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聯儲救市效果有限
時間:08-03-13 來源:世紀海翔
美聯儲救市效果有限
向金融市場注資的行為可以當作是降息的替代性措施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
近來的年報披露顯示美國金融業損失慘重,貨幣市場隔夜拆借利率急速躥升,美國股市也節節潰敗,終致美聯儲與歐洲、瑞士、加拿大、英國等各國央行聯手提供緊急注資以平復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毫無疑問,美國已經陷入衰退的漩渦而難以自拔,新注資方案與其說是舒緩擴大中的信貸危機的一個嘗試,不如說是在徒勞地拽住經濟下墜的繩子。自去年中旬次貸危機爆發后,美聯儲多次調低基準率,累計下調達2.25個百分點,并多次向市場注資,但是仍然挽救不了市場的衰退。
美國的風險來自次貸危機所導致的不動產抵押貸款債券價格大幅下滑,損害了銀行的資產價值,一方面窒礙了銀行放貸,令企業的信貸成本上漲;另一方面,一些持有大量抵押貸款債券的機構因為手中的證券大幅貶值而接獲保證金追繳令,導致資本吃緊的銀行努力追討欠債,迫使他們的客戶大量拋售資產使得資產價格進一步下挫。因此,美國的金融市場已經陷于追繳保證金、資產甩賣與資產價格進一步下挫的惡性循環中。這是一場確鑿無疑的金融危機,貨幣市場接近凍結,注入極缺的資金將有助于緩解這種狀況,并試圖打破這一惡性循環。
與此前的注資方式不同,美聯儲此次向初級交易商借貸達2000億美元的規模,其間也更長,借貸期限為28天。而最為具有救市意義的是,該計劃允許銀行用市場上不受歡迎的抵押按揭證券換取容易出售的政府債券(國債)以及作為向央行貸款的擔保,以提高融資市場的流動性,促進整體金融市場正常運轉。但是,美聯儲的新動作并不能完全驅散信貸緊縮,甚至可以說只能市場起到短期振興效果,而金融與實體經濟的相互拖累已經令整個市場陷入悲觀。金融市場需要時間、信心和資金來緩解債務危機,而這些都遭遇非常緊缺的狀態。
就實體經濟而言,美國也面臨挑戰,其2月非農業職位減少6.3萬個,為連續第二個月減少。銀行則要求借款人提出更多的安全的資產作為擔保品,提高了杠桿操作的借款人財務崩潰的風險。與此同時,國際油價近來持續飆升,
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已被調整到了3.0%,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在下周二的會議上還有75個基點的降息幅度,由于通脹有走高的趨勢,美聯儲可能也不太希望利率被調得太低,向金融市場注資的行為可以當作是降息的替代性措施。即使美聯儲再降息,只能有助緩和信貸緊縮,卻不能改善市場承受風險的能力。由于金融工具風險溢價上升,令企業借貸成本增加,最終將影響到整體經濟。曾經流動性過剩導致資產泡沫并破裂的美國經濟,已經步入蕭條的夜幕,對于目前流動性尚且過剩的中國來說,最為重要的是資產價格可控的回歸,而不能任其破裂波及整個金融體系,從而面臨美國金融與實體經濟危機的惡性循環。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與人性對接 | 重建市場信心 防止經濟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