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機者的盛宴
時間:09-07-10 來源:世紀海翔
投機者的盛宴
我們同事最近在津津樂道地傳揚一位前同事的傳奇業績:他又買了一套房,兩個多月時間每平方米賺了5000元。
他現在有4套房,不知道算不算富人,但他買4套房子之前肯定不是富人,如今也仍在兢兢業業為自己那份薪水賣力工作。只不過他比我們眼光看得遠,機會抓得準,在上一輪房價大漲之前接連吃進4套房,今年初又在這一輪上漲前成功抄底買了一套。后來賣掉其中一套,支付其他4套的月供是綽綽有余了。順便說一句,這位前同事是個做事極認真的人,為了買房,他跑遍了北京各大售樓處,提出的很多刁鉆古怪的問題常常當場把銷售總監難倒,收房時其專業能力也很是令開發商頭疼。
我對這位前同事說:你就是個樓市的投機者。他不承認,說至多是個投資者。還是我的一位領導講得好:其實人家是理財高手。不過,理財這個框可以把投資和投機都裝進去,所以前同事仍脫不了投機的嫌疑。他要是看到我還是這么定位他,想必有些不高興。不過,他瞬間成長為我們中間資產最豐厚的人,讓我們妒忌幾口酸水,也合乎情理。
曾有好幾位朋友問起此輪房價上漲的原因,我是這么解釋的:寬松的貨幣是背景因素,雖然很難查出直接流入樓市的資金,但我相信有一部分是流進去了;剛性需求是原始動力,它在今天一季度的集中爆發將樓市從調整拽到了小陽春;收入差距擴大所產生的高收入人群,一直是拉動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但是,投資和投機性需求呢?
如你所知,2006-2007年,以所謂溫州炒房團為代表的投資和投機性需求,曾經是樓市里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由于溫州購房資金具有家族性和資金大的特點,所以被他們盯上的樓盤,很容易每平方米幾千元地直線拉漲。所以,有段時間,購房者望之心怯,開發商聞之起舞。去年的樓市調整,房價下跌,有些沒吃到葡萄或吃不起葡萄的人,以為把前兩年的炒房者給套住了,其實,2008年房價下跌的幅度遠不及2006-2007年漲幅的一半。本來,新房購入5年內轉讓須加收營業稅的政策,等于是這些投資和投機者的鎖定期,但今年1月起實施的新營業稅政策,實際上是把樓市里的這些“大小非”解禁了。而且,他們套現的時機很好,跟今年二季度從股市里解放出來的“大小非”一樣。所以,資產價格的暴漲,成就了投機者的盛宴。
樓市高潮時期,媒體將溫州炒房團稱為推動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可能有些夸張,但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但如果非要斷定“投資和投機性需求是推動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我卻頗有些踟躇。譬如,上文所說的前同事,于萬千房子里精挑細選出幾套,而且多是在房價即將或剛開始上漲時殺進去的,他或者他們,是不是房價上漲的推動力?
其實,是或者不是,并不重要。只要其購買行為是合法的,我們就無權要求投機(投資)者承擔房價上漲的責任。即使其購房行為,推動了某個樓盤房價的上漲,也只是若干個因素之一,且他們的力道遠不及高價地塊對于房價直接而明顯的拉動,何況,我們也同樣無法(無權)要求土地出讓方承擔拉動房價的責任。
這就接近了文章的結論:我無意追究樓市投機者拉漲房價的責任,正如無意為其辯護一樣。并非所有文章都具有主流意識形態概念上的價值,倘若你非要追問,那就是:不妨學習投資和投機者對事物趨勢性的判斷方法,以及認真的態度,而不是僅僅糾結于何時能抄到底。譬如,我的一個鄰居(巧的很,還是浙江人),最近正到處考察商鋪,他想和弟弟各買一間商鋪(買在同一處)。我想他大致是對的,因為商鋪價格的上漲往往要滯后住宅一段時間。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國應讓民企分享更多體制福利 | 該權衡信貸政策收放時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