那么肯定就是股市的低點;
股權風險溢價率到達歷史低位,那么肯定就是股市的高點。
以滬深300指數為例:
過去15年的股權風險溢價率的低點,出現在2007年10月、2009年8月,2015年6月,2018年1月和2021年2月,毫無疑問,這些時點的滬深300指數,都是前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大A股的最高點位;
過去15年里股權風險溢價率的高點,出現在2008年11月、2012年1月、2012年12月、2013年7月、2014年6-7月、2016年2月、2019年1月、2020年3月,并不意外的是,這都是我們大A股該時點前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最低點位。
對照滬深300指數的歷史數據,目前5%的風險溢價率雖然稱不上頂部,但至少屬于最近15年間相對較高的區間,即便當前滬深300指數還沒到底部,但距離底部也不會太遠了。
也就是說,從長遠來看,如果你相信股市的長期回報,如果你相信中國經濟的話,現在買入滬深300指數,長遠來看,如果能堅持持有,已經是一個不大可能虧錢的點位了。
除了風險溢價率之外,如果股票的分紅(股息)都能夠基本接近無風險收益的話,那我們就可以認為,持有股票比持有國債更劃算。有鑒于此,國債收益率-股息率,其實也可以作為一個判斷股市是否低估的指標。
過去15年間,滬深300指數的分紅折算成股息率,從未超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而且目前的股息率還屬于偏底部區域,但如果把無風險收益率考慮進來,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因為,過去的15年間,隨著人民幣國際信用的抬升,中國的國債收益率整體上在逐漸走低,目前僅維持在3%左右的水平上。
根據過去15年的歷史數據,“國債收益率-股息率”若低于0.5%,基本確定就是A股的底部區域。
目前,這一數據為0.7%,雖然稱不上位于底部區域,但基本還是屬于低位區域的。
滬深300所包含的股票,代表了A股70%以上的市值,如果進一步看中證500指數的股權風險溢價率和股息率,那更是呈現了明顯的股市底部特征。
下面的2幅圖,就是中證500指數過去15年的股權風險溢價與股息率情況。
在過去15年的A股市場中,只有2008年11月和2019年1月兩次,中證500指數的股權風險溢價率接近3%。而這兩次在后來都被證明,是中證500指數過去這么多年難得的兩次極低點位。現在,中證500指數的股權風險溢價,再次來到了3%附近……
至于國債收益率與股息率的差距,目前更是達到了中證500指數創立以來的最低值,過往的估值歷史中,只有2020年4月可與目前相提并論。
盡管有著國外生產供應鏈可能恢復、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下跌、中國出口可能放緩等風險存在(這些因素未來有可能會影響中證500指數成分公司的業績表現),但對投資者而言,如果沒有這一系列風險,怎么可能出現這種10年一遇的低估值?
上面說了這么多,有人可能會說,美帝加息縮表,這是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果美股下跌,很可能又把A股給帶下來。
這個問題該怎么看呢?
老實說,我也不能100%肯定說A股不會再跌了,但在目前的這個價位上,只要你相信中國經濟,打算抄底A股的話,不管如何,都應該介入了。
萬一,它真的再來一個大跌呢?
如果真的再來一個大跌,難道你不應該感謝么?!而且,應該特別特別感謝!
——因為,這意味著市場真的給了你滿倉干的機會!
在2010年寫給股東的信中,巴菲特寫到:“好機會不常來。天上掉餡餅時,請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頂針。”
摘自-圖解金融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醫藥女神葛蘭的“生死劫” | 商業地產進入青銅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