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須冷靜看待“中國超越日本”
時間:11-02-17 來源:世紀海翔
須冷靜看待“中國超越日本”
未來三十年,世界實力格局將天翻地覆
近日,日本內閣府發布數據顯示,2010年日本名義GDP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日本失去了全球GDP“銀牌”的位置,中國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而日本近年來時而增長時而收縮,并沒有完全擺脫“通縮”的陰影,一增一減之際,完成了排名上的轉換。1968年日本超越聯邦德國成為世界第二,隨后一直穩居銀牌位置,即使在經濟蕭條之際,日本實力下降但德國實力也下降。從未出現“一增一減”的趕超型狀態,中國對日本的超越對世界是一個極大的震撼。
當然,中國總量GDP超過日本,人均GDP卻只有日本1/10,這說明在實際人們的感受和生活水平上,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連勝,總量的意義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GDP是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標”,他反復提及,“中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顯然,官方非常冷靜和理性地認識到中國超越日本的意義。
中國是否會在2020年或者2030年超越美國?很多國內冷靜人士對此存疑,筆者覺得整個思潮有點走過頭了,冷靜過頭了。近十年來,中國在世界經濟排名上一直“趕超表演”,先后超越了意大利、法國和英國、德國、日本。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國際人士質疑過中國數據造假,但最終卻被證明是帶著有色眼鏡的“一廂情愿”。
首先,假設未來30年中國經濟能繼續8%左右速度增長,而美國能迅速恢復和繼續保持3%的長期水平,印度則能維持7%的增長率,那么中國無疑將會超過美國。假設2040年人民幣兌換美元為4:1,那么中國將占據世界GDP的40%,而美國則為17%,印度會是15%,接近美國,而日本和歐盟只有2%和5%。整個世界的實力發生大規模的改變,過去的中心世界變成為邊緣世界,邊緣則躍遷為中心。
其次,如果中國經濟減速到5%的水平,由于經濟相關性的影響,美國的經濟也只有2%左右,那么中國依然會在30年后超越美國,這可能是個更切實際的估計。那時候,中國人均GDP大約是美國1/4的水平。
中國的問題在于,中國其實是由3個世界組成的,第一世界70多個大中型城市(帶)組成的經濟帶,第二世界是其他的中小城市和城鎮,第三世界是廣大的農村地區,目前他們的經濟實力之比是6:2:2.隨著經濟發展,第一世界將會變得越來越強大,也就是說,第一世界包括的近4億多人口將是趕超的主力軍,它們會保持一個高速的增長狀態,第一世界完全可以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于是,真正的挑戰就是如何平衡三個世界的關系,這是中國未來經濟最棘手的問題,就像外交部發言人說的那樣,“中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因為這有可能導致內部矛盾將是阻礙中國成為真正大國的因素。憂患來自內部,而不是外部。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CPI權重調整無助于降低通脹預期 | B2B的天花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