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曉陽:關于投資特斯拉、騰訊、攜程的深度思考
時間:20-12-08 來源:資管網
康曉陽:關于投資特斯拉、騰訊、攜程的深度思考
精彩摘要
(本文為著名投資家 康曉陽 2016年3月在華泰證券研究所的交流發言)
股市掙錢的方法貌似有無窮種,本質上只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賺公司的錢,一種是賺交易的錢。很少人做投資,更多是交易。
市場波動會越來越大,市場的交易成分貢獻在越來越高。
靠交易賺錢的人,就不要那么較真基本面了。
純粹投資,你過了坎兒是很簡單的,你沒過那個坎兒是很難的,關鍵是看你的眼光和資金長短。
我能看清兩個東西,一個是這個公司所做的業務是不是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二是行業的競爭地位是不是最優的。
一個企業為什么能相信他活下來?一個訣竅是,盯好經營性現金流。
一個偉大的企業背后都是有一個偉大的人,A股大部分股票充其量就是交易標的。投資了海外的公司后再回過頭來研究中國企業,會越看越悲哀。
生物制藥可能是一個大方向,包括美國這次生物只要也調整得很厲害,可能又是一次不錯的機會。
不是投資人創造的企業,是企業家創造的企業。
所以一個好的產品不是靠宅在家里能預見到的,你要大膽地親自去感知。這是一個投資人應該有的敏感。
VR到底能產生什么樣的商業價值,我還是定義為是比較娛樂的東西,我還沒看明白,我正在研究。
認清個人投資能力與客戶需求的匹配。保持你繼續玩下去,這就是風控。你要保證你的回撤風險一定以犧牲收益率為前提。
市場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就是優勝劣汰,優勝劣汰是靠制度、靠規則保障。不管你是做交易還是做投資,你應該保持這個基本原則,你是不是在幫助社會在優勝劣汰?惟如此,中國的企業才能強大。
認知篇——投資和交易的區別
首先,過去這一年證券市場尤其是A股劇烈的振蕩,相信對很多人來說是驚心動魄的,有些人被折騰得無所適從,不僅是賠錢的事,更多的是精神和心靈的摧殘,很多人跟我講不知道怎么做了,價值觀被徹底摧毀,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邏輯也灰飛煙滅。
作為一位成熟的投資人,我們仔細去反思一下這個現象,掙錢的方法到底有多少種?貌似有無窮種!但我認為本質上只有兩種方法(我總結的不一定對):
一種是賺公司的錢,一種是賺交易的錢。投資就是在選公司,選我愿意持有的公司。交易就是根據市場的波動低買高賣,高了就賣一點,低了就買一點。
第一種方法是靠你選對公司掙的錢。每個分析師都在選公司,選公司掙錢的邏輯是什么?巴菲特說過一句話,你買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五年之后還不上市,但你還愿意買,你根本不關心這五年內的價格波動。
如果你賺的錢是這樣掙的,那真的是靠選公司。
為什么呢?
你看得是這個公司的業務和未來的價值,你希望五年以后這個公司達到什么樣的價值,現在是什么樣的,這才是真正靠公司掙的錢。
市場上有沒有這樣的人?有,但是很少很少。
很多人、分析師都是在研究公司,你仔細去想一想,他們并不是在研究公司,他們只是在選擇一個交易標的而已。
所以第二種賺錢來源就是交易,只是把公司當成是一個標的,為什么要研究公司?
其實是在找他股價的驅動因素,或者說你找一個你覺得價值風險比較低的標的,你希望看到能找到低位買、高位賣,本質上都是交易。
很多人說在A股投資現在沒有價值觀了,全部是在賭博了,這是一種貶義詞的說法,如果用中性的詞就是交易,賭博也是一種交易。
只是每個人在說服自己的時候需要一個理由,有的人是看K線圖,有的人是追消息,有的人是看行業看基本面的變化。
這些事情都統稱為交易,比如說量化也是一種交易,套利也是一種交易,價格出現了反向波動的時候才會有套利,本質上還是交易。
互聯網時代
市場的交易成分貢獻在越來越大
而不是越來越窄
全球經濟由于政府的干預較多(不光是中國政府),全世界每個政府其實都是在干預,凱恩斯主義在大放光芒的時候,干預的最終結果就是壓縮經濟正常的波動周期,所有的周期都被壓縮了。做長線投資的人這幾年是比較難的。
即便全世界最牛的股票,Google也好,Facebook,亞馬遜也好,一天的波動率非常大,遠遠超越以前。波動的成分、交易的成分在投資當中貢獻已經越來越大高。
如果把這個市場用交易的心態研究
你會發現A股是很正常的
它還是在正常的范圍內,因為就是一個交易。只是交易的波動加大了,其實也沒有脫離人性,也沒有脫離基本的價值觀,只是說這種波動因為互聯網的傳播,讓波動加速了,大家很容易取得一致。以前大家要交易股票的時候,想取得一致意見是很難的,現在是很簡單,因為一個人傳遞一個消息,其他人一聽,只是選擇戰隊的問題,是信還是不信,沒有第三種狀態,所以很容易被共振。
中國過去一年市場的反映,除了一些其他的擾動因素(熔斷、杠桿)外,現實的原因還是市場交易波動本身在加大,交易的共振。如果從這個視角來看,過去幾年開心的是擅長交易的股民。未來會如何變化?我不知道,我覺得還是波動、還是交易。
倘若你靠交易賺錢,建議不要從投資的角度分析企業,還是從交易的角度更現實一點,不要想對你有什么改變,而是對別人有什么改變會更好。
比如并購這個事情海外做過很多研究,并購最后90%以上都是不成功的,要論成功所在就是消滅了一個對手,競爭型利潤變成壟斷型利潤。
比較成功的并購是買斷了新的技術。如果只是規模的并購,其實只是一個財務技巧,什么是財務技巧?
市場上給我20倍、30倍PE,我花10倍并購,簡單算個帳,現在很多美國80年代、70年代都是玩這個游戲,A股也很聰明,也玩這個游戲。給我高市盈率,我去并低市盈率的公司,算帳市值增加罷了。
是不是真的從經濟效益來講?
我覺得靠交易賺錢就不要那么較真
真的研究結果會令你失望
比如迪斯尼是不是好,我不知道,心理預期肯定是正面的,所有分析師報告也都這么說。那就姑且當成正面的。唯一不知道的是現在的股價是不是隱含了,或是隱含了多少這種預期,這個你看股價就行了,高了就拋。
很多人之所以困惑,他總是想學巴菲特變成投資,我剛才講了,很少人做的是投資,更多是做交易。純粹投資,你過了坎兒是很簡單的,你沒過那個坎兒是很難的,關鍵是看你的眼光和資金長短。
關于國內某電動汽車,巴菲特投你為什么不投?我只做我能看懂的事。巴菲特很多時候說和做的也不一致,他說投企業主要看人、看現金流。我看某電動車沒有現金流,巴菲特在投資之前也沒有見過這個人。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主題作為一個交易標的,我覺得大家都是對的,而我是靠選公司掙錢的方法對其他人未必適用,如果作為交易對象這方向是符合,交易標的它不需要看那么多東西,只要有股價驅動因素,大家都愿意弄?;久嬉部梢源_認交易標的,不是基本面也可以,情緒也可以。
“保持你繼續玩下去就是風控”
風控是因為要控制最壞的,咱們要把這個市場比作正在舉行的從香港到菲律賓的帆船比賽,正好有一股北面的強風過來,已經有兩架船退賽。
風險是什么?左換右換,用什么船。臺風來了你還這么換嗎?沒有一個水手會這樣,臺風來了,想的是我怎么能保全自己,怎么不把船損壞,怎么能保證自己不受滅頂之災。
風控也是一樣,風控不是讓你控制收益,風控就是要控制災難,控制你不可預見的東西,若按照你的想法一意孤行就不需要風控了。
風控想的是怎么還能活命,風來了要收帆,人掉水了還談什么比賽,你就沒辦法往下比賽,風控就是控制你能往下比賽,這就是風控。保持你繼續玩下去,這就是風控。
控制回撤,錯了就砍,你的錢是客戶的,你對了沒用。不是你對的還是不對,是你的想法拿到市場,市場說你錯了你就錯了,那就砍,是靠風控控制,不是靠我的想法。
我很多想法是不愿意賣的,但沒辦法。所以給別人管錢的收益率會大打折扣。
比如說這次 特斯拉 跌多了要加倉,我們風控死活不讓我加。風控不知道這個企業好壞,你定的風控制度,跌完了應該加,他不讓你加,他說按道理應該砍倉不能加倉,所以很難,真的很難。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你要保證你的回撤風險一定以犧牲收益率為前提,除非是很高的交易高手,我顯然不是,我們正在學習,我講得很坦誠。
案例篇--特斯拉、騰訊、攜程
我的方法對大家不一定有借鑒意義,因為未來是看不清的,我只能看清兩個東西,一個是這個公司所做的業務是不是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二是行業的競爭地位是不是最優的,是不是有利的。
我在A股的長期投資很多,比如當年的家化,伊利。我們關注他的時候他還沒有上市,他當時是賣冰棒的,我們當時看好他是利用蒙古的奶源賣到全國。上市第一時間買了。瀘州老窖也投了很多年?,F在就只有家化了(家化本來也是很不錯的企業,現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弄。這個事情也不好說)。攜程我剛開始挺看好,前年賣了。騰訊一直在持有。
一、關于投資特斯拉
比如特斯拉,首先評估特斯拉的財務報表,大家可能擔心他的現金流,這個對我來說意義不是很大。我首先想的是特斯拉造出來的車是不是代表未來,我不知道就去買車試,我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觀察它。
我發現它改變了我對傳統汽車的認識,他怎么想就是未來,只是說現在的人還生活在現實中,對未來還沒有那么強的預見性,可能不知道。
特斯拉改變了我對汽車的看法,我有很多好車現在都不開了。既然對我改變很大,對別人改變也很大,只是時間的問題。開過他車的人對他評價很高,沒開過他車的人都鄙視他,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我們再去研究,既然他生產的車,其實它不是純電動車,電動車只是他的一個特征之一,他改變了人和車之間的關系,有很多細節,我這里就不展開了,車將來不僅僅是工具,有可能是你的秘書、助手或者是你的“司機”,車本身就是你的司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也是處于領先地位。
競爭對手包括現有的中國比亞迪,還有全球的寶馬、奔馳、豐田這些傳統的汽車廠,他們都在做電動車,你上去一看,完全不是一回事。特斯拉是沒有發動機、沒有波箱,傳統汽車核心的東西他都沒有,你原來所有的優勢他都沒有了,之所以現在充電不方便,很多人非議他,利益集團的自我保護罷了,美國那么開放的社會特斯拉也受到了抵制。
一個企業為什么能相信他活下來?一個訣竅,最核心最核心的報表不是損益表,不是看企業的盈利,其實也不是看公司的資產,也不是看負債,最重要的是經營性現金流
我用這一個指標就可以篩出N個公司,特斯拉上個季度末的現金流才轉正,他的經營性現金流做帳的會計制度和我們不一樣,他把有些收入納入融資,沒有納入經營性現金流,他有一個租賃銷售,我這個客戶是付10%或是20%,銀行按揭的,銀行經過金融機構把錢付給特斯拉,他沒有做帳,他不是經營性現金流。
這個現金流沒有放在經營性現金流,他放在融資,你這個錢相當于是被客戶融資,如果這個加上,特斯拉經營性現金流是正的,不是負的。你去看簡單的財務分析,他可能是負的,你細看它不是的。它把你當成金融租賃,相當于是找客戶借錢。
我們看好一個東西,更多是研究風險,我們最擔心有新的對手出來,我們把他所有的對手都去研究,再看看它是不是在領先的狀態。我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大家很關心特斯拉的市值空間能有多大?
我們也設想過,首先我們想,汽車的發展,你看歐洲也好、美國也好,一般是先成為地方品牌,再成為洲際品牌,再成為全球化的品牌,做得最成功的是豐田,是因為性價比把車賣到全世界,現在Toyota大概有1800億的市值。
特斯拉一上來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他已經把車賣到全世界,無外乎是現在的生產能力,用戶本身的成本下降速度還沒有達到讓更多的消費者買它。但是它已經是全球化的公司,只是在等待,因為沒有更強的競爭對手,又是在等待它的成本下降,等待生產能力的上升,最高的市值公司有1800億,能不能給他1000億呢?
我肯定不會在200億把它賣掉,除非我認為他就是一個小品牌的公司,他現在已經在豪華車里面絕對數上升到第二位還是第一位,增長速度絕對是第一位,100萬以上的車他已經是絕對值不是第一位就是接近第一位,我印象是比第一位差一兩萬輛,各種跡象表明它就是全球化的公司。
更大意義上來講,他改變了我們對車的認識,他更多的是互聯網化的汽車,蘋果手機上來以后,集中度大幅度的提高,未來這個市場的領導者是不是特斯拉我們不知道,未來更互聯網化了,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信息傳遞更有效,消費者更容易崇尚第一品牌,是不是特斯拉第一我們不知道,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最大的汽車公司應該高于現有的Toyota的市值,是不是特斯拉是一個問號,你有第二家出來我們再來評估,現在沒有我們就要設想,就這么簡單,我們沒有很深的邏輯。我把我分析的底牌都告訴你,我就是這么想的。
我也研究其他電動車,我發現完全做得不是一回事。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漫畫,《聰明是天賦,善良是選擇》,同樣是媽媽帶的孩子走在大街上看到清潔工,中國的媽媽告訴孩子說,你不好好讀書你將來和他一樣。美國的媽媽對著孩子說,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就能幫到清潔工。
為什么偉大的企業都在海外?最后你會發現,取決于選擇!
優秀企業的選擇是改變世界。特斯拉是這樣的代表,Google也是這樣的代表,Facebook也是,他們都是以改變世界為目的。有些企業是以賺錢為目的,看上去都一樣,因為改變世界也能掙錢,但是你賺錢好象也能改變世界。
我研究國內的電動車企業,你看他搞的又可以插電又可以燃油,如果真有夢想,應該停止傳統車的制造,專做好一件事情,就做電動車,什么都想做,就意味著為掙錢。國內電動車的本來只能賣到十萬左右,現在賣二十幾萬,是因為政府補貼七萬,上海的牌照費免八萬,累計就十五萬,某電動車公司去年一年的盈利是18個億,竟然有70億是政府補貼,間接還有20個億的牌照補貼。
為什么偉大的企業在中國很難產生?歸根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出了問題。我們選擇就是賺錢,而沒有人選擇改變世界(真的以改變世界為追求),打著改變世界的旗號在掙錢的確實不少。
二、關于投資騰訊
我們看企業主要看核心業務,比如說騰訊,騰訊核心的業務現在看似是游戲、廣告,其實都不是,其實他的核心業務就是QQ和微信,他經營的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我把它比作是免費的茶館,他在經營免費的茶館,他是在維持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他維持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保持流量以后怎么變現或是怎么產生價值,那是客戶的選擇。
比如說客戶選擇玩游戲,那是客戶的選擇,并不是騰訊的選擇。不一定我們要把他的業務分成是廣告或是游戲,我不這么看,我還是看他的用戶活躍度是怎么樣,以及用戶在他上面花費的時間。
我在你這兒呆多長時間,有多少人,這本身就產生商業價值,所以他的變現能力是通過什么渠道?
攜程也一樣,攜程主要是靠我給你提供旅行的服務,提供這個服務以后把客戶吸引多來只是提供這個服務,這個服務是不是要送一束花,或是在哪兒吃一頓飯,我覺得不是它的核心,但是也可以作為變現的方式,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是什么,還是靠主流,比如說阿里,我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我完全看不明白。反正有錢什么都可以干??赡芩芸匆话倌辏覀兛床坏?,但是你看不懂,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我這個人不善于搞關系,不善于和人打交道,而且我是風險厭惡型的,一級市場對我來說,雖然我可以對投資標的,對我很有吸引力,但是我不知道我錯了怎么辦,因為二級市場我錯了能止損,至少損失大于0,一級市場我不知道損失有多大,更可怕的原因,一級市場一個交易還要去勾兌,要去談判,這個是我非常不擅長的,不像二級市場研究員研究了,我一個指令給交易員,交易員就做了,不用求任何人,那個事情我做不了。
三、關于投資攜程
關于攜程,多說一下:更多的是一種擇優,我看中它是因為互聯網化以后,人原來的商業模式更牢靠,以前我要打電話,他是兩個改變,一個黏性更高,我們研究過他的客戶再消費,這個比例是很低的,因為要不停的廣告、不停的送卡,不停的提醒客戶打這個電話,客戶不一定記得住,所以客戶維護的成本很高。
互聯網化下載一個APP,所有的都是都在里面,使客戶黏性更高了,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他本身后臺的成本反而低了,以前是呼叫中心,現在是APP,維護的成本就低了。
中國的酒店業,是一個非常分散的行業,它不像航空,如果攜程只是做航空我認為沒有價值,但是沒有一個酒店可以占到足夠高的市場,酒店更多的是作為地域產品,攜程作為中間商就有他的價值。
美國的酒店大部分是幾個五星級的,連鎖店很大,所以相對的市場集中度很高,他集中得高你中間的價值就低了。
這個市場足夠分散客戶不知道從哪兒找,中間商就有價值,客戶必定要依賴于,不是每個客戶都知道哪個酒店在哪兒,客戶一旦互聯網化以后得到這個信息更容易了,以前客戶訂酒店、訂機票都要提前好多天,現在我們研究了,很多都是當天,因為方便了。他隨時能找到,我今天住哪兒不是事先設計住哪兒,我去北京四環堵車下不去了,我趕快找個附近的地方解決。
四、看好的方向
比較看好的還是生物制藥,但怎么進步我還是不知道,我也投了華大基因,最近好象人又出了一點問題??此剖窃趧撛煳磥?,其實都是在為賺錢為目的,沒有企業家的情懷,一個人干得不錯,哪個人又挖走了,薪水高了。
生物制藥可能是一個大方向,包括美國這次生物只要也調整得很厲害,可能又是一次不錯的機會。
另外還是和互聯網相關還是會有好公司跑出來。我很勤奮,研究過很多互聯網的公司。中國所有的互聯網概念公司我基本上都看一遍,看完以后我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也許我是很挑剔。真不知道,你們說的樂視網,全通教育我都研究過。老祖宗留下來的還是有值得投資的,其他就是些標的來交易就完了。
在中國想做長線很難。但真正做長線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尋找標的要非常苛刻,要苛刻到有“潔癖”。
很多人投資是投資人,一個偉大的企業背后都是有一個偉大的人,我們很多企業不具備這個素質,所以我們充其量還是交易標的,若去分析海外的案例后再回過頭來研究中國的企業,你會越看越悲哀,很難找到長期標的。我原來在A股也是長線投資者,現在我慢慢放棄了,真的很難。
方法論篇--投資靠敏銳的感知
預見可以用不同的解釋,我是在感知。比如說我喜歡玩帆船,你說帆船的風是你預見的嗎?或是你能依賴于你的預見玩帆船嗎?更多的是感知。能把眼前的風用好就是了不起的高手。
風是千變萬化,企業也是一樣,不要太相信你的預測能力,我們有很多分析師,他們經常做這個模型、那個模型,假設這個、假設那個,我說你還不如直接假設股價,何必繞那么大的彎子。投資很多不是精確的算法,而是模糊的判斷。
我們能看清一個方向、看清一個狀態就非常了不起了,很多人問我特斯拉明年會銷售多少輛車?我說你問我這個,我肯定不知道,你讓我猜,我可以猜,是8萬輛還是9萬輛這取決于消費者的喜好,我知道他的銷量可能會比去年高,他有新車型推出來。大概知道單價比過去稍微高一點,這個也是可以預見到的,因為他的S比過去賣得貴。
我從來都沒有預見到未來,我最多是感受到未來。我覺得互聯網對人的改變,改變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第二個改變了人和企業之間的關系。
如果有人做什么事能讓我感受到,我愿意去體驗,甚至會順著這種體驗思考,你讓我坐在家里想,我不是改變世界的人,我沒有這個能力。
不是我們創造的企業,不是投資人創造的企業,是企業家創造的企業,只是企業家創造未來的時候我們能感知,我覺得就是很成功的投資者,不要太超越,太超越說白了是自己騙自己,你走夜路不知道自己會掉在坑里。
其實你也不知道未來是什么,我原來也不知道汽車的未來是什么,慢慢嘗試特斯拉,研究這個人,研究他的企業,現在我認為,通過他的路徑我能知道,比如說我可以隨便假想幾個未來,我坐在這兒不需要司機了,結束了我按一下APP過來接我,甚至不用告訴他地址,它就到樓下等我,改變了對車的概念,沒有操控的東西,越來越簡單。
特斯拉每天都在更新信息,你買車的人不光買的車,實際上是買的它的終身服務,所有東西都是改變我們對車的想法。
只有你成為用戶了,不要看電視、看媒體,不要相信那些,競爭對手怕他就說他的壞話,像當年的騰訊,我說QQ,我裝一個QQ就行了,我試了一下,我買了一個手機沒敢用自己的號,當時有卡,我編了一個號加了幾個群,手機放在這兒就吃飯了,一回來手機沒電了,再充電看到的信息是成千上萬的,原來才知道還有這么一個世界,這么活躍,得多少人。
我覺得一個好的產品不是靠你宅在家里預見的,是有人創造出來以后,你要大膽的去感知。這是一個投資人應該有的敏感。
關于VR,我也想去體驗,我們同事也在研究,我還是沒整明白,到底能產生什么樣的商業價值,我還是定義為是比較娛樂的東西,我還沒看明白,我正在研究。
情懷篇--要掙幫助優勝劣汰的錢
A股我們再不認同,再不承認,這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這種情懷抹不去。這是我們的鄉土,培育我們的地方。
我借這個機會多說一句話,說說情懷,這也是困擾我很多年的,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盤越來越被人鄙視,越來越找不到成就感,人最終是選擇,不管是選擇做投資還是什么樣的投資方法,這都是一種形式。
比如說選擇的原則是什么?有的人選擇的原則是我擅長的,我能掙錢的。除了掙錢,還有沒有別的?有些人選擇后為什么很痛苦?選擇賺錢的,他發現賺了錢后依然不快樂,他想選擇另外一條路,但那是找不著,尤其是一些新入行的。我們華英的日常會我都不參加,但是員工培訓我是必須參加的,開始選擇一條正確的路,比你后面再去選擇要強很多。
除了你能不能賺到錢,能不能成功以外,幸福也是一種選擇,所有的生活方式選擇最終就是為了追求幸福,之所以當總統,當了總統就是能改變世界,能改變世界就覺得幸福了。
之所以做文人、文豪就是想通過自己的作品影響世界,這樣有幸福感,人最終的追求是幸福感,幸福感有很多種方式,有的人是追求權利,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是追求安逸幸福和平等等,有的人是選擇幫助別人。
投資不能以成不成功作為唯一選擇,最重要的選擇就是你幸不幸福、快不快樂,除了這以外,我們講得更大一點就是你有沒有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就是我幫助了多少人(幫別人管錢也有社會價值),回到核心,能不能有效促進社會的進步,是不是在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則,或是你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則,或是消滅破壞規則的人也是有貢獻的,索羅斯號稱要消滅違背基本規律的人,為了更早的改變錯誤,我們做不到這么高的境界,我們的投資行為都是在幫助這個社會在做優勝劣汰的事情。
作為一個超過20年投資歲月的人,看如今A股,看到好的一面是市場大了,參與者多了,經濟當中的地位也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力通過融資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在中國做創新也可以輕易的拿到錢,這些我覺得都是好的。
我們現在全民都認識到,包括政府都認識到證券市場的重要性,我覺得這點是可喜的,比較可悲的是他們不知道需要怎樣的證券市場。
換句話說,不知道核心的要素是什么,大家閉著眼睛想一想,證券市場到底是干什么的?是來賺錢的?這沒錯,為什么大家認為這里能掙到錢,大家為什么愿意來這兒掙錢?或者是靠什么能讓大家持續掙到錢?或者說咱們從國家戰略來講,經濟角度來講,為什么需要這樣的市場?
很多問題我們不要想得那么復雜,不要想這個理論、那個理論,你想一點,我們講市場有形手無形手,市場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么?
仔細想一想,其實就是優勝劣汰,競爭最終的結果就是優勝劣汰,優勝劣汰首先是靠制度、靠規則保障,交易也可以驅使優勝劣汰,這是自然法則。
亞當史密斯在《國富論》里講過一句話,“每個人都在市場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實際上這就是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這句話很樸素,仔細想想真是這樣的道理。比如說我們投資經常很苦悶,能掙到錢,他們說你們不就是賭徒嗎?你們對社會有什么貢獻,沒有任何價值。
比如我選擇和企業一起成長,這個企業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有我的功勞,因為我給他輸送了資本,直接或是間接。從交易的角度也是對的,因為交易只要保持一個原則,不能什么錢都掙,我們要掙幫助優勝劣汰的錢。
我不知道政府為什么不允許做空,百思不得其解,差的企業就是要去做空,就要被淘汰。只有被淘汰,這個位置才能讓給成熟的企業、更好的企業,中國才能強大,中國的企業才能強大。
市場就是最成熟的地方,把它當成最不成熟的地方管,我們作為投資者,仔細想想會掉眼淚的。賴以生存的市場最后什么價值都沒有,所有人都在罵,你不就是賭徒嗎?你有多少錢有什么價值?其實他忽略核心的東西,你在市場上是理性的參與者,哪怕你只是在交易,其實都是在有社會價值的。
所以我就想,不管你是做交易還是做投資,都要保持一個基本原則:你是不是在幫助社會在優勝劣汰?哪怕你的認知是錯的,只要堅持這個原則都是對社會有貢獻的。我們不能搞一個明知道不行但為了純粹賺錢也要去賭的東西,那就違背了這個原則,比如ST。只有優勝劣汰,人類才能進化,社會才會進步。
我想借今天這個機會,祝大家成為成功的投資人、幸福的投資人、有社會價值的投資人,謝謝大家!
摘自-資管網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當前為什么要看多物業股? | 他們喂我吃下“過度金融化”的毒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