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匹配大國責任與戰略
時間:08-12-26 來源:世紀海翔
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匹配大國責任與戰略
國務院于12月24日決定,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在當前全球經濟陷入危機之時,中國政府的這一決定意味著中國不僅沒有在金融海嘯面前“閉關鎖國”,反是逆勢而上,邁出令本國貨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在美國陷入“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后,一直被中國稱為“和平與發展為主軸”的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未來國際形勢越來越不明確。在此前美國主導的“后冷戰時代”,美國通過美元和軍力維系著其全球霸權地位和以自由貿易為特征的全球化秩序。美國的衰退意味著國際貨幣秩序的坍塌以及全球力量失去平衡而觸及安全問題,中國必須直面這一變局,并做出有利于國家利益與安全的準備。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貿易國之一,中國因為擁有最多美元儲備而在國際貨幣秩序的動蕩中傷害最大,并令國內經濟政策非常被動。面向未來的中國必須強化貨幣主權,東亞市場是全球唯一可以與美國、歐盟所抗衡的經濟區域,因此,中國有條件推進人民幣的區域化并嘗試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人民幣發展成為與美元、歐元并列的國際儲備貨幣。此前的12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中央銀行簽署協議,同意建立初定期為三年(可展期)的兩國貨幣互換安排,這是此次經濟危機以來中國對外第一單貨幣互換,也標志著中國在東亞貨幣領域將有做作為。
面向港澳地區和東盟地區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也意味著中國政府已經肯定將香港培育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計劃。目前,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可以減少內地與香港企業的匯率風險,而且在貿易量萎縮的背景下,也比較容易控制結算資金的規模,不至于出現混亂。未來大量人民幣通過貿易的方式流向港澳以及東盟,為中國內地在香港大量發行人民幣債券提供了基礎,這將逐步培育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并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當然,這一前景可能對港元的獨立地位構成不利,目前港幣匯率與美元掛鉤,香港經濟夾在美國貨幣與內地貿易之間頗為被動,不排除未來港幣匯率轉而與人民幣聯系。此外,由于香港市場獨立于大陸市場監管與法律體系之外,因此,中央政府對香港的人民幣市場無法控制而可能存在風險與擔憂,但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不僅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也為內地提供學習更多國際經驗的平臺和機會,更有利于人民幣利率與匯率市場化的進程。
在12月25日,中國海軍軍艦也將第一次踏上奔赴海外的“征程”,參加國際社會打擊海盜的行動。與此前中國派出少量“維和部隊”維護當地的秩序不同,這是中國軍人第一次承擔維護安全,打擊國際威脅的軍事行動,雖然實際意義較小,但是象征意義重大。這表明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將準備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為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
在2008年的歲末,中國的外交戰略悄然發生轉變,如因西藏問題而取消中歐峰會,開啟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并派出第一支海軍參加海外行動。這表明,中國正視自己的利益與國際地位,積極應對未來不確定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重構,在承擔國際責任的同時,將“有所作為”地決定自己的命運,中國同世界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蕭條時代的石油博弈 | 又到抄底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