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元“僵尸化”: 主權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的“疊加效應”
時間:11-09-1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歐元“僵尸化”: 主權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的“疊加效應”
近日,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持續強化的風險烈度正聚斂成強大勢能,向歐洲銀行業展開俯沖,而次貸傷口尚未愈合的歐洲銀行業再度深陷主權債務風險敞口的沖擊,使歐元區炙烤于主權債務危機與銀行業風險的腹背夾擊之中。
9月14日穆迪降低法國興業銀行和農業信貸集團的長期債務評級,并把法興銀行和巴黎銀行評級展望設定為負面,可看作是歐洲銀行系統風險惡化的直接反映。但穆迪的降級只是暴露了市場對歐洲銀行業的風險警示,實際上在穆迪降級國際金融市場中其他金融機構為規避風險而婉拒了諸多歐洲銀行拆借美元流動性的訴求,從而導致法興銀行等陷入融資和流動性枯寂之中。
不過,穆迪對法興銀行等的降級警示促使歐洲央行、美聯儲等全球五大央行于9月15日聯手啟動掉期交易機制向歐洲金融機構釋放美元流動性之應急措施。
坦率地說,希臘國債之于歐洲銀行系統僅是冰山一角,而且當前歐債危機向歐洲銀行業的風險傳導鏈是順暢的,且歐盟等采取的應對措施難以斬斷這一傳導鏈。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歐洲銀行持有的希臘總債務實際達1363億歐元,希臘私人部門債務風險烈度并不低于希臘國債。同時,當前僅德法銀行業持有的愛爾蘭、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的債務總額就達萬億歐元之巨,這意味著問題國債風險溢價上升將給歐洲銀行業帶來巨大損失,甚至歐洲銀行危機。
不僅如此,當前歐盟等應對歐債危機的流動性紓困等系列政策,不僅未能遏制歐債危機的蔓延,相反歐盟若繼續不惜血本地擴展救助規模,問題國家在市場發行國債的難度和成本將更高,甚至導致其喪失市場融資資格,而最終只能依仗歐盟的輸血,歐洲銀行持有的問題國債則將因市場無人問津而失去流動性,導致巨額減值損失和流動性風險,從而加劇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向歐洲銀行系統的風險傳染。
無須諱言,歐洲央行直接購買問題國債等也只是隔靴搔癢。由于歐洲央行本身的資產不超過800億歐元,且歐洲央行不具有發行基礎貨幣購買國債的權限,歐洲央行購買成員國國債的資金規模將取決于歐洲金融機構存繳的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這使得歐洲央行購買成員國國債的規模將很難實質性突破。而即便歐洲央行獲得其管委會授權可以敞口在市場收購問題國債,也只是歐洲銀行系統所持有的問題國債被或直接或間接地借助歐洲央行由表內暫時移至表外,而非緩解主權債務危機向歐洲銀行系統的傳導。
事實上,今明兩年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合計到期的國債將達7240億歐元,問題主權債務的到期意味著歐洲銀行系統將面臨最具現實的選擇:要么折價清算而由浮虧變為實虧,要么購買問題國家發行的新債以替換舊債,進行問題國債展期。同時,歐洲央行和歐盟對問題成員國的流動性紓困,都是為問題成員國順利在市場融資——歐洲銀行繼續購買問題國家發行的新國債,創造條件。
因此,當前歐洲銀行系統除了選擇是盡快由浮虧變實虧與忍受長期的流動性風險和風險資產減值損失等考驗外,已無其他選擇;殊不知,由于問題國家發行的新國債風險不會實質性地低于現有債務,這使得任何形式的債務展期和延期都給歐洲銀行系統帶來復雜、不可預見的流動性風險考驗。
坦率地說,當前即便最壞地出現歐元區解體和歐元消失也難以解除主權債務危機和銀行系統風險的雙重風險疊加之考驗。如即便希臘等退出歐元區采用新貨幣,新貨幣兌歐元等的大幅貶值雖會增強其出口競爭力,但新貨幣匯率的不穩定將牽制其在國際金融市場融資。
而此時問題國家的債務繼續用歐元計量,那么將加重問題國家的債務負擔,而這將迫使問題國家采取冰島的策略宣布國家破產而逃避債務,從而導致歐洲銀行系統風險暴露;若問題國家債務根據新貨幣與歐元的初始匯價而折算成新貨幣計價的債務,隨后這些國家貨幣的貶值同樣讓歐洲銀行系統面臨失血性重挫。而假如是德國等退出歐元區并采用新貨幣,則德國的新貨幣將兌歐元大幅升值,這將對歐洲銀行系統尤其是德國銀行產生沖擊,而問題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也難以有效遏制,相反失去德國等的歐元區將會變成第二個肩負巨額外債的非洲。
因此,深陷主權債務危機和銀行業風險的歐元區,使得歐元區任何形式的解體和歐元消失,都不符合歐元區任何國家的利益。而若歐元區不推進系統性改革和加快政治一體化進程等,擺在歐元區諸國面前的將是長期的經濟冰凍和歐元的僵化。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歐元還有未來么? | 龐氏騙局或重演 藝術品基金的戰國亂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