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流的日元
時間:11-04-29 來源:世紀海翔
漂流的日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統計,在2010年末全球外匯儲備達到了9.25萬億美元,比2009年末增加13.4%,然而日元增幅卻高達46.6%,達到了1950億美元,特別是新興國家的持有量增加了78.5%之多。從收益性來說,幣值走高和超低利率都證明日元沒有投資魅力,然而美國和歐洲處在多事之秋,一旦有變日本作為一個很有深度的金融市場必然成為國際資金避險的港灣,在這種思路的驅動下,以分散風險為名增持日元的國家中也包括了中國。根據日本財務省剛公布的數據,中國在今年2月連續四個月減少對日證券投資,特別是該月賣出短期國債高達3345億日元。但與此同時,中長期國債超買額卻達到了過去最多的1653億日元。這種行動發生在媒體大肆宣揚美國評級機構對日本信用評級下調期間,說明中國對日元的看法并沒有因為市場的雜音發生太多的改變。但也再次說明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龐大帶來的弊端,中國央行已經成了全球市場貨幣的巨鯨,行動不便。在國際市場我們必然要主動被動地跟投機者們作戰甚至為伍。為了穩定自身幣值這種行動無所厚非,但早晚會面臨被投機者利用的風險。
在3·11大地震發生后,投機者們的腦海里很快回想起1995年阪神地震,日元并沒有因為巨額的經濟損失而下跌,反而因為日本的企業和個人大舉從海外撤資回國引發日元上升。的確,類似保險公司特別是財險公司在這次震災發生后的確有賣掉海外股票將資金變現匯回國內的情況,但日本央行作為本次災害后日本行動最迅速最堅決的機構(日本銀行法明確確認它不是政府)一開始就注入遠超出市場需求的流動性,短期金融市場的利率被壓到很低。但是我們還是看到了本文開頭的一幕,日元短期內急速攀升,顯然這里面有很強的投機的因素,這在G7宣布共同干預后日元急速回調的分析中也能看出端倪。由于日本匯率干預機制決定了財政部主導,而且干預資金是事后財政部發債(FB)從市場中籌資而來避免央行發生因外匯占款而被動向向市場日元注入流動性,所以這種干預在事后能從央行持有國債的變化中推算出來。而這次G7的共同干預的成本可以說極其低廉,日本政府在18日的干預中大約僅僅投入了6900億日元,要知道過去日本政府真正的干預匯市時基本每天都投入上萬億日元的規模,但這次日元幾乎是應聲而落,可見此次投機者的勢力不夠強大。
然而之后日元走弱,卻難以投機一言蔽之。人們開始冷靜思考和觀察日本的走勢。政局不穩不用說,由于東電覆蓋的日本地區為日本貢獻了42%左右的GDP,大規模的停電將不可避免影響生產和消費。日本上市公司有一半以上實際上沒有負債,本來很快就能再次進行設備投資(跟中國大量基建項目和房地產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很不同),實際上它多年來一直是日本GDP重要的引擎,但電力供應無法正常任何投資無法轉化為生產便是浮云。法人減稅計劃也叫停,企業內部留存將繼續滯留海外。從金融市場而言,由于復興計劃需要資金,加上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將不可避免,公共性年金必然會賣掉一部分債券和股票兌現,同時央行將更長時間的維持超低利率,國內投資者或許會再次將資金向海外高利率或高成長市場轉移。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相互投毒” | 投對比投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