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危機影響未來世界的變革
時間:08-10-13 來源:世紀海翔
全球危機影響未來世界的變革
近期美國股市連續多個交易日下挫,在短短的幾天里下跌逾20%,形同崩盤。在下跌過程中,9日道指又跌穿了一個重大關口,自2003年以來收盤首次跌破9000點。
很明顯,恐慌情緒在向更深更廣處蔓延,鑒于危機短期內的負面影響如此之深覆蓋面又是如此之廣,從政府到企業乃至公眾對于危機的恐懼無疑可以理解,但從實證經濟學的角度看,危機于社會整體經濟的正面意義卻也不容抹殺,正是這些潛在的正面影響為下一次經濟波峰奠定了基礎。
簡單地在波峰階段享受經濟繁榮的諸多好處進而贊頌諸如“全球化”“自由經濟”這樣的時髦詞匯,而一旦經濟陷入低谷就開始“反思”和“批判”,這樣一種短視的思維方式與評價體系無疑會扭曲對經濟現象的客觀判斷。審視危機,我們需要“放寬歷史的視界”。正如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在大蕭條之后做出的部分改變一樣,可以預見的是在本次危機之后,諸多經濟參與者與社科類學術界將在實踐與理論層面的細節性反思。
首先是,各國政府對于經濟外部環境的敏感度會大為提高。這是因為此次危機沿著全球經濟關聯的路線進行,與世界經濟聯動性越大,受到的來自危機的沖擊也越大。這意味著各國政府尤其是出口導向型國家會著重挖掘內需(如中國的農村改革),以應對潛在的經濟波動,從而為減少來自外界的金融與貿易沖擊,會有更多的程度不同的金融防火墻相繼建立。預計這不會成為保護主義泛濫的一種體現,因為畢竟外部的市場潛力仍然龐大。
而對內需的挖掘必然會追溯到收入分配均衡的問題,為了讓國家經濟更好地面對經濟波動,最好的做法是減低收入分配的不均等,這實質是提高了更多民眾的生活水準。這其中的內在驅動是,政府的決策行為并非來源于分配倫理的指導,而來自于內外部的政治需求沖擊與自身現實考慮雙重壓力,外部經濟沖擊正好促進了這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危機可能促使收入變得更均等了,即世界更注重分配公平,市場效率可能退居次席。而于長期享有貨幣霸權最終對之過度使用的美國,將不得不在即將到來的國際貨幣多元主義時代重新定位自己,但可以想象,努力維系其綜合性霸權的傾向不會改變。
其次,是對企業治理的影響。最近,美國國際集團(AIG)獲得政府提供的850億美元“救命錢”數天后,這家全球保險業巨頭的高層管理人員竟然花費44萬美元赴加州豪華海灘度假勝地消遣,這引起了很大爭議。事實上,華爾街的薪酬問題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為了避免類似危機,金融高層需要更合理的薪酬設計來避免其過于冒險的決策驅動。而其他行業的公司決策,市場行為的多元化和融資行為的多樣化也會更加普遍,換言之,公司的風險管理會更加審慎,以提高危機的承受能力。
最后是學術界。可以想象的是,諸如風險管理風險評估之類的新的計算方式會加快出現,而對金融產品定價的鏈式反應不足的原有諸多資產估價模型也將被更新。經濟學家會嘗試用新的學說重新解決危機史,以便進一步為危機階段的政府決策提供新的指導。
無疑,諸多改進的遠期效果是政府、企業和學術界對于危機認識的多維角度的擴展,以及其在行為上短期趨于保守的審慎式改進,這樣的效果是社會整體對于經濟波動承受度的提高。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冒險的代價 | 美國實用主義戰勝自由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