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師解密荷蘭傘狀控股避稅“指南”
時間:10-08-05 來源:世紀海翔
大牌“紙公司”扎堆阿姆斯特丹
律師解密荷蘭傘狀控股避稅“指南”
“比如,耐克雖然是個美國公司,但除了美國最大的股東之外,剩下的所有子公司都掛在荷蘭的公司下面,實際上就是為了稅務上的優惠。”
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中心區偏南,聚集著一片燦然一新的寫字樓,這是一個新的CBD。駐扎在這里的,包括WTC(World Trade Center)、RAI(國際會展中心)、飛利浦、ING、荷蘭銀行等等全球知名的“大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這片實際上并不算很密集的區域,“落戶”了超過3萬家公司。
這是可能的,如果它們以類似于“紙公司”(paper company)的方式存在。
你可能還不知道的是,包括可口可樂、阿迪達斯、耐克,甚至包括中國的華為,以及一些不愿顯山露水的各個國家的國企們……這些世界級“大牌”們的控股公司,并不是在它們本國,而是在這里,荷蘭。
一切只是為了避稅,為了利潤最大化。
信托公司的“皮”
在這個CBD區,業內知名的Greenberg Traurig律師事務所(下稱“GT”)也落地于此,這家律所成立于1960年代,網絡涉及歐、美、亞各地。
“十幾棟寫字樓里有3萬家公司,即便是在中國CBD那么密集的地方都不可能,為什么?因為很多公司其實像paper company,只是把公司注冊在信托公司那里,由信托公司提供地址、董事、行政服務,這樣一來,你的公司搖身一變就成了荷蘭的公司,采用荷蘭的稅制和投資保護,再往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投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GT中國律師黃磊告訴記者。
換句話說,這些公司大多只是有個名字放在這里。“比如,我們倆搞一個信托公司,在這里租一間小辦公室,大概就可以給一兩百家公司注冊,而且收費也不貴。”黃磊稱,在荷蘭,注冊一間這樣的公司需要付給信托公司每年約2000歐元,確實很便宜。而也有類似制度的英國,信托公司收取的年費是荷蘭的四倍多,每年約8000英鎊,還沒計算匯率差。
據其透露,耐克、阿迪達斯、可口可樂等等,基本上全球前十的大公司,都在荷蘭注冊有控股公司。
“這么說吧,在中國投資的大公司,很多都是用荷蘭的公司進去的,而它本質上是不是荷蘭公司并不重要。所以每年中國吸引外資的數據中,為什么荷蘭總排得比較靠前?實際上不是因為荷蘭有多少錢,而是因為很多公司都在荷蘭蓋了一層‘皮’。”黃磊稱,這些公司如此做的動機,無非是為了利潤最大化,而其根源,則在于荷蘭極具特色的稅制,控股公司架構則是實現避稅的最佳途徑。
“比如,耐克雖然是個美國公司,但除了美國最大的股東之外,剩下的所有子公司都掛在荷蘭的公司下面,實際上就是為了稅務上的優惠。”黃磊稱。
傘狀控股結構
通常情況下,企業的境外稅收包括經營所在國的企業所得稅以及預提所得稅。而在控股公司架構下,荷蘭對其他國家的股息紅利和資本收益有稅收豁免;對歐盟子公司向荷蘭控股公司支付的股息紅利不征收預提所得稅;對非歐盟子公司則根據稅收協議不征收或者減免;(通過合作組織結構)不征收利潤返回中國的預提所得稅,并可選擇職能性貨幣(如人民幣)提交納稅申報單,避免匯率波動影響。
黃磊舉了個例子。比如,在直接控股結構下,中國母公司直接控股位于英法德的子公司,則中國母公司實際的總稅收負擔分別為:法國40%、德國37%-39.6%、英國28%;而如果通過間接控股結構,比如中國母公司通過合作組織控股荷蘭的控股公司,再由荷蘭控股公司控股英法德子公司,則總的稅收負擔將分別降至:法國33.33%,德國30%-33%,英國28%。
而通過控股公司進行融資,其稅務優勢更加明顯。
“從法律上,控股公司A下面可以控制A1,A2……這些子公司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國家,稅率從17%-35%不等,當你把通過A1募集的資金轉到A,再投資到A2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你希望最好沒有資金損耗,這是最理想化的傘狀控股結構,而荷蘭就提供這樣的結構。”黃磊稱。
荷蘭規定,A下面的An這些公司,分布在全球各地都可以,只要把A放在荷蘭,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司進行融資,把錢拿到A后,再分散投資出去,正常情況下該過程都會有資金損失,因為要收取預提所得稅。
通常,把資金從A1公司轉移到A再投資到A2,中間資金大概要損耗10%-15%。“假設原來有100歐元,兜了一圈之后,就變成了85歐元。”黃磊稱,在荷蘭金融控股公司的結構下,就可以做稅務優化,避免這10%-15%的稅負。
據了解,華為的控股結構就注冊在荷蘭,其下就有將近200家公司,分布在全球接近200個國家和地區。雖然避稅合法,但還有更多大型企業甚至國企,并不愿透露這樣的架構安排。
此外,一些高科技公司也喜歡荷蘭控股架構,其優勢是,知識產權可以由控股公司所有,再由控股公司授權給下面的公司使用,每年收版稅,這樣就可抽走部分利潤,稅基減少,而抽走的這部分稅又很低,很劃算。再比如,利用控股公司給子公司發貸款,而貸款利息是自己來定,中間差額很大,所以通過設定利率又可以把一部分利潤抽走,而荷蘭規定,抽走的這部分利息不用交稅。
并非“避稅天堂”
值得注意的是,荷蘭的自我定義是“低稅負國家”,而并非像瑞士、塞浦路斯、盧森堡、開曼、馬耳他等地,屬于避稅天堂。區別之一在于,避稅天堂的很多稅率基本都能做到零,而荷蘭是稅負低,只要符合一定要求,可能慢慢變到零。
對于避稅天堂,很多國家的監管都在收緊,比如美國對避稅天堂的打擊,而中國也有相應限制措施。但荷蘭有他的訣竅。
“簡單說,你如果要用荷蘭的稅制,你必須要有一定的實質在這邊,比如,辦公地址在這里,或者有董事在這里,或者你在這里做會計賬簿,或者每年的董事會決議、股東會決議是在荷蘭做出的,等等,這些都表示你在這里是有實質經營的。”黃磊稱。
舉個例子,“哪怕你公司的所有董事每年都集體飛到荷蘭,在Schiphol機場的某個咖啡館里,聊一聊,簽份文件,再各自飛走,都代表你在荷蘭有實際的業務。再或者你在荷蘭有物流公司,建一個小倉庫,里面存點貨,有三五個人在這里運作,也都可以。在這些方面,荷蘭是強制要求的,所以荷蘭不會出現純粹用一兩頁紙來注冊的公司。純粹一兩頁紙的公司,現在各個國家都在抵制,因為太明顯了,就是為了逃稅。”黃磊稱。
問題是,從荷蘭政府角度考慮,低稅負的真實動機何在?
黃磊這樣解釋,如果公司的實質是在荷蘭,“比如你要么是在荷蘭建了個倉庫,要么就給荷蘭的信托公司付費,要么就給法律顧問、會計顧問付費,等等……通過這些,荷蘭就能把自己的服務行業做起來,附加值又好,對經濟也好,這是一個產業鏈。”
目前,荷蘭的信托公司有100多家,信托執照由荷蘭央行控制。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政策調控煤炭需求下降1億噸 | 謹防房地產數量和價格雙重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