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需重構市場經濟主體
時間:13-10-1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需重構市場經濟主體
即將于下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必將翻開中國改革新頁,各界亦期盼會議能夠為多個領域的改革破題。
10月14日,經濟學家厲以寧在中國經濟十月談報告會上表示,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處于市場不完善而又缺乏市場主體的非均衡狀態,面臨重新構造微觀經濟基礎的問題。
使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最重要的改革一定要從產權改革著手,包括國有企業界定產權、民營企業轉型以及農民土地確權。
在厲以寧看來,諸多市場主體的構建中,國有企業首先要變產權,界定為產權清晰的投資主體。按照他的改革思路,國有資本體制改革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首先是國有資本改革。國資委不直接管理國有企業,而是在國資委下面建立國家投資基金公司,主要任務是解決國有資本的配置問題。短缺行業該投入的要投入,過剩行業該退出的要退出,有進有退。
第二個層次是國有企業體制的改革,很多國有企業是上市公司,就按照相應的《公司法》、《證券法》規定履行上市公司責任。
“還有就是法人治理結構來管理,通過股東會議、董事會、監事會等,把國有企業推到市場第一線去,所有企業都是公平競爭的,有國家股權在里面你也只是家上市公司。”
厲以寧認為,中國產權改革的另一個領域,在于使農民成為市場主體,家庭農場主是未來中國農民的走向,需要給農民土地確權,這也是新農村改革的起點。
對于中國正在大力推動的新型城鎮化,厲以寧認為遇到了大問題,因為到現在為止,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這兩種制度的存在,使得農民的權力與城市人口是不平等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我國的城鎮化率為52%左右,其中包括常駐城市半年以上的農民工群體。
“有的農民工甚至在城市工作長達20年,身份依然是農民工,這是中國當前最大的問題,真正按照城市戶口計算,中國現在的城市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假如未來中國再增加幾億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西歐國家標準80%,還將有六億左右人口擠入城市,這是其他國家沒有過的問題。”厲以寧表示。
據他在地方調查,一個普通的小縣城,一個農民工的農村戶口要轉為城市戶口,需要支付的公共成本是10萬元,而且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成本,要解決這個問題,是有時間限制的。
對于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厲以寧認為,中國與其他國家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是雙重轉型,不但要農業社會變為工業社會,而且需要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入市場經濟體制,還有社會主義制度將繼續存在,這個全世界沒有的。”厲以寧說。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謹防美國在財政和國債問題上走鋼絲 | 樂視的鯰魚效應之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