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視的鯰魚效應之考
時間:13-10-1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樂視的鯰魚效應之考
盡管樂視進入電視行業以來一直飽受嘲諷、觀望和質疑,但其引爆的互聯網電視模式,鯰魚效應已顯。
一眾彩電廠商和內容提供商,一邊頻頻對外表達“互聯網電視模式尚未成熟”,另一邊紛紛合縱連橫,讓剛剛過去的9月份成為互聯網電視新品的密集發布月。
面對“互聯網精神就是免費”的叫囂,互聯網電視在走向顛覆式創新的彼岸之前,呈現給外界的卻是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不管是樂視的超級電視,還是小米電視,抑或創維與阿里巴巴、愛奇藝與TCL這樣的跨界組合,價格上的你來我往無一例外都成為各自的噱頭。
10月10日,挑起這一輪價格戰的樂視,繼續出擊,其在當天正式發布的50英寸超級電視新品,定價低至2499元。
目前國內市場46-50英寸智能電視的價格在4000元-6000元之間,42英寸主流電視價格則在2500-3500元之間,此次樂視超級電視2499元的售價無疑將對這兩個尺寸區間的智能電視市場,提出了新的應對考題。
當然,在低價之外,樂視繼續其一貫的垂直整合模式和所謂“樂視生態”的布道。
與傳統電視廠商一直強調“選電視就是選屏”不同,樂視提出“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體系,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樂視的云視頻平臺、樂視網、LetvUI、超級電視+盒子、Letv Store等五大引擎。而在操作模式上,樂視選擇每個環節都由自己布局,即蘋果在智能手機上采取的垂直整合模式。
樂視TV高級副總裁彭鋼也對傳統電視廠商與內容商合作進入互聯網電視行業的做法,進行了抨擊,認為這是一種同床異夢的做法。他的邏輯是:傳統廠家產品線很長,有非智能的,有智能的,有小屏幕的,有大屏幕,他們希望的是整體銷量越大越好,而不寄希望于任何一款產品。但現在他們拿出來與內容廠商合作的往往是一兩款產品,“由于利益不一致,注定走不遠”。
不過,就目前來看,“樂視生態”本身亦尚待實踐的檢驗。盡管經記者多次追問,樂視方面仍不愿透露截至目前樂視超級電視的銷量,以及樂視生態帶來的營收規模。樂視TV高級副總裁梁軍稱,“在剛開始量還這么小的情況下,我們所獲得的廣告收入非常可觀,不過具體的量不能講。”
這也是傳統電視廠商質疑互聯網企業涉足電視的現實理由。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不久前就對記者表示,互聯網企業的大量進入,勢必極大豐富智能電視的內容和應用,對放大電視市場總量有刺激作用,但迄今為止,這場大戲無論在技術還是商業模式上都還沒有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我們4年來銷售了2000多萬互聯網視頻終端,即使我們的Android電視激活率82%(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40個百分點),我們仍然不敢賣廣告。”周厚健表示,互聯網電視的商業模式還在困惑期。
不過,梁軍仍然相信,只要積累足夠的用戶數,整個生態就可以轉起來,“我們的系統不僅僅是一個面向用戶的交互系統,也是一個深度的可運營系統,肉眼看到的地方都可以運營,來給你推送不同的東西,比如焦點圖,只是我們現在不賣它”。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國需重構市場經濟主體 | 招行上線P2P平臺 銀行兌付憑證保兌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