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巴馬勢必就貿易問題發難 中國難以繼續"我行我素"
時間:09-01-21 來源:世紀海翔
奧巴馬勢必就貿易問題發難 中國難以繼續"我行我素"
路透北京1月19日電---奧巴馬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後定將就貿易不平衡問題向中國施壓,屆時中國的反應或可套用好萊塢影星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的名言:"別來煩我."
作為崛起中的未來超級大國,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希望其政治觀點得到國際重視.然而在匯率和貿易政策的制定上,中國基本抱著與世無爭的態度,與其排名全球第三的經濟規模極不相稱.
但在2009年,嘉寶式的托辭可能將不再適用.雖然中國或非常不愿意成為美國新總統經濟政策的關注點,但眾多專家逐步形成的共識就是,國際經濟秩序重新平衡的工作已經迫在眉睫,中國要在這一進程中承擔一個核心角色.
目前西方國家深陷在經濟衰退泥潭中.這些專家擔心,若北京仍不認真考慮減少其超大規模的貿易順差,在布什總統執政的八年中大體上偃旗息鼓的中國威脅論,最終可能會激起雙方的貿易和匯率戰.
"今年可能還有接下來的幾年,貿易問題將成為中美摩擦中逐步擴大的領域."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崔立如表示.
中國去年最後兩個月的貿易數據也為此敲響了警鐘.去年12月進口同比降速較出口快很多,凸顯了其國內消費的疲軟以及中國作為給全球商品凈供應商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感情用事者可能會說,中國正在"竊取"他國的增長.
倫敦資本經濟咨詢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說,"隨著各國經濟備受全球需求放緩的煎熬,今年中國和其貿易夥伴之間的關系存在日趨緊張的風險."
烏云密布
在過去的五年中,美國國會一直有動議要懲罰中國,除非中國重新調整人民幣匯率并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這些動議并未落實,雙方亦展開了高規格的戰略 經濟對話.
但隨著全球信貸危機愈演愈烈,經濟大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雙方出現摩擦的可能性也高了許多.
只要私營部門需求仍舊旺盛,美國就能容忍巨大的貿易赤字.然而美國消費者正減少開支以償還債務,所以奧巴馬新政府不得不擴大政府支出,彌補總需求的不足和降低失業率.
無論從經濟或政治上來說,美國都不可能承受在貿易和財政上無休止地出現巨幅赤字.
結論就是,任何促使美國經濟重歸穩定的努力,都必將涉及中國相應的重新平衡,2008年前11個月中,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達2,464.5億美元,且中國制成品在美國進口市場的占比也在提高.
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Derek Scissor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關于中國將成為奧巴馬新政府貿易政策焦點的說法日增,但這并不出乎意料.每當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抬頭,通常是總統來壓制國會的不滿,此時正是烏云積聚的時刻."
雙方存在分歧
問題在于中國政府持有不同看法.中國官方報紙不斷質疑,為什麼美國政府對中國不滿,而非感謝其對美元的支撐,并持續買入美國公債?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建華表示,美國將自身問題歸咎于中國及其他貿易順差國家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他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美國政策失誤及監管不力是導致此次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美國龐大的貿易赤字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經濟結構及宏觀經濟政策."
即便張建華此番言論主要面對的是國內聽眾,他的觀點十分具有代表性,凸顯中國與美國在世界經濟危機問題上存在的危險分歧.
不僅如此,中國最近的一些政策措施,似并未考慮全球貿易重新平衡的問題.
中國推出的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方案,雖欲提振國內需求,卻只有1%用于醫療與教育,這意味著消費者很可能繼續儲蓄以備不時之需,而不是大膽購買進口商品.
刺激方案的絕大多數資金將用于投資,提高工廠產能;後者或只能通過開拓海外市場來消化其產出.同時中國急需擴大增長以保障就業,為此推出了增加出口退稅、暫停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等刺激出口的舉措.
簡而言之,引發美國和中國攤牌的導火索亦已存在,但不一定真的就要摩擦出火花.即將上任的奧巴馬深得眾望,且政治資本充足.同時,影響力日益增加的20國集團(G20)峰會將給他帶來讓中國參與的機會.
但毫無疑問,政策失誤的風險亦正與日俱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時殷弘表示,"年景不佳的時候,所有人談論的更多是金融合作.但事實上,困難到來時,所有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
"(各國之間)有很高的相互依存度,但在這種依存關系中亦存在不少潛在的沖突."
摘自—REUTERS路透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美國的繁榮不能依賴消費 | 別把刺激經濟計劃耗在減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