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差下降無需憂 熱錢撤出應警惕
時間:08-08-18 來源:世紀海翔
順差下降無需憂 熱錢撤出應警惕
最新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上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明顯放緩,近7年來首次降至個位數,此前7個月 貿易順差也持續下降,引起市場的普遍擔憂。從宏觀經濟平衡的視角看,貿易順差縮減是好事而不是壞事,有利于減輕外匯占款導致的貨幣投放壓力。前7個月出口按美元計價增長22.6%,即使折算成人民幣也仍然呈現增長,因此,中國不必反應太過強烈。中國應該扶持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出口部門,而不應該過于關注貿易順差的下降而實施救援。
貿易順差減少的重要原因是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暴漲,而前7個月我國初級產品進口2216.5億美元,占同期進口總值的32.6%,增幅高達70.6%。可是,初級產品市場已經發生重大轉折,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已經在11日創造114.45美元的3個月收盤新低,玉米、大豆、小麥、銅期貨價格自從今年創造最高紀錄以來已經下跌20%以上。未來5個月內我國初級產品進口均價可望下降,其對我國順差減少的“貢獻”也會相應降低。
中國無必要不加選擇地大幅增加出口激勵措施,因為我國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明顯放緩,是因為此類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已經很高,如玩具等“中國制造”份額已經高達80%—90%,即使加大出口激勵措施,指望這類行業出口數量繼續維持兩位數增速也是徒勞的。對這類行業,幫助措施的重心應該放在提高單位出口量的收益上面,并為之創造便利。而提高這類行業單位出口量收益的要點是切入高收益的流通、品牌等環節,因此,與企圖通過出口激勵措施增加其出口量(那很可能會淪為單純增加補貼外國客戶力度)相比,采取措施幫助這些行業開展跨國并購更為重要。
其次,某些阻礙我們出口的因素正在轉變或將要發生轉變。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生產成本上升導致訂單流向印度、越南等其它發展中國家,不過,中國真正的競爭力在于龐大而熟練的勞動者隊伍、健全的產業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高效率的公共服務,這一切不是其它發展中國家能夠迅速擁有的,許多海外客戶需要碰壁后才會切身感受到他們在中國已經習以為常的許多東西是多么可貴,多么不可多得。正因為如此,很多以前流失的訂單已經開始回流了。我們不必為暫時的訂單流失過分擔憂,中國應當而且有能力為自己的這一切付出索取合理的價格,“訂單外流—回流”過程正是增強議價能力無可逃避的周折。
人民幣匯率升值因素也可能發生逆轉。雖然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十余個交易日貶值可能是中國政府干預外匯市場所致,但放眼經濟基本面和全球,此前持續升值數年的新興市場貨幣已經超調,其升值速度已經普遍減緩,多國新興市場貨幣已經明顯貶值,甚至印度盧比、南非蘭特之類昔日明星也未能幸免。
所以,與關心貿易順差減少本身相比,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賬面貿易順差下降背后所反映出來的潛在問題。因為不少熱錢取道貿易途徑出入國境,賬面貿易順差下降很可能是熱錢撤離的表現。而且,7月份外匯各項存款增加56億美元,同比多增100億美元(去年同期減少44億美元),表明不少市場參與者已經開始將人民幣資產轉換為外幣資產。按照商務部統計,前7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07.24億美元,同比增長44.54%,而通常認為很多熱錢是以“外商直接投資”名義流入;但商務部外商直接投資數據已經連續3年明顯低于外管局數據,去年外管局數據更比商務部數據高80%之多,由于外資流入最終都會轉化為外匯儲備增量,相信外管局數據更能準確體現在“外商直接投資”項下的資本流入,所以我們不能根據商務部數據斷言熱錢仍在加速流入。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確保經濟增長 放緩轉型速度 | “熱錢抄底地產”之說炒作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