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速刺激經濟 降溫通縮預期
時間:08-11-14 來源:世紀海翔
盡速刺激經濟 降溫通縮預期
10月份的數據與現象表明,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來臨,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應當說,政府4萬億刺激經濟方案出臺非常及時,但需要盡快落實。
自去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所顧慮的是外需放緩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外部訂單的減少與通脹、貨幣升值等內部因素造成了部分地區出口型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 但是,持續存在的通脹壓力以及經濟轉型的推進,令出口領域遭受的困難變得可接受,盡管擔憂全球通縮對出口企業造成進一步的打擊。
事實上,至少目前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是投資下降而非出口。最新的貿易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貿易順差為352億美元有余,出口增幅環比持平,但因進口大幅下滑,創造了中國順差新紀錄。進口總額下滑除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回落外,主要是內部需求減少所致。
9月在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傳染全球,這場罕見的危機也影響到中國市場的信心。市場的預期與信心不足是導致逆轉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房地產市場以及項目工程等固定資產投資紛紛陷入停工,而火熱的需求也“突然消失”。10月份,中國月度發電量同比下滑0.46個百分點,這是自2005年2月以來我國月度發電量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顯示經濟轉冷。
應當說,那些出口型中小企業因 “外傷”而受影響,其所帶來的問題主要是失業,但對GDP影響較小。但是,投資急速萎縮、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下滑給中國大型企業造成嚴峻的“內傷”。由于早前通脹預期較為強烈,中國上游行業與制造業大面積存在囤積原材料的現象,隨著通縮預期升溫,市場價格水平持續回落,原材料、產品、半成品高成本積壓較為嚴重給一些企業造成壓力,面臨虧損和現金流緊張的局面。同時,大量企業參與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套?;顒?,更多的是股權投資,大都出現了虧損。
因此,中國企業面臨極為嚴重的挑戰,實施刺激內需的方案,更多是提供就業機會以及防止市場價格持續下滑。但是,產品價格已經不可能恢復到高通脹時期的水平,這意味著前期高額成本無法消化,企業利潤將下滑或虧損,影響到稅收與個人收入,未來或將不可避免的呈現消費下降的趨勢。
雖然外需因中國出口產品結構而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剛性特征,但是,必須清楚的是,10月份的出口仍然是早前的出口訂單,而全球經濟的惡化并影響實體經濟與消費則在10月開始,因此,隨著全球通縮的來臨,中國出口未來可能進一步受影響??梢钥吹?,外需和內部消費將是一個持續回落的過程,目前唯一可以依靠的是政府投資,來抵御未來可能到來的通縮。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應該重視并及時解決房地產市場的“僵持”,“僵持”將未來變得更加危險和難以控制。10月份全國房價數據顯示,環比下降0.3%,但需求繼續萎縮。盡管政府在經濟刺激方案中正確的放棄了房地產投資,并要求“正確引導和調控房地產走勢”,但是未來仍需尋求房價“軟著陸”的方法。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也是投資回落的主要原因,目前,一方面是市場上大量持幣待購的城市中產階級,另一方面,房價仍然過高阻礙了需求。在實體經濟還沒有導致城市失業率上升以及工資水平明顯下降之前,政府、銀行與開發商必須一起制定一個房價降價方案,刺激需求,緩解市場空置壓力,樹立市場信心,增強經濟刺激方案的效果。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國全球化的兩次“大課” | 順差增長揭示我國經濟過冬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