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將承受更大的不確定性
時間:08-04-14 來源:世紀海翔
人民幣將承受更大的不確定性
當前,由于美元貶值導致的全球性能源、糧食等價格大幅上漲,中國為了抑制日益走高的通脹,在升值或加息之間展開討論。當前日益走高的匯率與原地踏步的利率表明,中國貨幣部門更注重照顧國內需求,選擇通過升值來緊縮外部需求,并降低大宗商品輸入通脹的壓力。盡管中國偏高的負利率水平相當一段時間存在,但因外部不確定性因素較大,相關部門維持一個穩定和繁榮的內部市場至關重要。
雖然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進口價格,尤其是石油、鐵礦石、大豆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同時減少出口以降低順差規模。但是,實際上由于(美元持續貶值帶來的)人民幣強烈升值預期以及中美利差擴大,吸引了大量熱錢流入,出現了今年1-2月貿易順差大幅減少,但外匯儲備驚人增長的局面。據悉,1月外匯儲備增加600多億美元、2月增加5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增長過快是中國貨幣投放過多的源頭,如果有效治理流動性過剩和通脹,就得讓外匯資產的增幅大大放緩。顯然,基于強烈的升值預期的熱錢流入,令貨幣部門窮于對沖,越來越高的存款準備金率帶來結構性問題:大量中小企業因得不到貸款而倒閉。
因此,人民幣匯率必須是“可期”的,否則,小步升值的做法將因為美元的持續貶值而陷入長期被動,只要美元無法穩定,人民幣將承受更大的不確定性的壓力。貨幣部門或許可以考慮兩個選擇來打消市場預期:一是立即停止升值,重新釘住美元;或者人民幣兌美元一次性大幅升值(10%左右),然后釘住美元。貨幣不穩定是影響中國經濟最大的因素,令中國經濟在夾縫中應付通脹、熱錢和經濟平衡,加劇了實體經濟的緊張氣氛,任何金融的改革都被拖延。
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是令人擔憂的,主要是殃及大量出口企業倒閉,或者因為資本外逃引發資產價格波動。2005年和2006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重分別高達7.1%和9.3%,其中貨物的出口又占到了極高的比重,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快,或會造成大量企業倒閉和工作崗位流失。事實上,目前已經有大量出口企業倒閉,主要原因并非匯率的變化,而是國內要素價格的上漲、勞工工資和福利的增加以及外需的減緩,大量無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倒閉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應有之義。當然,政府應該事先制定明確的應對出口企業倒閉的規劃,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實際上,當前中國的資產市場恰恰為人民幣一次性升值提供了機會:流動性較好的中國股市當前已從最高點遭到“腰斬”,而各地住宅價格也處于停滯或回落的狀態。在資產泡沫破裂且處于低位的階段,匯率大幅升值可以降低游資出逃對資產市場的打擊,如果在無法避免的高通脹和資產泡沫的環境中匯率漸進走高或被迫加息,將構成對資產市場的毀滅性打擊,繼而波及金融領域,大量壞賬和信用緊縮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傷害。因此,匯率大幅升值真正擔憂的是資產價格的波動,當前資產價格相對較低而通脹較高為人民幣大幅升值提供了較好的環境,為防不測,政府可以考慮動用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成立市場穩定基金,向市場宣布,如果大幅升值導致資產價格被過度打擊,政府將動用穩定基金入市干預。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救市與否并非實質 政府角色尚待厘清 | 制勝通脹,財政政策需要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