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空頭
時間:08-07-28 來源:世紀海翔
最后的空頭
和圈內朋友聊天,大家談到一個話題:誰是最后的空頭?矛頭不約而同地指向基金。
7月份以來,上證指數從2566點到2952點,再回到2655點,股市不斷做“俯臥撐”。據說,很多基金經理極度悲觀,已經看到了2300點或者更低。今日投資對87位基金經理的問卷調查顯示:選擇中國股市已進入熊市的比例高達90%,分別較5月份和3月份調查大幅上升82和74個百分點,為2006年以來首次熊市判斷比例過半。
所以,我們看到,不少基金在逐步加倉的同時,也有不少前期倉位不輕的基金在拋售。比如中國平安,某基金公司就是在一季度70多元的高位上加倉,在40元不到的低位上狂拋。還有,比如中國人壽,Topview數據顯示,
基金在2500多點到2900點之間大幅減倉,跟他們在去年5·30印花稅之后,狂拉藍籌,把上證指數從4000點拉到6124點,具有同樣的勇氣,當然,這種魯莽的勇氣他們總是不缺乏的。
基金有言之鑿鑿的看空理由:比如內部面臨宏觀經濟走向不確定、緊縮貨幣政策以及大小非這把“頸上刀”等等;而外部則面臨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出口等等。
但是,一切真的有那么糟糕嗎?
宏觀經濟走向不確定,可是,對宏觀經濟影響最大的是誰?不是政府嗎?我們不妨看看政府的“六道金牌”透露了什么信息。
在《關于中國股市的通信》發表后不久,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在接受有關記者采訪時,拒絕評論當前證券市場與具體點位的同時,甚至表示,“你可以去看看前兩天新華社的文章。”這等于明擺著告訴我們中央的態度了。
宏觀經濟走向的確存在不確定性,但是現在股市已經有政府背書,在5·30之后,他們不相信政府的判斷,已經錯了一次,現在或許要犯一次同樣的錯誤。
而且“北京共識”的基礎就是發展經濟,政府顯然會在適度通脹和增長之間找一個平衡,可笑的是,基金經理對此竟然熟視無睹,還在繼續討論信心問題,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至于大小非問題,我們早在3月份就提出解決辦法:買不減持的好股票,讓大小非去出貨,可是現在還有人天天拿這說事。
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是個現實,現在最壞的情況差不多發生了,美國財政部已經出手搭救房地美和房利美,并且
退一步來說,即使出現最壞的情況——美元崩潰,對于中國來說,一定是壞事嗎?誰敢說這不是中國獲得國際經濟話語權的一個機會呢?
有位研究機構的負責人曾經指出:現在很多機構(主要指基金)的瘋狂拋售,那是因為他們已經過度悲觀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這么愚蠢,我們已經看到有些基金在悄悄轉變態度。只不過,那些在4000點到6000點瘋狂做多,接最后一棒的基金,很有可能同樣在2700-2900點之間拼命拋售,并且美其名曰為“規避風險”,這些人是注定要做最后的多頭和最后的空頭的。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油價上調的廣州案例 | 日本“棄利率、保匯率”路徑或可揚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