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民眾自決權將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時間:12-10-1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尊重民眾自決權將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近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取消和調整314項行政審批項目。其中包括取消商品糧基地水利工程年度投資計劃審批,高等學校設立、撤銷、調整研究生院審批等171項行政審批項目;還調整了143項行政審批項目。
這次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主要集中在投資領域、社會事業項目和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三個領域。雖然從力度上看,18項外商投資領域審批項目的下放格外令人注目,但是,此次調整的更重要意義在于尊重公民在一些領域的自主權利。這次《決定》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政府都要退出”。《決定》準確地把握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現實,并積極地做出了很好的政策應對。
根據相關數據,2001年以來,國務院部門已先后六批取消和調整了2497項行政審批項目。全國31個省(區、市)級政府部門近年來也取消和調整了3.7萬余項審批項目,占原有總數的近7成。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話題一直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要想健康快速的發展,需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這個認識基本已無爭議,關鍵是如何厘清,如何令“有形的手”對市場的干預變得合理而有節制,只有有形之手退出市場、充當一個裁判員的角色才能對市場形成很好的規制,而不是從中獲利干擾市場。這也將是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的必要條件。
精于研究政府改革的戴維·奧斯本早在上世紀末出版的《改革政府》一書就很好的說明了政府如何應該進行自我重塑,與市場劃清邊界并以此激發市場的活力。他認為,政府不應當成為一個龐大的無效率的機構,政府完全可以擺脫傳統思維,通過挖掘企業家精神和自由市場的力量,來實現真正的重大改革。
在改革開放經歷了三十余年以后,積累的經濟總量已經十分可觀,如何將改革進一步推進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是擺在各方面前最重要的課題。制度經濟學家通常認為,一個很好的制度安排,會帶來更大的活力與效率。對經濟的增量發展來說,更是如此,只有不斷探索更好的制度安排,經濟才可能不斷補充動力,并且,這種經濟發展的動力將是內生的并將是可持續的。
不僅如此,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不清,為市場帶來了一些干擾,也引發了一些人們不樂見的腐敗現象,并造成了不公正的現象。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規范好各項行政審批項目,這種規范的技術性不高,可操作性強,它只需要觸動部分利益的決心即可。因此,眼下對于部分行政審批的取消和調整,很好地體現了政府改革的決心,也遵循了改革由簡入難的原則,有利于它們很好的落實。
在這項《決定》發布后,首先應該保證這些被取消與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能夠有效落地。還應該防止一些社會事業方面的行政審批取消后,發生一些新的不規范,比如教育部取消了“高等學校設立、撤銷、調整研究生院審批”。這就需要有配套的監管來保證一些高等院校這方面的調整不是以利益和贏利為主要目的的。
要想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必須要尊重公民和社會合理的自決權,政府在這些領域內的退出,最終將會帶來幾何成數的良好效應。這也將是經濟增長的下一個最重要的動力來源。它也將會有利于社會領域內的各項改革,最終對整體改革起到一個推動性的積極作用。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影子銀行蘊含的風險 | 減速,但動能未失中國可以實現持續性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