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禾璞華陪跑,一個個半導體IPO誕生
時間:22-08-16 來源:投資界
元禾璞華陪跑,一個個半導體IPO誕生
半導體又誕生兩個超級IPO。
近日,有著“中國存儲器第一股”之稱的江波龍,與深圳中微半導科(下稱深圳中微)同一天成功IPO。而在這兩家公司背后,有著一個共同的投資機構——元禾璞華。成立于2014年的元禾璞華,如今已是國內最專業的半導體VC之一,多年來一直深耕于全產業鏈,發掘和培養了多家行業明星企業。
江波龍與深圳中微IPO敲鐘,只是元禾璞華助力中國半導體騰飛的一抹縮影。此前,納芯微、翱捷科技、唯捷創芯、中科藍訊等一眾被投企業相繼上市,即將IPO的還有甬矽電子、德邦科技、帝奧微……當半導體行業上市大幕開啟,屬于元禾璞華等硬科技VC的黃金時代來臨。
一天收獲兩個百億IPO
為何是元禾璞華?
江波龍,堪稱元禾璞華的一筆經典投資。
作為國內存儲賽道的頭部企業,江波龍具有固件算法開發、存儲芯片測試、集成封裝設計、存儲產品定制等核心競爭力,開發出嵌入式存儲、固態硬盤(SSD)、移動存儲及內存條四大產品線,打造了行業類存儲品牌FORESEE和國際高端消費類存儲品牌Lexar(雷克沙)。截至目前,江波龍的最新市值近350億元。
正是豐富的產品線和強大的研發能力,讓江波龍的業績水漲船高。2019年至2021年間,江波龍的營業收入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30.54%,凈利潤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82.42%。
根據閃存市場發布的2020年eMMC嵌入式存儲市場份額排名,江波龍eMMC產品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七名。另據Omdia數據,2021年1至9月,江波龍旗下Lexar存儲卡全球市場份額位列第二名、Lexar閃存盤(U盤)全球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名。
而早在2018年7月,元禾璞華就參與了江波龍的首輪外部融資。談及這筆投資,元禾璞華合伙人胡穎平表示,選擇出手江波龍主要有三點原因:國產創新替代背景、優秀的團隊和戰略性的行業平臺。
“存儲是半導體行業約30%份額且高速成長的朝陽產業,國內在這方面空白很多,因此一定要進行創新替代和市場份額的突破。”胡穎平指出,“江波龍在體量巨大的行業中已經成長為國內第一,擁有自主核心算法和固件,從裸片到不同行業應用端到端方案定制,品質管控,批量供應的能力,擁有全棧方案和自主品牌,以及全球化的客戶群,是可引領行業發展的戰略性平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所帶領的出色團隊,這就是我們愿與之共成長的原因。”
與江波龍同天登陸A股的深圳中微,同樣也是一個百億IPO,最新市值超過190億元。這是一家專注于數模混合信號芯片、模擬芯片開發,致力于成為以 MCU 為核心的平臺型芯片設計企業,力求為智能控制器所需芯片和底層算法提供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家電控制芯片、消費電子芯片、電機與電池芯片和傳感器信號處理芯片四大類。
自成立以來,深圳中微圍繞智能控制器所需芯片及底層算法進行技術布局,不斷拓展自主設計能力,積累的自主IP超過1000個,產品目前廣泛應用于小家電、消費電子、電機電池、醫療健康等領域,部分進入大家電、工業控制和汽車領域,被美的、格力、九陽、蘇泊爾、小米、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TTI(創科集團)、Nidec(日本電產)等國內外品牌客戶采用。
元禾璞華與深圳中微則是結識于2020年。元禾璞華合伙人祁耀亮指出,“元禾璞華對深圳中微的投資,不僅看重了其為國內領先的MCU芯片供應商,同時在功率電子,模擬,電源管理等各領域都有綜合布局.團隊經過多年的技術市場深耕,能打硬仗,能打勝仗,會帶著中微半導體穿越消費低迷周期。”
透過江波龍和深圳中微可以發現,“細分賽道領軍企業,很強的研發創新能力,出眾的核心團隊”,是元禾璞華所投上市或過會企業的典型特質。
就在江波龍和深圳中微上市前一周,國內EDA領軍企業華大九天于7月29日登陸創業板,元禾璞華位列核心股東。更早之前,翱捷科技、亞信安全、均普智能、唯捷創芯、峰岹科技、納芯微、中科藍訊等相繼上市,甬矽電子、德邦科技、帝奧微、天德鈺、偉測、好上好等順利過會。
這些企業分布在各細分賽道,足見元禾璞華在半導體領域布局的廣度和深度。今年新上市/過會的企業中,唯捷創芯的射頻前端芯片產品已覆蓋2G-5G各通信頻段,大規模應用于小米、OPPO、vivo、榮耀等一線手機品牌的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之中,4G射頻功率放大器產品出貨量更是位居國內廠商第一。
帝奧微則是國內模擬芯片行業的平臺型公司,產品型號已達1200余款。其中,USB2.0/3.1元件、超低功耗及高精度運算放大器、LED照明驅動、高效率電源管理等多項產品均屬于業內前沿。
而納芯微聚焦信號感知、系統互聯、功率驅動三大方向,憑借過硬的車規級芯片開發能力和豐富的量產、品控經驗,已成功進入國內主流汽車供應鏈并實現批量裝車。
以BLDC電機驅動控制芯片為起點的峰岹科技,已發展成為系統級服務提供商,產品廣泛應用于家電、電動工具、工業與汽車等領域,目前已經是美的、小米、海爾、松下、飛利浦等知名品牌的供應商。
偉測半導體則是國內知名的第三方集成電路測試服務企業,主營業務包括晶圓測試、芯片成品測試以及與測試相關的配套服務,客戶中不乏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中芯國際、北京君正等國內外知名廠商。
此外,翱捷科技、中科藍訊等公司也都早以各自領域的佼佼者而“名聞天下”。能夠攜手諸多的細分賽道龍頭企業,祁耀亮認為秘訣就是,“基于我們與行業之間的緊密聯系,經過長期細致的觀察,最終結緣這些細分賽道的‘賽馬’冠軍。”
同時,元禾璞華也不斷向ICT其他賽道進行拓展。例如,被投企業均普智能就來自于工業軟件賽道,從事成套定制化裝配與檢測智能制造裝備及數字化軟件的開發,具有為眾多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智能制造裝備的項目開發和管理經驗。
而“開年第一股”亞信安全則是中國網絡安全軟件領域的領跑者,通過國際軟件領域權威高等級的CMMI5級認證,在軟件開發過程的改善能力、質量管理水平、軟件開發的整體成熟度等方面居行業前列。
可以預見,元禾璞華的IPO收獲季仍將繼續。
堅持投國產替代
正所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元禾璞華今日之成績,正是堅守半導體賽道的最好回報。
時間回到元禾璞華成立之初的2014年,彼時的國內VC多關注于互聯網賽道,而元禾璞華則一直聚焦于萌芽的國內芯片產業。在這個過程中,“國產替代”是元禾璞華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則。
據介紹,元禾璞華目前管理基金規模超100億元。培育行業上市公司三十余家,目前累計投資半導體項目超150個。其中,80%-90%是國產替代,剩下10%-20%則是在國產替代的基礎上再進行創新。
“元禾璞華的一期和二期基金,一直在選擇各行各業里能夠實現國產替代的成長型企業,科創板只是讓這些企業浮出水面。”胡穎平特別強調:“即使沒有科創板,我們還是要去做這些事情。”
國產替代是國內半導體發展的趨勢,也是國內ICT產業最根本的需求。目前,中國芯片產品仍嚴重依賴進口,是近年來進口第一大商品。據IC Insights測算,2021年中國芯片實際自給率僅16.7%,未來將保持極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隨著國際貿易環境日趨復雜,國內各大廠商對供應鏈安全愈加重視,也讓國產替代需求暴漲,使家電、工業、汽車、電源、通訊基站等市場向國內芯片廠商敞開大門。
圍繞國產替代這條主線,元禾璞華通過早期和成長期投資,孵化培育出一批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韋爾股份、博通集成、安集科技、瀾起科技、晶晨半導體、盛美半導體等公司皆出于此。
觀察到國產替代進程的演變,元禾璞華還在適時深化產業布局,優化投資結構,在產業鏈“卡脖子”的環節,如材料、設備、零部件等賽道加大投入。在元禾璞華的二期基金中,對這些賽道的投資比例已經大幅提升。
“半導體產業結構呈倒三角形,上游的設備、材料等公司數量較少、門檻也高,起初不如設計類公司受歡迎,但這些環節都是產業發展的根基,所以我們要提前去做相應的布局。”祁耀亮強調。
即便是對芯片設計公司的選擇,元禾璞華也開始“另辟蹊徑”。胡穎平說元禾璞華以兩個維度來挑選企業:一是“無人區”的國產替代,如工業和汽車領域;二是新產業周期,如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等對半導體產業拉動很大的新興應用。
實際上,今年元禾璞華被投企業中上市或過會的,大都不是來自于消費電子賽道,而是聚焦于工業和汽車電子領域,這一點也證實了元禾璞華對產業動向把握的精準程度。
十年磨一劍,親歷中國半導體騰飛
并購時代即將來臨
元禾璞華背后,是在圈內一支極具專業口碑的投資軍團。
翻看履歷可以發現,元禾璞華的投資骨干都是半導體產業背景出身。例如,元禾璞華管理合伙人陳大同,參與了豪威科技、展訊通信兩家公司的創立,也是國內第一批從事硬科技的VC投資人;執行合伙人劉越,則曾歷任中芯國際副總裁、北大青鳥集團副總裁等職務,有著極其豐富的行業管理、運營經驗。團隊其他核心人員,也都從國內第一代半導體初創企業中走出,在芯片設計、制造與封測等核心環節平均累積了十多年的創業、從業及投資經驗。
即便如此,面對半導體業如此繁多的細分賽道和不斷出現的新興技術,元禾璞華依然注重團隊專業性的建設。胡穎平認為元禾璞華非常看中“基本功”的養成:“我們非常重視對底層思考邏輯的建立,這樣才能使投資人能把握住不斷涌現的新賽道。”
祁耀亮也表示:“對于新加入團隊者,首先就是要使其看清產業的全貌,理解整個產業的運作機制,再到具體細分賽道,理清其獨特的產業邏輯。”
“團隊的管理是比較扁平式的,任何項目進來,大家都可以討論。”胡穎平指出:“有利于快速迭代團隊的行業認知廣度和深度,半導體是長周期的基礎行業,因此擁有扎實的底層思考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陳大同也曾多次指出,半導體的投資就是要“十年磨一劍”,“投資人沒有四五年的磨練,是無法吃透半導體行業的。不要求投資人都成為半導體專家,但至少要是半個專家。”
在能精準研判的基礎上,元禾璞華的專業性還體現在產業資源和服務態度上。整個團隊所積累的產業資源,能夠很好的對半導體企業進行投后賦能,幫助他們組建完整的團隊,以及解決供應鏈、產能等各方面問題。
同時,元禾璞華也愿意同企業家做朋友,全力幫企業化解挑戰。祁耀亮表示:“公司上市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元禾璞華一直與這些被投企業相伴,幫助他們解決人才、市場開拓上等多方面問題。”正是在元禾璞華的保駕護航下,眾多被投半導體企業才能順利上市,而專家級的服務,也讓元禾璞華贏得了行業外的認可。
時下,半導體行業又面臨的新的挑戰。但作為深耕于產業的投資機構,元禾璞華依然對半導體賽道保有堅定的信心。胡穎平認為:“即便市場中存在多度的泡沫,出現了回調,我們基本的投資策略也不會變,尋找能夠穿越周期的項目,沒有科創板之前是這么做的,有了科創板之后依然會這樣做。”
而在祁耀亮看來:“我們所投資的企業。一定是可以穿越周期的,不光要具備強大的技術實力,整個團隊也要具備堅韌性,能面對周期變化所帶來的不同挑戰。”他強調,元禾璞華的風格非常務實,主要的目標是找到具有企業家潛質的人。“我們從來沒有追逐過什么熱點,無論以后形勢如何,都會去做全產業鏈的布局,以重資產作為抓手,尋找最有價值的突破點。”
隨著半導體行業的估值回歸理性,元禾璞華也看到產業的并購、整合時代即將來臨。國內半導體公司普遍規模不大,集中度低于世界水平,未來有希望出現市值更大的公司。但是,需要形成產業共識,將資源集中到真正有優勢的企業。
因此,在繼續堅持尋找潛力項目的同時,元禾璞華也會深化與被投平臺型公司的聯系,通過并購重組和CVC的方式來幫助平臺公司補齊短板,幫助初創公司退出,實現雙贏。見證了中國半導體騰飛的元禾璞華,仍將繼續陪伴行業走入新的時代。
摘自-投資界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每日優鮮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 | 孫正義終于低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