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減持美團,“投資之王”會退隱江湖嗎?
時間:22-12-16 來源:圖解金融
騰訊減持美團,“投資之王”會退隱江湖嗎?
騰訊,正式和他相愛相殺八年的美團,分道揚鑣了。
從曾經持有美團17%的股份,到現在不到2%,比和京東那次分手的力度還大得多。
騰訊直接派送了1554億港元的美團股票,給了騰訊股東們,折合成人民幣是1400億,相當于9.58億股的美團股票。
網友們都在說:“買了騰訊股票,沒想到還買一送二,搖身一變,先是變成了京東的股東,現在又成了美團的股東!”
那么,我們就來聊聊,這次騰訊減持美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01
騰訊為什么要減持美團
如果是從商業戰略和財務的角度,騰訊其實沒必要減持美團。
從商業戰略的角度,美團是我國最大的生活服務平臺,很大程度上補足了騰訊在本地生活業務布局上的缺位。在微信支付、小程序等生態建設方面,騰訊也很需要與美團合作。這次減持美團的同時,騰訊也宣稱,將與美團維持互惠共贏的商業合作關系,包括延續現有的戰略合作協議。
從財務角度,美團股價現在處于低位,也并不是退出投資的好時機:截至11月17日,市值不到9000億人民幣,與去年二月的高點相比,下跌了60%。
那么,問題的關鍵在哪里呢?
去年平臺監管風暴來襲,讓騰訊“合縱連橫”的投資策略變得不合時宜。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成為了這兩年的監管關鍵詞。過去兩年,阿里因讓商家“二選一”(商家在阿里巴巴和其他平臺中,只能選擇一方開設店鋪),違反了反壟斷法,被監管部門罰款182億,而后又因為沒有按規定申報重大收購投資業務被行政處罰。同樣的,美團也是因為“二選一”,和商家簽訂獨家合作協議,被罰款34億。
騰訊也因為股權收購行為收到罰單,比如,2021年7月24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騰訊收購中國音樂集團的交易“應報未報”,對騰訊處以50萬元罰款,同時在30日內解除獨家版權協議。
雖然騰訊收到的罰款單金額不大,但是看到阿里和美團收到的巨額罰款單,也覺得十分肉痛,感同身受。因此,騰訊收縮投資戰線,是當前監管政策指引下的必然之舉。
所以,其實這次騰訊減持美團,和去年減持京東的動機差不多。都是為了表態,我是支持國家“反壟斷”和“共同富裕”的好孩子。
10月底,騰訊和中國聯通設立合營公司,騰訊副總裁任中國聯通董事,這一動作,不僅是出于邊緣計算的業務合作,也是為了表示,“我是守法的好孩子”,不想挨打。
但是,如果騰訊直接減持美團的股票,很容易被市場重點關注,作為大股東帶頭賣美團的股票,很容易造成美團股價的劇烈波動。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可不能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事情。
與其糾結何時減持、減持多少,還不如都分給大家,讓股東們自己做決定,是去是留。
02
互聯網行業的“投資之王”
經過這次騰訊減持美團事件,以及去年的騰訊減持京東事件,大家也發現了,騰訊不只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那么簡單。
過去10年,騰訊不僅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更是一家戰略投資機構。
甚至很多人曾經質疑,騰訊“不務正業”:四年前的2018年,朋友圈曾經有一篇熱文《騰訊沒有夢想》,開頭就是“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
不過,在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眼中,“投資是騰訊的一個核心的戰略”,在騰訊2019年召開的投資年會中,劉熾平這樣說到:
“過去十年,我們投資了大概700多家公司,在這700家公司里面有63家是已經上市的公司,有122家是市值或者價值超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而且,持股超過5%的公司總市值加起來是超過了5000億美金。現在很明顯看到,我們是通過投資跟一個比騰訊更大的生態建立了關系。”
根據企查查數據,2012-2021的十年騰訊公開對外投資1175起,披露總投資金額12759.3億元。1.2萬億是什么概念?2021年,中國股權投資總金額也就是1.4萬億元。
翻一翻京東、美團、滴滴、快手、拼多多、知乎這些明星互聯網企業的股東列表,處處都有騰訊的身影。順便說一句,如果后面騰訊還減持這里面誰家的股票,咱們就不要再吃驚了。
過去十年,騰訊的投資策略主要是兩條。
第一條是強化自身核心業務,尤其是游戲領域,著名的游戲公司——暴雪、Epic Games、Riot等公司均有騰訊投資的股份。
第二條,是廣結聯盟,戰略協同,把海量流量的炮彈輸送到互聯網每個角落,實現連接一切的“騰訊生態聯邦”。
比如,騰訊投資滴滴,向對方輸送資金、技術和流量入口,快速催熟了這個行業,甩掉了其他競爭對手,形成寡頭壟斷態勢,也將滴滴打車深度整合到微信中(目前打車可以不用滴滴APP,而是用微信小程序),還推廣了微信支付。
再比如,在拼多多的爆發期,微信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拼多多的“砍一刀”鏈接在微信群、朋友圈病毒式傳播,給拼多多帶來了低成本、海量流量,隨處可見。拼多多充分利用微信流量以及拼團的方式,低成本地把低消用戶與低端供應鏈連接了起來。
這些公司都是騰訊最驕傲的投資戰果,雖然現在不是出手獲利的好時期,但是再不“割肉”,就真的不好說了。
畢竟,斷臂才能求生。
03
減持美團之后,騰訊投什么?
雖然騰訊這兩年一直在減持互聯網巨頭的股票,但過去兩年,騰訊投資動作并沒有停止,而是風格轉變,投資戰略也變得更加聚焦。
首先,核心業務基本盤不能丟。
尤其是游戲領域,騰訊還在全球范圍內掃貨游戲公司。2022年前三個季度,騰訊在全球范圍內投資了至少11家游戲公司,比如,8月底,騰訊聯合索尼收購了《艾爾登法環》開發商Fromsoftware(FS社)的30%股份,騰訊占比16.3%,索尼占比14.1%。9月,騰訊對推出《刺客信條》等知名IP的法國游戲公司——育碧的持股比例翻倍,增加至9.99%。
借助掃貨全球游戲公司,騰訊可以同時進行出海和元宇宙兩大戰略。
微信(WeChat)的出海一直不是很順利,不過,各國人民的社交習慣各有不同,但都喜歡打游戲。這方面,騰訊的戰略是非常堅定的,游戲海外布局,提供了新收入“引擎”,根據騰訊年報,2021年,騰訊國內游戲收入同比增長6%,海外游戲收入同比增長31%,海外市場增速是國內市場的5倍。
再說元宇宙,雖然這個概念很火,但元宇宙應該長什么樣子?這個問題就是眾說紛紜,難有定論。不過,大家有這么個共識,元宇宙最有確定性的場景應該就是游戲。這恰恰是騰訊的長項。
騰訊在元宇宙游戲上的布局開始得很早,早在2020年2月就參與了現在的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G輪融資,還獨家代理Roblox中國區產品發行。另一家元宇宙游戲公司Epic Game擁有《Fortnite》等優質作品,以及虛幻系列引擎,在元宇宙體系中占有強有力的競爭地位——而這家公司早在2012年就被騰訊以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40%的股權,現在這部分股權已經價值超過126億美元。
其次,打造新的增長曲線,圍繞著To C端的優勢,騰訊正在提升To B服務的能力。
11月16日,騰訊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該季度營收1401億元,其中“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營收448億元,同比增長4%,已經成為騰訊第一大收入來源。云服務、企業微信、小程序、數字化解決方案,都將是騰訊未來成長路上的重頭戲。
與此戰略相配合,騰訊的投資風格也變得更“硬”:今年,騰訊入股了國產DRAM廠商長鑫存儲、DPU獨角獸云豹智能、芯片創業公司光舟半導體、量子計算公司IQM、家用機器人公司云鯨智能、醫療器械公司訊捷醫療等等。
所以,雖然大家都在說,在中國,互聯網服務未來會成為像“水”和“電”一樣的公共產品,價格要親民,不能搞壟斷,互聯網巨頭們估計未來還要繼續吃癟……
但對于真正具有生長能力的“平臺生態”來說,再惡劣的外部環境也是進化必經的歷程,風和日麗時候長成花,風狂浪急長成藻類……
未來路遠,有恒心者達。
星爺不是早告訴我們——
“前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
“也不是啊,天亮后便會很美的。”
摘自-圖解金融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黑石房地產信托基金的教訓:流動性 至關重要...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