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空域開放受益最大中航工業全線布局通用航空
時間:10-11-22 來源:世紀海翔
低空空域開放受益最大中航工業全線布局通用航空
干了28年大飛機的孟祥凱近來在珠海買了房子,把家從古城西安搬到了這座海濱城市,專心做起了“小飛機”的事業。
孟祥凱是央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總部設在珠海的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航通飛”)總經理,他此前擔任中航工業西飛總經理。在整合了中國最主要的通用飛機設計制造資源后,中航工業正在全線布局通航運營、客戶支持、服務保障等上下游產業鏈,試圖成為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的主導者。
事實上,中航工業正是低空空域開放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它也即將成為中國空域漸進式開放的最大受益者。
推動者
盡管《改革意見》的頒布實施,距離真正意義的低空空域開放仍然征程漫漫,但該文件確定的改革思路和階段目標,已經讓包括孟祥凱在內的航空人感覺到,中國通用航空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改革意見》提出,要通過5至10年的全面建設和深化改革,在低空空域管理領域建立起科學的理論體系、法規標準體系、運行管理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在具體安排上,最近兩年將在長春、廣州飛行管制分區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在沈陽、廣州飛行管制區進行深化試點,隨后將進入試驗階段和推廣階段,最終使低空空域資源得到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
通用航空,是指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林、漁、礦、建筑業的作業飛行和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長期以來,我國通用航空的發展嚴重滯后,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截至2009年底,我國通用航空機隊在冊飛機總數僅為907架,僅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國產比例不足40%,通用飛機年產值約18億元人民幣。而美國擁有22萬架通用飛機,年產值1500億美元。
我國空域屬于軍管,低空空域長期實行嚴格的管制,被認為是制約通用航空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中航工業總經理林左鳴坦陳,發展通用航空,關鍵是空域管理的改革,在這方面我們應進一步努力,不要錯失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又一良機。
據一位參與《改革意見》起草的人士介紹,這份文件可謂是 “十年磨一劍”。從2000年開始,改革低空空域管理體制就被提上了日程,經過調查研究、集中起草、修改完善報批三個階段,《改革意見》最終在今年8月獲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批準,并于
在推進低空開放的過程中,中航工業是重要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之一。對該公司而言,低空空域不開放,通用航空不發展,通用飛機制造業和其他相關產業都會受到制約。
最近兩年,中航工業的高層曾致信國務院領導,呼吁放開
每年召開的“兩會”,也成為中航工業呼吁加快低空空域開放和通用航空發展的平臺。
此外,中航工業還借助地方力量,共同推動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工作的落實。去年7月,該公司與廣東省政府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協議中的一項核心內容,是雙方共同推動解決通用飛機試飛空域問題,爭取國家支持廣州飛行管制區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工作和開放低空全空域。
全線布局
在 《改革意見》仍在起草和修改時,2008年重組成立的中航工業就將發展通用航空提高到了戰略層面,組建了中航通飛并提出要探索出獨特的發展道路和全新的商業模式,成為通航產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推動和引領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
中航通飛由中航工業與廣東粵財投資公司、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注冊資本100億元。其中,中航工業出資70億元,持股70%。該公司集結了中國幾乎全部的通用飛機設計制造資源,總資產360億元。
中航商飛成立后,一方面加大了對新型通用飛機的研制力度,另一方面則積極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目標是形成研發制造、通航運營、客戶支持和服務保障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其中,天驕系列和領航系列四款公務機,是在中航工業收購美國EPIC公司基礎上研制的。EPIC是美國一家實驗類飛機制造商,在工裝設計和部件制造方面擁有獨特技術。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該公司陷入困境,中航通飛通過談判,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了EPIC部分實物資產、與債權人分享全部無形資產,并獲得北美以外排他性試驗機市場和全球非排他性取證類飛機市場權益。
在上下游拓展方面,中航通飛已經整合了雙陽、冀華、荊門、北京空際4家通航公司,還在籌劃在全國各地建立75個航空俱樂部,開展飛行員培訓、FBO(私人飛機固定運營和服務基地)、商務會所、維修、租賃等多種業務。
有預測顯示,到“十二五”末期,我國通用飛機的需求量將近萬架,約占全球總需求量的10%以上,一旦實施空域開放,這種需求可能會快速增長。
在中航通飛的發展規劃中,計劃用5年的時間形成完整的通用航空產品譜系和產業鏈,形成活塞、渦槳和噴氣式飛機的產品譜系將產品推入國際市場并保持盈利,實現通航運營規模和效益國內第一,公司實現整體上市。用10年的時間成為一家能夠提供通用飛機產品及全方位增值服務的制造商、運營商與服務商。
中航通飛一位高層此前曾對本報表示,公司致力于2017年前,躋身世界通用航空強者之林,年產通用飛機約100-200架,2025年左右約占全球通用飛機交付總量的1/3。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賽富基因:做有思想的投資者 | 股票市場資金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