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改革的啟示
時間:12-09-2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印度改革的啟示
在經濟衰退期試圖以改革為經濟再次騰飛做準備
在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出乎意料地宣布新一輪改革后,在印度引起巨大的抗議浪潮,這迫使辛格近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呼吁民眾支持政府推行的減少燃料補貼、進一步開放零售業等經濟改革措施。
這些改革措施包括進一步開放零售、航空和廣播電視等行業,相應增加外資在上述行業公司中的持股比例,還決定出售大型國有公司股份,以應對經濟增速日益下滑,避免該國主權信用級別再遭調降。印度曾經是西方口中的模范,但是最近兩年發展速度大幅下降,而通脹水平則持續上漲。
辛格執政8年間曾幾次準備開放國內市場但最終不了了之,因為阻礙印度開放的還有國內的小業主,他們擁有巨大的票倉,而且抗議或罷工將造成國家陷入動蕩。但是,在2014年即將卸任的辛格注定不能連任,辛格不再顧忌反對黨指責和民意掣肘,想通過個人背水一戰,改變印度的命運。
不過,正是由于有那么多的阻力,改革更應該是和緩的漸進式,先易后難,“一口一口吃”,這樣便于掌握保守與改革之間的平衡,減緩改革阻力,吸引大眾支持。目前匆忙推出的一籃子改革措施,幾乎激起印度全國所有可能反對的人的抗議,其命運令人憂慮。比如改革重點之一是開放零售業,印度零售業主要以雇用約2.5億員工的家庭小店為主,如果開放外資大型商業企業進入,這些人可能面臨大規模失業,而印度缺乏為這些人提供就業的計劃,吸收可能的失業者。比如向外資開放應同時向內資開放,但印度寡頭資本現在有外流的跡象,因為印度的地方政治環境具有不穩定性,投資風險很大,外資能否進入可想而知。因此,印度并沒有為開放做好準備。
阻礙印度經濟持續增長的是基礎設施太差以及拒絕對外開放,如果改革能夠去掉這兩塊絆腳石,印度無疑會出現類似中國入世后的效應,外資大規模流入,利用印度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助推印度騰飛。
如果印度實現這些目標,將對中國造成一些沖擊。因為目前中國制造業成本不斷提高,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制造產業已經開始向東南亞地區轉移,但這些國家能夠提供的資源很少,一旦外資大規模流入會迅速提高成本,因此,只有印度這種人口較多的國家才有可能與中國競爭。
辛格的改革無疑是正確的方向,這也提示中國應該盡快推動結構性改革,這些國家在經濟衰退期試圖以改革為經濟再次騰飛做準備的時候,中國也應不斷推進改革。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擺脫危機有賴于財政 大規模投入社會性基礎設施... | 專訪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