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縮是反抗衰退的藥方
時間:09-03-06 來源:世紀海翔
通縮是反抗衰退的藥方
抵抗通縮可能導致復蘇更慢
目前,有機構預測2月份的CPI和PPI在-1.7%至-2.1%之間,這也是6年來的首次,這可能意味著中國將進入“通縮時代”。
對通縮最恐懼的表述來自于經濟學家費雪,他的“債務—通縮”滾雪球機制(例如通縮會突然性放大債務、迫使真實利率上升、全社會囤積現金)被認為是通縮將經濟“拖垮”至無底深淵的最猙獰的演繹。美國明尼蘇達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Andrew Atkeson和Patrick Kehoe否定了這種“通縮和衰退相關聯”的教條。
他們細心地搜集了17個國家100年的原始數據,以5年為時間單元來分析,僅僅發現只有大蕭條時期出現了“衰退和通縮”相聯的關鍵證據,而其他90%的通縮事件并未導致衰退的跟隨性出現,作者總結說:“從一個更廣泛的歷史上說,通縮和衰退聯系是根本不存在的。那種認為通縮將連續性地產生惡性的衰退循環是錯誤的。”
毫無疑問,我們不僅認為“費雪教條”是錯誤的,而且認為通縮是反抗衰退的藥方。很多人不理解通縮的真正機制,它不是簡單的價格下降,而是整個經濟體對貨幣需求量的下降,從而出現了價格下跌。費雪僅僅看到的是負債增加,通縮也會帶來真實收入的上升,從而穩定社會有效購買量。如果市場的真實成交量波動是比較小的,即使價格下跌很厲害,經濟依然是不用過分擔心的。
但是,凱恩斯主義者大叫“跌價將會使生產商縮減產能、降低工資,從而引發更大的衰退”,于是“凱恩斯型”政府通過各種財政和貨幣的辦法維持此前的價格水平,造成的后果是社會購買力的急劇下降,導致大量的庫存無法“出清”,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生產商還是會削減產能(因為其資金回流速度比削價更慢)甚至力度更大、裁員并降低工資率。唯一的差別是:市場對產品的購買被嚴重推遲了,推遲造成了經濟恢復的“時滯”,也就是說,憎恨通縮的結果不是穩定經濟而是導致復蘇更慢。
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房地產市場上。社會居民的收入流下降匹配的是按揭支出的下跌,自然要求房價下跌,但是房地產商總是說“削價帶來更多的觀望和連鎖性下跌”,這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可以萬科的降價帶來的巨大成交量和現金回流速度作為反駁的證據。購買力是有層級的,只要價格到位購買力就一定會出現的,即使地產商用低價消化“庫存”,它可以用充沛的現金回籠去拿地,這時候地價比過去要便宜許多。相反,利用“地款緩交”等利好心存幻想地支撐價格,而漠視成交量,最終使得未來的房價和地價更低。
經濟快速衰退,好比一個人從3樓跳下來,政府從2樓破窗一躍當空接住。人們鼓掌喝彩說“拯救得及時有力”,但隨后是政府“當空接住”之后,墜落的重量更大,從而摔得更重。而正確的“拯救方法”是在樓底放上彈簧床以及棉被,讓人自由落體,但給予其“底部的防護”。現在中國政府出臺的對企業的稅收削減、社保新政、醫療改革、教育改革和勞動力培訓市場(例如農民工技能培訓)以及行業和行政管制的拆除,都屬于“底部防護”拯救術,這才是真正的、值得激賞的政府拯救。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國資委轉型舍近求遠 | 樓市的時間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