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勞是中國奇跡的根基
時間:12-08-23 來源:FT中文網
勤勞是中國奇跡的根基
中國的經濟奇跡已經成為過去三十年間世界的一個奇觀。但這一經濟奇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并沒有達成共識。
現今頗為流行的,以各種五花八門的理由,說中國的經濟制度好,是很難成立的。固然和毛澤東時代相比進步是巨大的,但是和其他國家比,中國制度上的缺陷非常明顯——但是增長率卻遠比它們的高。
比如,中國仍然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政府財政供養人口,這些人工作效率很低。其次,國有企業仍然在整個中國經濟中占有很大份額,并始終受到政策層面的巨大優待,雖然這些國有企業的效率有了巨大提升,但相對私有企業而言仍然是低的,其真實競爭力完全不能令人樂觀,也大大降低了中國的經濟效率;中國還依舊存在大量莫名其妙、不開放的管制措施,許多領域私有企業如要進入要么完全不許可,要么需受到嚴厲的審批;私有企業,特別是在中國競爭力最為強大的,草根的民間小型私有企業依舊受到大量歧視和限制,而且這些歧視以及限制在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傾向,以至于發生了大量被稱為“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吞并了大量私有企業)”的現象;中國對私有產權的保護仍然是不完善不徹底的,到處都能看到大量的、甚至是明目張膽的侵犯私有產權的情況,常常是與名目繁多的管制措施一起存在;盡管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比較靈活,但2008年出臺的《勞動合同法》還是惡化了勞動力市場的彈性。
既然經濟制度并不足夠好,那為什么中國仍然能夠創造出令世人驚嘆的經濟奇跡?
我們應該從人的角度,從民族性的角度來思考中國的經濟增長。
馬克斯?韋伯在其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贊揚了資本主義最初形成時期人們的辛勤奮斗和節儉的精神,并將這種精神稱之為資本主義精神。韋伯認為,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職業視為自己被上帝選擇獲救,自己在世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增加上帝榮耀的“天職觀”,勤勉工作,減少享樂,在經濟活動中工于算計,積累財富等,這些特質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興起。一直有種觀點,美國之所以能夠獲得今天這樣偉大的成就,與這種勤奮節儉,并且追求冒險的資本主義精神有很大關系。然而發展到今天,在普通美國人身上,這種傳統、本始的、純粹的、勤奮而且節儉的資本主義精神比過去少了。
但是這種精神在當今中國人身上卻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夸張地說,當今中國人最勤奮和節儉,最具有吃苦精神,最聽話和守紀律。當然,最重要的是,中國人還最渴望獲得財富——實際上,當今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民像中國人這樣,很多人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發財發財!”類似“成功學”這樣的指導人們發財的東西,在有中國人的地方總是最走紅,而在其他國家卻不會這樣。
另外,中國人還有喜歡變通,不太講究規則的特點,當然,這一特點并不全是優點,正如很多人所說,還是很大缺點,但這恰恰使中國人總是能夠在重重管制制度的縫隙,找到一條可以變通的道路,使得中國人可以繞過許多的管制束縛,即所謂的“綠燈亮了趕快走,黃燈亮了搶著走,紅燈亮了繞著走”。也就是說,正是有了這條特質,使得中國人克服了很多制度上的缺點。
關于中國人的勤勞,能舉出太多的例子。比如在改革開始時,浙江人遠涉黑龍江、新疆等地,從事補鞋、彈棉花這類蠅頭小利的營生,都能獲得成功。而今他們中多數已經成為開拓性的企業家。在中國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創業者:他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幾乎沒有什么休息日,對工作充滿了外人難以理解的熱忱。在打工者中間自愿加班的人的數量和比例為當今世界第一(這常常被某些民權分子攻擊為“血汗工廠”)。事實上,在中國曾經發生過要求增加加班的游行。
中國人的這種勤勞不僅僅只存在于某一個特定的階層,而是在普遍的國民群體上都有體現。在實際工作中,中國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專注態度、努力程度,都非常令人尊敬。中國工人是世界少有的聽話、順從、工作認真、勤勉、同時又有主動性、有責任感、而且沒有多余要求的工人。或許,很多中國人不太懂得享受生活,中國人的生活情趣也并不高,但努力賺錢發財這樣的心思在世界上沒幾個國家的人能與中國人相比。
因為這種普遍的渴望成功發財的思想,使得中國人在思維方式、思想上與其他國家國民有很大不同。以前些時間在美國走紅的所謂“中國虎媽”蔡美兒教育孩子的方式為例,盡管爭議極大,而且在中國類似蔡美兒那樣嚴格的兒童教育方式,也并不普遍,但其育兒具有鮮明的取向和目的,卻是中國式的,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優秀、成功。這種鮮明的取向性在中國人群體中非常普遍,可以說是中國人普遍心態的反映。
“中國人過分勤勞”,這其實已經是各國對中國人的一種共同評價了。但在很多國家,這往往成為一種負面的看法——即認為中國人就像是一群只顧賺錢的機器。在西班牙、法國、意大利,一些國家的很多人都對中國人在工作時間之外繼續工作抱有極大敵視,甚至有政府勒令禁止華人商鋪在周日營業。
而與此同時,堅韌的“中國工人”卻又在很多國家贏得了巨大美譽。2009年,世界各主流媒體都認為,之所以世界能迅速走出當時的經濟危機,中國工人的貢獻排在了第一位。
這些評價,以及無數這方面的事例,都反映了當下中國人的這種特殊的精神氣質。
任何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都是由單個經濟單位的競爭力所累加構成。正是由于中國有著比許多國家國民更勤勞的民眾,也就是說有著更勤勞、更進取的工人、農民、商人、工程師、企業家等,加上又擁有了較開放的經濟環境,產生了較為合適的經濟組織,中國就因此有了比其他地方更有競爭力的企業,也就有了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這些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是中國的產品和勞務總可以大量出口的原因,更是中國經濟高增長的本質上的因素。
曾有一名中國的企業家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他說,很多外國企業家都有一個認識:即當他想要進入一個新行業的時候,總是會先去考察一下這個行業里有沒有中國的公司參與。如果沒有,他就會進,而假如已經有中國的企業了,那他就堅決繞過。因為,其他國家的企業,無論什么樣的,哪怕實力再強大,他們都不擔心,相信自己的競爭力會很快超越,只有“中國的公司實在太難纏了。”
中國的經濟奇跡肯定是多方面原因綜合的結果,并不是說僅僅有中國人的勤勞就一定能爆發出這樣的經濟奇跡。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過去中國人一直都很勤勞,從來沒有改變過,但是在以前卻總是很窮,過得朝不保夕。后來中國的制度改變了,改革開放,走市場經濟道路,然后中國人便開始不停地變富了,并且創造出如今的奇跡。
如果解說中國經濟奇跡產生的原因,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兩點,即中國人這種堅忍勤奮的精神,再加上遠較過去開明的市場經濟制度——盡管這種經濟制度還存在很大問題。
摘自—FT中文網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不能把新型資源都據為國有 | 何不用社保換教育和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