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一劍”創業板正式開板 “任重道遠”引領經濟新引擎
時間:09-10-26 來源:世紀海翔
“十年一劍”創業板正式開板 “任重道遠”引領經濟新引擎
10月23日,創業板開板儀式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出席開板儀式并發言。尚福林認為,“創業板適應了推動我國經濟轉型,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推出創業板完善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出創業板是培育和健全市場機制,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推出創業板重大意義毋庸置疑,創業板市場“十年磨一劍”,既承擔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之任,也承擔引領企業創新,提升產業之責。而監管層對創業板的推出更是“多加打磨”,借鑒國外創業板教訓和本土“新興加轉軌”的特質,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強調企業質量和公司治理,規定相對較高的發行上市標準,實行更加嚴格的退市制度,強化中介機構責任,突出對風險的充分揭示和引導。
監管層“呵責”之心令人生敬,但我們認為,如果政府在其中“參與過深”則有令人商榷之處。其實,在主板市場的發審體制中,類似問題就一直未有根治,一邊發展一邊探索。現在如果政府在創業板的權力介入過深、對企業資質所承擔的“隱性擔保”過高,極有可能使創業板出現“主板化”的苗頭。
又如深交所發布的《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4.2.15條中規定,可以通過重組的方式來避免退市,那么這將給投資者形成一個預期,“壞公司是可以通過資產重組而避免退市”,從而降低了投資者對創業板企業的風險評估,而采取非理性的激進投資策略。而如果未來由于進入的程序、門檻以及既有社會和政府關系資源要求太高,使創業板中類似主板的“殼”資源(重組上市的指標)出現,創業板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所以,中國的創業板規則不僅要借鑒嚴格的美國退市機制(退市的條件更細,更為嚴格,體現動態跟蹤的監管功效),同時也應參考德國的主動退市制度。
在創業板的首要體現應該是“輕資產”型,它代表了新知識經濟的資源節約、智力價值為主的特點。如果為了所謂的控制風險,一定要“重資產”型企業才放行,那么就等于是在復制主板,無法實現建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初衷。現在創業板發行平均市盈率為55倍以上,而且大部分創業板的盈利模式已經比較成熟,缺乏高速發展的潛力。很多創業板企業資產中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比重較大,因此無形資產信息披露也非常重要。這些無形資產的盈利能力很難預測,對于其進行定價難度較大。而消除這一隱患,創業板就應當實施比主板更頻繁和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
對于創業板來說,最需要的是自由企業制度,包括對各種輔助創新企業成本的資本給予“松綁”。美國的NASDAQ市場之所以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正是自由企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美國有著巨大規模的創新型人力資源,可支持創業板的發展,讓各種創新人才有著不斷進入、獲得發展資本的機會。日本的創業板失敗,正是因為日本一直都采納政府威權主義下的市場經濟,是一種財閥政體下的財閥經濟。
決定未來中國創業版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并不是完全依賴政府的監管、以及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而是讓創業板變成一個“自由、靈活、公正、可進可退”的資本市場,“用手投票”很從容,用腳投票也很暢快。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全球秩序與中國利益 | “壞孩子”必和必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