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興市場經濟收縮遲早“反射”美國
時間:11-12-2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新興市場經濟收縮遲早“反射”美國
近日,市場陷入不可思議的巨大下跌之中。12月15日,上證收于2180.9,目前的年跌幅達到22.4%。相比之下,美國道瓊斯指數今年漲了2%,因為美國經濟增長率全年接近2%,而中國則在9%以上,卻收獲了“十年零漲幅”的尷尬。還有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此前異常堅挺的黃金在9月份創出1920美元/盎司的紀錄之后,迅速就變得疲軟不堪,跌去18%,目前收于1574美元,而年漲幅從最高35%收窄至現在的10%。
中國股市萎靡有很多原因,比如上市機制的問題,二級市場一開始就面對的是一個市盈率很高、透支型的市場。但今年深度下跌,很大程度是中國經濟開始強度收縮。股市的特點就是這樣,它總是敏感搶先“吸收”所有未來不好的信息,等真正經濟開始走得很差,令人絕望,這時候股市反而不那么糟糕,已經開始上揚。這跟房地產截然不同,房市是搶先“吸收”所有好的信息,只要有未來政策上的微調放松預期,房市就會支撐著,只有等到真正地絕望,這時候房價才會跌得很像樣。
不僅中國經濟如此,今年下半年以來,金磚國家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都開始逐步收縮,都發生資本外流和貨幣大幅度貶值現象,像巴西、澳洲、印度、俄羅斯皆然。我們認為,這其實是影響9月份以后金價的根本性因素。
一種流行的觀點將金價猛跌歸于為歐債危機的發作,它有一些道理。例如歐債危機會打擊歐元,美元成為搶手貨,美元和黃金是反向關系,于是黃金就下跌了。但是,它至少沒有說通去年希臘債務危機那段歷史,當時美元和黃金是同向上漲的,即美元兌歐元漲,而黃金兌美元漲。
從交易上看,歐債危機打擊黃金的主要方式是“反利弗摩爾效應”。投機客利弗摩爾說過“割掉虧損,讓利潤奔跑”。而“反利弗摩爾效應”指的是:比如某只基金它投資黃金是賺錢的,但歐債危機讓它在歐洲股市虧錢了,有贖回壓力,它就傾向于賣掉賺了很多利潤的品種來補虧損的,即“割掉利潤,填補虧損”。據說約翰·保爾森基金就面臨這樣的路徑選擇。保爾森除了黃金是賺錢之外,其他大部分是虧的,很多基金經理都猜測他會賣掉黃金ETF。
我們認為,這種“反利弗摩爾效應”是屬于解釋黃金下跌挺抓眼球的見解,但真正的主要原因是新興市場的經濟和貨幣動蕩。黃金2/3的消費和投資市場是在印度、中東、俄羅斯、巴西和中國等等新興市場。簡單試想一下,如果將這個2/3市場看作一個國家,它的貨幣兌美元發生了20%的貶值,像印度的盧比和巴西雷亞爾從7月份以來貶值都超過了20%(人民幣算是其中最穩健的,現在也有貶值趨勢),那么相當于2/3市場的購金力由于匯率變動縮減了20%,這大致可以匹配黃金從高點下跌18%的結果。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和歐元的大貶值也促使美元指數飆升到80.7的高位。
不過,我們還要動態看待這個問題,新興經濟體是美國在其設廠的跨國公司利潤的最主要來源。新興市場經濟收縮,遲早要“反射”到美國身上,然后出現金價“動態喜劇般”的效果。首先,美國企業利潤可能會快速下降,從而美國股市也不會像今年這樣強勁。其次,新興經濟體的貶值將給美國帶來巨大壓力,美元也要加入競爭性貶值的行列,否則無法緩解美國的債務和出口問題。我們會在下一個階段看到美元是如何大貶值的。再次,歐債危機如果導致歐元解體,那些分裂國會擴張貨幣,如果不解體,最終歐洲央行還是要印鈔解決,全球的基礎貨幣不會呈現出下降的態勢。從這個角度看,黃金很難言進入熊市,美元和美國股市也是難言一枝獨秀。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傳統企業一樣可以創新 | 不應調控IPO發行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