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要投資拉動,更要加強社會保障
時間:09-01-14 來源:世紀海翔
既要投資拉動,更要加強社會保障
我們除了要堅定經濟復蘇的信心以外,還需要拿出刺激經濟的辦法。今年第一季度是中國經濟最為關鍵的時期,主要是春節后可能出現一些企業大規模的裁員潮,而外需的萎縮也會持續。正因為如此,政府正在計劃以更直接、更迅速、更有效的手段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并要求各省市、各部委抓緊時間迎難而上,爭取中國經濟最早復蘇。
中央政府去年底啟動的四萬億刺激經濟計劃,主要是一些鐵路、公路、水利等運轉周期長的項目,這些投資拉動效果并不能立竿見影。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瑞士巴塞爾表示,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經濟到目前為止的放緩程度仍屬溫和,但決策者需要制訂強有力的政策和刺激方案來阻止經濟大幅減速。截至1月12日,已有北京、天津、重慶、廣西、山西、福建、河北、內蒙古等地召開“兩會”,除北京外,天津、重慶、廣西等省(區、市)均把2009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訂定在兩位數。
目前,中國短期的任務是防止經濟繼續下滑,長期而言應該專注于轉型。應當說,地方政府有很強的調控經濟的能力和長期積累的經驗,一旦設定政策性兩位數增長目標,在政績考核以及地方主義的促使下,一定會不遺余力的完成。但是,必須清楚的是,中國經濟目前呈現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產能過剩以及基礎設施幾乎飽和的狀態。因此,應該在防止經濟繼續下滑與經濟轉型之間取得某種平衡。我們一方面要刺激經濟,使得經濟得以復蘇,將經濟拉出低谷,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經濟重新進入衰退,呈現“W”形。
在地方制定經濟刺激計劃的同時,我們也要預估一些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影響,盡量使得這些計劃能夠為刺激經濟服務,并同時縮小其不利影響。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大規模的投資計劃會大幅增加財政支出,這可能會擠占用于公共財政以及強化社會保障的部分,這將十分不利于國民培育消費;其次,這種短期的擴張性投資一旦結束,消費拉動如果跟不上,可能令經濟再次進入衰退,這樣的局面會導致地方政府積累大量債務以及金融系統增加壞賬的風險,從而可能陷入“日本式危機”。這會導致再次衰退之時,政府的財政支出能力以及投資拉動的空間極為有限,這必然又影響到消費的潛力。因此,在地方政府投資刺激經濟的同時,依然應該明確,拉動國民消費依然是核心以及最為關鍵的。
誠然,面臨經濟較快的下滑,政府必須及時推出一定規模且有利于轉型的投資計劃來阻止這種下滑的勢頭。除了防止經濟大幅下滑,還應該大力加強公共支出與社保保障,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這必定是一個較長的經濟調整周期。在當前財政收入持續下滑的情況下,要求地方政府增加對于短期刺激經濟增長作用不大的公共財政支出是非常困難的。但是,長遠而言,地方政府不僅應該積極對待經濟增長,更應該積極對待社會保障和民生投入,后者才會更加有利于培育消費,從而令中國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全球經濟走到十字路口 | 結構性減稅也應重視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