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石誤判了時代,也誤判了民意
時間:16-02-04 來源:陸家嘴午餐
王石誤判了時代,也誤判了民意
如果說之前掌柜在《金融時報》撰文《萬科VS寶能:一場“人品”不對等的權力爭奪戰》的時候還對王石先生心存尊敬。
在后來第二篇《十問王石》,多了對這位昔日英雄的懷疑和不解。
那么今天,在看到王石在“天山峰會2016”上的演講,則讓掌柜轉變為這位大佬的堅定反對者。
王在演講中提到:“如果萬科想舉足輕重,不能是一家純粹民營公司,而應是混合所有制”,以及“在今天的中國賺錢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更需要智慧”,這兩句“虛偽”和“自私”之言,以及其中對時代和民意的誤判,作為商業戰略研究者,周掌柜更是把這種反對上升到“反對權貴式商業話語霸權”的高度。
為什么說“虛偽”?
從萬科的歷史上看,最早源自1984年成立的深圳市特區經濟發展公司(簡稱深特發),深特發的四級子公司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是萬科的前身,當年王石被委派任經理。
1986年,深圳特區國企股份化規定發布,王石主動跟母公司提出要搞股份化。
到了1988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為萬科,王石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在這次股份改造中,國家和企業員工持股比例6:4,深特發持股30%。王石放棄了分到他名下的股權。
這件事曾經多次被王石用作表現自己“高風亮節”的事跡來講述,而且言外之意就是本來王石就應該是公司的所有者,用以推理自己現在退居二線且能掌控萬科的歷史淵源。
周掌柜這里不認可有兩點:
第一,根據當時的股份制改造細則,員工整體持股不會超過20%,那么王石個人放棄的股份也應該就最多5%左右,經過多倫稀釋現在就會更少,不存在他“禪讓”公司的行為,萬科本來也不是他的。
第二,在1988年整體政治形勢,特別是所有制都不明朗的前提下,更為可信的一種分析是其缺少改革者擔當的勇氣,并且不看好“市場價值”的股票,所以才會推崇更容易獲得權力認可的“道義”。
今天王石在那里談混合所有制,說白了站的立場就是“國資優越論”,這個立場也是從萬科股改之后就延續下來的,所以,把王石看成市場經濟的“商業領袖”的定位是有問題的。他骨子里或許認為發展私企只是權宜之計。
而國企需要樹立這種完全凌駕于董事會之上操控公司的“超級偶像”嗎?或者我們問問國資委,每個國企都安排王石這樣的明星經理人是否符合國資利益。
本質上,法理的角度王石代表不了國資,也代表不了萬科,他能代表的就是自己的利益。
為什么說“自私”?
從萬科一系列聚集寶能的行動上看,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對于已經決定向資本市場開放治理結構的萬科,有什么資格對于合理合法成為其大股東的寶能說三道四呢?而且甚至不惜魚死網破的狙擊和抹黑寶能。
在王石的眼中,狙擊寶能和之前打敗君安證券的入股意義是一樣的,就是捍衛自己的控制權。不過諷刺的是,如果說這次寶能因為民資不靠譜,當時根正苗紅國資的君安證券也不靠譜嗎?
到底誰配做萬科的大股東?一定是那個資金雄厚,從來不提反對意見的紅色華潤?
萬科是什么?是王石的私產嗎?如果是,通過杠桿收購或者MBO管理層私有化就可以了,何必在這里傲慢的痛打投資人呢?
自私不是一個壞詞,但是把自私包裝成道義,攜“私利”以令諸侯,此非君子所為。
說到底,萬科的事業合伙人也在增持萬科的股票,王石也不是不希望成為大股東,無非是萬科做的大了,他們沒有足夠的財力直接控股。
那么在他們的如意算盤被寶能打破的時候,快到嘴的肥肉被搶去的時候,兇狠的圍搶,歸根到底為的還是私利!
是的,王石,和支持王石的“王石們”正在誤判民意,和誤判這個時代。
民意是什么?
民意認為王石這樣的成功商業領袖,表現出的應該是對現有社會價值觀的尊重,而不是今天紅燒肉明天法國巴黎浪漫的娛樂明星。王石個人最近幾年的作為為他積累了很大的負能量。
民意同時認為無論是險資還是產業資本、無論國資還是私營,只要能讓股票升值,就是正義的價值創造者。其他是否合法是監管而非王石評判的。
還有什么比公司股票常年低價,高管偷偷增持更讓人懷疑的呢?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的明星公司不應該就這個格局!
時代潮流是什么?
國家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看到了國企效率的低下,對市場經濟上游的控制,以及很多難以控制的無風險套利,已經極大的降低了國民經濟的效率,造成中國經濟大而不強。
混合所有制,正是試圖在掌控經濟的前提下,將一部分國企承擔的政府職能通過市場化改造還給市場;即使,國資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情愿,計劃思維的精英階層也有無數個理由不斷的用改良思維延緩這個趨勢,但長遠看,民進國退這個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壩圍的越高蓄水越滿,越有可能崩塌式的潰敗。
長期看,“寶能們”一定比“華潤們”對中國經濟注入更多活力!
但王石的看法更加官本位,他認為中國經濟不好,以后國資地位會提升,這真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時代的潮流中,寶能這樣的險資和多種金融資本,注定會成為整個資本市場的主導者。
另一個角度看,萬科這樣的明星企業,這么多資源和這么好的改革開放機會,沒有能多元化的產業布局,現在看來,這其實是一個敗筆。或者說,今天的結果也是萬科沒有弄潮于時代的一個必然結果。
萬科宣傳中的“堅持專業”其實不是理由,因為即使做金融產業投資,也不會影響萬科的房地產發展,但這些年,爬山旅游追求愛情的王石考慮過萬科這些深層次的戰略問題嗎?他的進取心足以引領萬科登上新的高度嗎?未必。
最后,我們真實的發現王石的思想還是很傳統和頑固的,萬科的郁亮和高管們也為其馬首是瞻,但是他們都沒有像一個坦蕩的商業領袖那樣,尊重這個時代尊重競爭對手!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中國商業深層次的危險,如果所謂和“權威”和“話語權”就可以輕而易舉的通過操縱民意改變市場的游戲規則。
那么寶能的姚振華等企業家為之奮斗的中國夢想值得嗎?
寧可拜訪日本的投行引進投資,也看不上同是深圳明星企業的寶能。
寧可把大股東拖到山窮水盡并可能引發股票崩盤式暴跌,也要捍衛明星企業和商業明星的面子。
王石似乎刺痛了很多人的進取心,我們都曾虔誠的認為——每一分勤奮收獲的財富都是平等的。
難道我們都錯了嗎?
摘自—陸家嘴午餐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陶冬:30年前建立的激勵機制崩塌了,需要很長... | 票據風波,將成徹底吞噬A股牛市復辟夢的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