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質還是信任問題
時間:23-12-28 來源:九邊
本質還是信任問題
前幾天的事大家也都知道,股市一直跟條蟲似的在地上趴著,到了周五終于走出了點好走勢,然后突然一個意見征詢稿,不僅游戲產業大跳水,各種科技股都跟著一起跳。
其實有一說一地講,監管這事本身沒啥問題。
不設置每日登錄、首次充值、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確實應該盡量少地誘導充值,估計沒有一個玩家說他就喜歡誘導充值,對吧。
不炒作、拍賣等形式提供或縱容虛擬道具高價交易行為,也不是不能商量,使勁拉高虛擬道具的價格這事其實游戲玩家也罵了很多年,有些道具交易,明顯就是扯淡。
至于彈窗警告非理性消費什么的,這就跟彈窗提醒大家早點休息不要熬夜打游戲一樣,也無可厚非,加就加唄。
上邊提到的這些問題,對于我們這些完了十幾年游戲的PC玩家來說也好理解并且支持。
當然了,也有些明顯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限制成年人的消費上限,這就有點離譜了。
道理也不復雜,成年人心智本來就是成熟的,是能夠做出決策并且承擔后果的,他想消費你管他干啥?花錢玩游戲不對,那花錢買個進口包就對?是不是應該把所有奢侈品全部限制了?
根本沒道理。
再說了,有些土豪在游戲上的消費確實離譜,但是把錢花在國內游戲上,總比他去海外花了強吧?畢竟游戲公司這些收入一部分又變成了員工的工資。
我們整天說促進消費,這就是消費啊。大家想想,咱們社會讓富人花錢是很難的,畢竟他們不可能上拼多多天天買低端工業品對吧,他們大部分花銷都是購買海外奢侈品,好不容易有這么個出口,為啥要管呢?
先富帶動后富,一方面說的是富人應該納更多的稅,另一方面也是說富人的消費一部分會變成普通人的稅。
盡管那個意見征詢稿有不合適的地方,但是也不至于影響那么大吧,問題出哪了?
其實官方年初就提了這事,“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
寫得很清楚,就是穩定性和一致性。
今年經濟狀態啥樣,大家也都知道,盡管每年都說最難就業,前些年跟今年比真是弱爆了。而且市面上的高薪崗位這兩年是急劇減少的,畢竟前些年房地產和教培是吸收就業大戶,這兩個行業如今啥樣大家也都知道。
游戲開發是少量依舊能給大學生提供高薪崗位的產業。
突然來這么一下,可能本來很多企業準備明年上馬新項目,多招點大學生,現在也猶豫了,準備先觀望一下。有人本來想去做這行,也不太敢去做,誰知道自己投入大錢干三年之后,到時候環境成啥樣了。這樣穩定性就被打破了,問題是大家都不投錢,哪來的就業崗位?
進一步講,大家開始擔心這種重拳出擊會不會擴散到其他領域,于是其他科技股跟著跌。
此外就是“一致性”。
很多人聽到“意見咨詢稿”,會納悶為啥資本市場這么上頭,不就是征求個意見嗎?你們慌啥?
其實他們從業者都知道,這東西的威力非常大,絕大部分時候并不是“征求意見”,就是在“通知大家”。
更關鍵的是,沒有經過協商出臺的政策往往落地性非常差,很容易變成“一刀切”,做企業的最怕的就是一刀切。
所以說如果能做到“協商”,那市場也不會這么敏感,畢竟大家覺得這只是個提案,最終是啥樣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到落地還有一段時間。如果能做到先約談企業,再根據反饋意見修改議案,設置時間表,一步步來,有一個流程,大家也就不那么恐慌了。
當然了,更深層次講,對于游戲的態度,很多時候政府行為就是民意的反射。
在一部分人眼里,游戲就是十惡不赦,就是玩物喪志。年輕人就該除了學習啥都不干,到了社會就好好打螺絲,下班玩會兒游戲?為啥不多打會兒螺絲提升下自己?
其實咱們都知道,幾乎所有的學霸家庭都不會徹底禁止孩子玩游戲。甚至很多家長那里,孩子有愛好從來也不是壞事,因為家長也有很多事需要孩子去做,比如早睡早起,比如提前做作業。小孩有愛好,那么“命令”就變成了“交易”,降低了摩擦成本。
我初中時候關系不錯的一個小伙伴,他就喜歡游戲如命。他們家有個“游戲幣制度”,干的每一件事都有對應游戲幣獎勵,記在小黑板上,周末他爸帶他去游戲廳兌現。他從小早睡早起到家就寫作業,老師從來不投訴,為啥?因為他擔心影響游戲幣。
他如今三十好幾,已經混得風生水起,照樣《環世界》和《僵尸毀滅工程》各玩了兩千多個小時。
此外家長們覺得游戲害人,有沒有想過其實攤上沙雕父母更害人呢?
絕大部分成癮行為是個結果而不是原因,翻開隨便一本相關書籍,都會告訴你成癮的本質是家庭氛圍、親子關系。
也就是跟父母的關系有問題,或者人的情緒有問題,就很容易出現逃避生活,跑去虛擬的地方尋求存在感。越玩越空虛,越空虛越玩,荒廢了真實世界的生活后,爛攤子更沒法收拾,更需要逃避。
所以孩子沉迷游戲,往往只是個結果,可能他自己無聊苦悶,可能家長覺得孩子煩動不動就塞手機,如果原因已經擺在那里,就算沒了游戲,也會去看網文,如果沒網文,還可以做個網癮少年,不讓上網還可以去看電視、賭博、搞對象、做街溜子。咱們都做過學生,知道那些學不進去的孩子干啥的都有,就是不學習。
政府的很多決策,有時候也被那些糊涂父母影響。太多父母當得一塌糊涂,從來不想想問題出在哪,然后堅持舉報,這類人多了,遲早會形成民意影響決策。
而且大家可能也意識到了,人群的觀念,并不是所有人的均值的體現,很多時候就是嗓門最大的那幾個人的想法。
所以說很多問題初看是政府行為,再往深處看,其實也是民意,老百姓要求政府狠狠地管,政府只能是勉為其難了。
我們經常說“內需”,到底啥是內需?
不外乎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很多人特別在意科技,其實科技不也都是些跟吃喝玩樂相關的嗎?
汽車為啥要買二十萬的電車,不就是因為舒適又智能?手機為啥要買貴的,是為了考研嗎?還不是因為貴手機用起來舒服,可以玩畫面更炫的游戲?
老生常談的問題是,現在大家無比重視的高端芯片,主要就是用來打游戲,其他領域的芯片包括戰斗機和導彈,都用不著太高端的。
今天嫌這個玩物喪志,明天嫌那個不利于進步,問題是進步到底是為了啥?就為了一輩子跟個電鉆似的天天鉆墻?難道不是更好地生活,更多地體驗?啥是更好的生活,不就是輕松一些,自由一些,更多空閑時間,更多吃喝玩樂嗎?
大家再想想,我們經常說的“高端研發崗”到底是些啥?
基本都是些服務業的崗位,也就是讓普通老百姓生活變得更好更方便,最先進的科技也都是圍繞日常生活展開。咱們可以把全球科技領域市值最大的那幾個公司拿出來看看:
蘋果,做手機的;
微軟,操作系統;
谷歌,搜索引擎,創收產業是賣廣告;
亞馬遜,做零售的;
英偉達,做顯卡的,游戲硬件;
特斯拉,賣車的;
Meta,就是那個臉書,做社交的。
不用懷疑,我們將來科技發展起來,不出意外,最高薪的工作崗位也都是這些產業。這些產業跟游戲比起來,哪個又高端一些呢?
所以說沒必要成天敵視游戲,實在是不想讓未成年人玩,設置準入門檻就行了,如果父母都管不住自己的手機,那怪誰?是不是為了青少年安全把類似菜刀、高樓、汽車、網文、小視頻、電影都禁掉呢?
中國的經濟韌性是非常非常強的,因為我們有勤勞勇敢的老百姓,他們也愿意積極地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并且樂意削尖腦袋去賺錢。
但是前提是得讓大家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政策有穩定性和可預期性,不然所有長期規劃和投資都沒法進行,很多本來要涌現出來的崗位也就沒了。
本文不是說不能出政策,所有行業都應該有監管,就像司機得先學完交規才能上路。
但是監管層要和市場保持足夠的溝通,有充分的互動,有清晰的流程,這樣才能發揮監管的作用,同時確保預期穩定性。就在發文前,官方也發布了一批版號,估計也是想拉一波市場對這個行業的信心。
畢竟信心是接下來很多年里最需要最稀缺的東西。
摘自-九邊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邏輯變了,原來的優勢可能會讓你輸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