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見!中美印鈔機同時發出異常信號,世界面臨 重要變局
時間:23-02-03 來源:智谷趨勢
罕見!中美印鈔機同時發出異常信號,世界面臨
重要變局
破天荒!最近,中美印鈔機竟然同時出現了異常信號!
美元印不動了,60多年來第一次同比負增長!背后發生了什么?
人民幣去年新增28萬億元,GDP增量卻只有6萬億,錢都去哪了?
中美印鈔機的罕見變化,意外揭開了兩國未來的深刻布局。
01
中國的印鈔機變了。
新增加的貨幣,沒有拉動起跟過往同等規模的新經濟增量了。
不久前,中國公布了2022年的經濟和貨幣數據。
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中國2022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
也就是說,2022這一年,中國GDP新增加了60970億元,相當于中國又多了兩個深圳。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末的廣義貨幣(M2)供應量為2664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8%。2021年末的M2則是2382900億元。
2022這一年,中國多增加了28萬億元的貨幣供給。
這是什么概念?
縱向來看,11.8%的增幅是2016年以來的最高值。
橫向來看,28萬億按照匯率折算大概是4萬億美元,而德國2021年的GDP總量也不過就是4.3萬億元美元左右。中國印鈔機轉一年,可以買下一個德國!
但是,如此體量的28萬億新貨幣,對應的只是6萬億的GDP增量。“轉化”比例為21.7%,是過去30年里第二低。
@財主家的余糧統計了中國過去30年的新增GDP占新增M2的轉化比例,發現21.7%這一比例僅僅高于疫情暴發的2020年。
錢都到哪里去了?
@財主家的余糧指出,根據前央行高層提出的“貸款創造存款”理論,要想知道28萬億新貨幣的來龍去脈,找到中國的新增貸款和新增存款的去向就可以了。
2022年,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21.31萬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7.09萬億元。
2022年,中國新增人民幣存款26.2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09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586億元。
這兩組數據放在一起,勾勒出的畫面是,住戶貢獻了18%的新增貸款,卻占了68%的新增存款,普通企業和政府事業單位則剛好相反,貢獻了八成的新增貸款,但幾乎沒存下幾個錢。
在中國央行的統計當中,廣義貨幣(M2)= 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定期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其他存款。
到這里,28萬億的走向就大致可以捋清楚了。
銀行通過頻繁大量地貸款給企(事)業單位,后者再通過投資重大項目或者其他交易把錢存入銀行或者流轉到個人手里,大量拿到錢的民眾又把錢存入銀行。這既是“貸款創造存款”的現實實踐,又是2022年的現實反映。
在這個環節中,投資是舞臺上的主角,消費卻成了幕后被人遺忘的角落。從數據上也能佐證。
2022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拉動中國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次是32.8%、50.1%和17.1%。投資的貢獻率增長了幾乎四倍。
2020年,同樣受疫情沖擊,但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高達54.3%,且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
所以,中國印鈔機的異常信號,某種程度上也能看作是消費馬車上亮起的紅燈
02
美國印鈔機發出警示,美元變少了。
自1960年以來,美國圣路易斯聯儲一直記錄著廣義美元供應量(M2)的數據。
但最近,這個數據卻出現了吊詭的一幕。
2022年末,美元M2相比一年前少了2825億美元,即同比下降了1.31%。
別看這個下降幅度不是很大,有人專門梳理了歷史數據,這是自1960年以來,美元的供應量第一次比上一年減少了!
美國的印鈔機,終于不靈了。
背后原因可能很簡單。
美聯儲激進加息,帶來了美元M2在60多年來的第一次負增長。
2022一年時間,美聯儲把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上限從0.25%上調到4.50%,整整提高了425個基點!
這種劇烈的上調利率動作,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也出現巨大波動。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022年初的1.7%升到了2023年初的3.9%。
利率上漲,意味著未來償債的利息也會增加。美國彼得森基金會指出,未來10年美國聯邦政府在利息上的開支將增加1萬億美元。
要知道,美國用了將近200年的時間才積累了第一個1萬億美元的國債。未來單是利息就要增加1萬億,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原有的預期。
而且,國債收益率上漲,意味著債券價格下跌,持有美債資產要倒大霉。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進一步放開印鈔,擴大貨幣供給,引發通貨膨脹,美元貶值,美債資產就會更加不值錢。所以需要貨幣緊縮,減少貨幣供給。
美聯儲縮表,減少自己持有的美債也是一樣的道理。當然了,日本和中國這兩個海外美債的最大持有者,把美債拋了,比美聯儲更具有代表意義。
2022年6月到10月,日本曾連續拋售美債,持倉降至1.0782 萬億美元,為2019 年 4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累計拋售比例為12.7%。
中國作為美債的第二大持有國,從2022年4月起,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都在一萬億美元以下。2022年11月底的數據是0.87萬億美元。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中國已經累計拋售了高達1752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累計拋售比例高達16.2%。
到這里,故事最有趣的部分要來了。
中國賣掉美債,可能把得到的美元再一次賣掉,去購買相對升值的資產,相當于一記組合拳,打壓了美元匯率,抬升了人民幣匯率。去年12月,人民幣匯率收復了7.0關口,現在維持在6.7上下。
美聯儲的緊縮政策,帶來了廣義貨幣供應的急劇減少。那么負增長的美元,又會帶來什么影響呢?
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指出,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變化,往往暗示了1到2年后的通貨膨脹率變化。
疫情暴發的2020年便是如此。當年美聯儲無止境地印鈔救市,完美引發了后來的史詩級高通脹。
如今,既然這個增長率出現了60多年來的歷史性轉負,那么,很有可能美國的史詩級高通脹也將在2023年落下帷幕。
@財主家的余糧指出,在信用貨幣時代,廣義貨幣的發行量,一定要芝麻開花節節高,哪怕是廣義貨幣每年額外增加的速度,稍微低于社會平均借貸利率,經濟都會出大問題。
03
然而,從今年開始,事情的轉變也許會讓你猝不及防。
今年初,招商證券指出當前“中國弱復蘇,美國淺衰退”。不過這可能會是一條貫穿今年的宏觀主線。
先看美國。
M2增速慢了,預示著通脹的可能下降,再加上面臨淺衰退的風險,美聯儲再激進加息變成了一件根本沒有必要的事情,再給經濟降溫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
去年四季度,美聯儲的加息力度從75基點降低到了50基點,就在剛剛的2月1日,美聯儲加息力度降到了25個基點,越來越弱。美債收益率也開始有了掉頭向下的趨勢,這對于黃金價格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黃金價格跟美元利率是一對相反的關系,美元便宜了,黃金就該變貴了。
據了解,國際金價在過去兩個月連續上漲。紐約黃金期貨價格自2022年11月至今不斷波動上升,兩個月上漲幅度超過14%,一度接近1900美元/盎司。數據顯示,2023年開年以來,現貨黃金的價格已經上漲超3%,最新的價格比2022年下半年的低點已經上漲近17%。
這背后,除了黃金的投資屬性變強了之外,避險屬性也再次凸顯。
2022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升至197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僅第三季度,全球央行就買入了近400噸黃金,創2000年有季度數據以來的新高。其中,中國央行是11月宣布增儲最多黃金的央行。
此外,2022年以來,紫金礦業也加大了布局的力度,已經完成9起并購案,資金在300億左右,有近一半的并購案為黃金資產。
面對未來的全球經濟衰退以及爆發更大沖突的不確定性,金條才是實打實有著安全感的硬通貨。在極端情況下,當貨幣皆成廢紙,床底下的金條才能換來一口熱飯,一塊鋼鐵,一顆子彈。
回過頭來看,既然美國已經在慢慢退出貨幣緊縮,那么負增長的美元M2也可能就此成為一個句號,之后逐漸恢復到正常的增長水平。
再看中國。
去年,僅從數據上看,在外部復雜因素的影響下,中國沒有出現高通脹,再加上復蘇的大背景,中國必然想再添一把柴火,讓經濟復蘇的熊熊烈火燒的更旺。
種種天時地利之下,中國的貨幣寬松,可能在今年才會真正出現。
這一筆錢,很有可能超過28萬億。但按照上面的分析,要想提高轉化比例,關鍵還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
1月31日,高層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提到,盡快形成完整內需體系,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
刺激房地產、推進股市全面注冊制,最近的大動作也許都在暗指“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
與此同時,多地也召開了“新春第一會”,從汽車、家電、餐飲、旅游、零售各方面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布局2023。
不過,我們仍然期待更大的動作即將到來。
摘自-智谷趨勢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京華隨筆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