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美國將升級“匯率操縱”之爭
時間:09-05-18 來源:世紀海翔
警惕美國將升級“匯率操縱”之爭
在經濟衰退時期選票大于金錢
近日,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再次聯手重提“中國匯率操縱案”,領頭者密歇根州的民主黨參議員斯塔比諾(Debbie Stabenow)表示,中國通過低估人民幣匯率30%來獲取不正當的貿易利益。美國財長蓋特納將于6月初首次訪華,“操縱案重提”可以看作是行前的鼓噪。
斯塔比諾的言論讓人聯想到此前美國參議員舒默和格雷厄姆對中國“匯率操縱”的抨擊,蓋特納在上個月美國財政部半年度匯率報告中,拒絕將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場心照不宣的“交換”:美國人用人民幣問題來“交換”中國政府對美元資產的穩定持有,來保證美元幣值穩定和美聯儲印鈔機的持續工作。
盡管流行的觀點依舊將“斯塔比諾的指責”看作是“舒默式鬧劇”的翻版,并樂觀地認為“現在美國非常需要中國”,因此“對中國操縱匯率的新提案”用不著大驚小怪,它的命運是無疾而終。但是,坦率地說,我們認為這一次對中國“匯率操縱”也許要比以前能掀起更大的波瀾、會造成更多更棘手的麻煩。
美國金融危機深度發作和擴散,美國的失業率開始飆升近乎10%,這也導致了美國政治勢力版圖的一些重要變化。簡單地說,就是支持懲罰“中國匯率操縱”的陣營在加速擴大,而這必將體現在議員陣營的投票上。
美國最典型的三大勢力是美國勞聯—產聯(AFL-CIO)、美國商會(COC)和美國保守選民同盟(LCV)。勞聯—產聯自不待言,因為它代表著美國1300萬工人的利益,下轄66個聯盟(很多勞工是非熟練勞動力,他們受外部勞動力競爭沖擊很大)。該群體是被“中國價格”沖擊最大的群體。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勞聯—產聯比之前任何時候都更為活躍,一掃近20年來共和黨執政時期的頹勢,他們一直是提交“中國匯率操縱案”的堅定力量,以“公平貿易取代自由貿易”為幌子!他們也是支持奧巴馬上臺的“小額捐助人”中的重要社團。
勞聯—產聯目前“游說目的”可概括為“不惜一切,讓勞動就業盡可能留給本國人”。而美國商會原本是美國商人階層的代表、自由貿易的支持者,但是近年來它顯著轉向,因為他們從對外投資中的好處低于本國商業受沖擊的損失,它們現在已經是“中國匯率操縱”提案的急先鋒。如果說,勞聯—產聯是以投票力量強大著稱,美國商會則以金錢實力強大而著稱,他們的游說捐資在1998年—2008年則高達317億美元。去年,勢力強大的LCV則開始意識形態化,淡化自由貿易色彩,挑剔交易國的環保成本,開始成為支持懲罰“中國匯率操縱”的重要力量。
經濟學家Grossman和Helpman在1993年發表的經典論文《Trade Wars and Trade Talks》,他們講述了一個重要的邏輯:議員會在普通選民的支持和利益集團的金錢之間做最優化的配置。在美國經濟衰退時期,選票要大于金錢,民主會戰勝商人。于是,更容易出現一種反自由貿易的傾向,畢竟現在美國出口部門人數要遠遠低于進口行業就業人數,使得攻擊它國貿易行為變成“有驅動力”,這也是我們擔憂美國人會比任何時候“都當真”的風向標式依據。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關注上游價格走勢 促進終端消費需求 | 現在我們不談價值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