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邦咨詢評論:中國該如何真正適應信息社會?
時間:10-01-14 來源:世紀海翔
安邦咨詢評論:中國該如何真正適應信息社會?
中國該如何真正適應信息社會?
中國已經處在信息社會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中國是否完全適應信息社會呢?答案則不一定。
以互聯網為例,互聯網技術為當今世界提供了最便捷的信息傳播方式,完全改變了信息產業、傳播和發揮影響力的規則。互聯網在中國的應用發展之迅速,并不比“中國制造”遜色。2009年,中國網民已達到3.6億,這3億多人的網絡生活、工作與表達,再加上他們與全世界的信息交流,造就了一個巨大的信息世界,宛如長江之水滾滾東流,勢不可逆。
在這種背景下,政府的政策制定與公共管理都應該順應這種潮流而行,套一句時髦的話,這叫“與時俱進”。
不過,近期中國圍繞互聯網上的信息表達,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跡象。
著名的互聯網公司谷歌(Google)的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多姆德(DAVID DRUMMOND)日前在一篇博文中稱,去年12月中旬,他們偵測到一次來自中國,針對公司基礎架構的高技術、有針對性的攻擊,這次攻擊導致其知識產權被盜。
多姆德寫道,這些攻擊、攻擊所揭示的監視行為,以及在過去一年試圖進一步限制網絡、言論自由的行為使得谷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我們應該評估中國業務運營的可行性。《華爾街日報》引述的內容稱,“谷歌公司已經決定不愿再審查在GOOGLE.CN上的搜索結果,因此,如果可能,公司將在未來幾周和中國政府討論在什么樣的基礎上我們能夠在法律框架內運營未經過濾的搜索引擎。”而這很可能意味著,公司將不得不關閉GOOGLE.CN,以及它在中國的辦公室。話音剛落,網友吃驚的發現,從13號開始Google中文網站不再針對某些敏感信息進行過濾審查。
考慮到谷歌在全球互聯網公司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它發出的撤出中國的警告值得重視。因為從谷歌法律顧問披露的信息來看,它不是一個單純的市場經營問題,還涉及到中國的信息管理環境問題。
在我們看來,在中國當前的信息管理現實背景之下,這種事情的發生不令人奇怪。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對這件事情要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中國的本土環境對信息管理存在客觀要求,中國政府、官員隊伍和社會大眾都還沒有做好應對信息社會的準備,但現代信息社會就已經擺在面前了。二是對信息的嚴厲管制對社會和經濟發展不是一個正面因素。尤其是對中國這樣一個靠改革開放而逐漸崛起的大國,在現代信息社會環境中,對信息的嚴格管制相當于將中國重新納入自我封閉的狀態里。
即使這不算信息環境惡化的標志,無論如何也不是信息開放的標志。從中國近代歷史來看,從中國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可以確認閉關鎖國是不能帶來發展和強大的,不論是在貿易領域、制造領域還是信息領域。就此而言,陳功認為,谷歌事件如果屬實,實際上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當前信息政策的觸發點。最終結果如何,我們現在還無法估計。
從谷歌方面來講,如何評價它撤出中國的影響呢?我們知道,這是一家影響巨大的跨國公司,但這家公司的價值并不像其他從事實體商品制造的公司一樣,一定需要中國市場,它存在于虛擬世界之中,公司價值決定于整個資本市場。如果它確定一個國家的信息政策可能損害它的價值,引發市場的質疑,那么它會做出放棄該國市場的決定。有意思的是,《華爾街日報》英文和中文網站分別進行了調查,結果80%的英文受訪者認為谷歌應該撤出,而72%的中文受訪者認為谷歌應該留下。結果表面上不同,但反映的問題則是一致的。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我們相信,谷歌事件釋放的信息并不單純,在信息時代,中國的確需要認真思考:應該如何才能更好地適應和融入信息時代?
摘自—新浪博客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先內容后平臺 盛大收購連環計 | 利率正常化,你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