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優鮮,不再只有前置倉
時間:21-06-15 來源:創業邦
每日優鮮,不再只有前置倉
越來越多的城市菜市場正在“網紅化”,但如果去問問菜市場里租戶的感受——打卡的人多了,年輕人多了,但是生意卻沒有以前好了。不過,今年5月份青島重新開業的優鮮菜場——鞍山二路菜市場卻不是這個樣子,人頭攢動,生意也火爆。
優鮮菜場是每日優鮮智慧菜場業務對外的名稱,如今正在四處開花落地,安徽合肥新安中心市場、常熟五星農貿市場改造方都是每日優鮮。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如今的每日優鮮不再只有前置倉。
北京時間6月9日,每日優鮮公開提交招股書,在給出了頗具經營質量的業績同時,也詳細展示了它(A+B)x N的新戰略和公司更大的發展空間。這里面的A為前置倉即時零售,B為智慧菜場,N為零售云。
貫穿(A+B)x N的邏輯主線一明一暗。明線就是社區商業的場景,暗線則是背后的數字化力量。
要理解當下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必須理解當下中國的城市社區生活。所謂開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真實的煙火氣的生活。即使在今天網購如此發達的時候,可能也很少有人會去大電商平臺下單,只買一包鹽。從一個城市角度看,這種碎片化的需求每天都會發生,貨值不高但是對履約的即時性要求又很高,其匹配過程是一道超級復雜的數學題。
從某種意義上,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曾在一次采訪中透露過他解這道題的思路。當時記者問起他為什么要同時做前置倉和菜市場還要做零售云,他的回答是:“如果你有一個多元的思維模式,可能解題思路就比人家多,不會死在第一步。”
01 前置倉:社區商業的加油站
從超市到便利店,中國線下零售業的主力業態大多為舶來品。但是前置倉卻是中國零售業的本土創新,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市場獨有的業態。
這種創新并非心血來潮,而是各個國家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態不同,導致需要不同類型的社區零售商業形態。比如同樣位于東方,中心城市人口密度較大的日本,便利店幾乎就是社區商業最普遍的業態。而前置倉在中國的出現則首先是由于一二線城市人們生活節奏的變化和消費升級的需求。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時間的緊迫性,使得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白領越來越需要一種能夠兼顧品質和服務的生鮮零售方式。
2015年,每日優鮮在北京首創前置倉,歷經多次迭代,截至2021年3月31日,已經在16個城市開設了631個前置倉。如今每日優鮮平均客單價94.6元,在前置倉領域排名第一,毛利率19.4%,在業內也屬領先水平 。此外,不同于其他平臺靠“羊毛黨”來沖流量沖規模的做法,每日優鮮分外看中有效用戶,也就是能在每筆交易中帶來正向收益、毛利為正的用戶。從2018年-2020年,其有效用戶年平均消費為額558.0元、690.4元、712.8元。
前置倉的核心價值在哪里?僅僅是送貨上門嗎,這一點外賣和快遞同樣可以做到。其實,前置倉的核心價值在于它是為社區商業提供定制化商品服務的中心。一個前置倉能否在社區活下來,在于它能夠多大程度理解這個社區的需求。
理解用戶需求的手段,效率最高的還是數字化和科技,而每日優鮮正是一家披著零售外衣的技術公司。它從2016年開始打磨數字化運營能力,并在2019年與騰訊智慧零售展開戰略合作,打造了一套涵蓋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智能營銷的智慧零售網絡(Retail AI Network,簡稱RAIN)。
當前整個社區零售行業的運營效率低、標準化程度低,仍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而每日優鮮在供應鏈、物流和營銷的許多方面實現了接近100%的數據驅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決策。經過四年多的迭代,到2020年,每日優鮮有98%的庫存補貨決策、97%的采購決策和85%的庫存周轉管理決策都由系統自動完成。2020年,下午5點晚高峰時段SKU在售率為94%。
而借助智慧零售網絡為騎手規劃配送路線,2020年,每日優鮮實現了100%系統自動派單,超過80%的訂單前置倉接受后10分鐘內被送出,2020年騎手平均每天交付50.2份訂單。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每日優鮮的配送人效高于前置倉即時零售行業平均水平。
02 智慧菜場: 數字化的長尾機會
盡管已經通過前置倉深入了一二線城市居民社區的毛細血管中,每日優鮮的布局卻不止于此,而是瞄準了整個社區零售市場。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社區零售行業的規模會從2020年的11.9萬億增加到2025年的到15.7萬億,遠超淘寶起家的女裝、京東起家的3C、美團起家的餐飲。這種規模背后,則是一個高度多元化、碎片化是市場。體現在零售業態的分散情況上,同一個城市里,既有超市、便利店,又有菜市場、電商,沒有一個模式能夠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這也是為什么,盡管看上去線上購物增勢迅猛,菜市場還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大眾至今購買生鮮的最主要渠道。根據艾瑞報告,中國的菜市場規模超過了3萬億,占據了生鮮購物56%的市場份額。
中國的菜市場熱鬧非凡且煙火氣十足,因為它們不僅是家庭購買日用品的地方,還是社交、互動和休閑場所。因此,即便過去幾年消費趨向線上化,菜市場的份額始終保持穩定,且在居民社區內擁有穩固的用戶基礎。
但是從升級改造的角度,菜市場的改造難度也是最大的。菜市場主體多,產權復雜,更重要的是,怎么改造才能既吸引更多消費者,又真正幫助商販增加收入。在過去對菜市場的改造中,有的企業只改造硬件等購物環境,結果就成了網紅菜市場;有的只做線上線下的連接,這等于是把菜市場變成了一個超級大的發貨倉庫;
和其他改造者不同,每日優鮮智慧菜場的經營理念是先獲取長期經營權,再對菜場進行改造,因此身份不再只是只向商戶收租金、不管菜市場整體好壞的二房東,而是菜市場真正的經營者,更有動力推動升級。
具體來說,每日優鮮會通過改造場地與硬件、優化商戶組合并引入新業態;讓菜市場不再只是簡單的交易場景,而是一個集食品(Food)、餐飲(Restaurant)、休閑娛樂(Entertainment)、服務(Service)、醫療保健(Healthcare)為一體的社區MALL(Fresh Mall),比如在買菜的同時,菜場還可提供洗衣服務、健康護理等,打造一站式場景,同時進行硬件升級。
在商戶賦能層面,每日優鮮會為商戶提供包括電子支付、在線營銷、CRM工具和業務規劃在內的全流程SaaS服務包,提升菜場數字化水平。比如,基于消費大數據分析,給予商戶在選品備貨、用戶畫像等方面進行經營決策建議和支持。此外,每日優鮮還會幫助商戶開拓線上電商渠道,建立線上私域流量,增加收入。
其實,菜場的改造升級并不簡單是一個商業場景的數字化,背后是真正對數以萬計的中小商家的賦能和數字化,這也是數字化的長尾效應,讓最小顆粒度的市場參與者也能分享到數字化的成果。
外界可能都會問一個問題,每日優鮮為什么要從前置倉跨界到菜市場?核心原因還是基于中國社區商業所孕育的巨大機會。前置倉和菜市場只是服務不同社區梯隊的基礎設施,但是它們都是針對中國城市社區的基本生活需求,足夠剛需、高頻,同時都是數字化手段應用的最佳實踐場景。對于每日優鮮這樣一家公司來說,需要在更多的場景中,落地自己的數字化能力。
換句話說,每日優鮮最大的優勢和資產,不是那些可見的前置倉,而是其背后積累的這一套基于生鮮零售行業的數字化能力。
現在,這套能力到了溢出的時間。
03 零售云:數字化賦能的沉淀
實際上,零售業一直面臨一個永恒不變的拷問,你如何復制?如何把在A地證明的成功經驗復制到B地?
只有實現標準化復制,零售業才會有真正的規模效應。在傳統零售階段,更多的是靠一套標準化流程的線下門店運營方法來實現。但是這一套方法過去也是中心論的,說到底還是選好大流量位置開店,讓人來找店。
前面說過,社區商業是更多元化而且碎片化,其實也是個性化的。是每個人普通生活中所觸手可及的場景。真正的社區商業其實就是去中心化的,需要為“當地人”服務的,而不是讓他們出來尋找。這也加大了社區商業復制的難度。
而每日優鮮的解題思路是,要在社區做深度數字化。這是解決社區零售發展天花板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直以來,零售行業有著長鏈條、低毛利、跨區域的經營管理難題。三個特點讓社區零售很難實現大規模、高效率、高質量的復制,容易造成用戶體驗的不統一,也給經營管理帶來了很大挑戰——管得好某一個倉、某一個店的可能管不好另外一些倉和店,用戶在這個區域使用體驗好,也不一定到了另一個區域就有相同的體驗。
創立至今,每日優鮮搭建了一個超400人的技術團隊,這樣的技術人員投入,在中國零售公司里并不多見。帶來的結果之一是,每日優鮮已經對生鮮選品、訂貨、質檢、運輸、庫存、配送、營銷等全環節300多個模塊,做出了A1-A5的智能化分級。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在中國前置倉即時零售行業,每日優鮮生鮮管理相關專利和技術團隊規模方面均排名第一,技術和智能化水平行業領先。
關鍵是,這些基于數字化的經驗,如何沉淀下來。
在中心化電商時代,大電商平臺很多都實現了用戶數字化資產和商品數字化的沉淀。但是在社區商業場景,特別是對于生鮮品類,其實全鏈路的數字化運營是更高的門檻。
2021年,每日優鮮啟動零售云業務,旨在通過智能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智能供應鏈管理和門店到家能力,賦能超市、菜市場和本地零售商等廣泛的社區零售參與者,幫助他們以數字化方式快速啟動并高效運營自身業務。
零售云的最大作用,是可以把每日優鮮在前置倉所積累的商品、用戶、運營數字化經驗沉淀下來,并使之工具化系統化。
相比于有的玩家用中心化的方式做數字化賦能,將商家的流量導到自己平臺的做法,每日優鮮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賦能,只在中后臺幫助商家搭建數字化體系,商家仍然擁有自己的私域流量,用戶仍然在商家自己手中。
根據第三方報告數據,伴隨著社區零售線上化和數字化,中國商超零售云的賽道規模預計會在2025年預計超過1.9萬億。每日優鮮在這一賽道的布局,也推高了公司發展的天花板,給予了未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前置倉仍舊是一切的起點,當每日優鮮從一盒盒水果開始,涉足前置倉業務時,外界看到的是一群互聯網背景的技術精英在干最苦最累而且十分復雜的生鮮生意。那時生鮮電商眾多,很多資本也不知道誰會走到最后。但是走到今天,每日優鮮的技術基因所帶來的后發優勢正在逐漸顯現。
能夠彎得下腰,也能夠回歸技術和科技手段,跳出傳統零售固有的路徑,每日優鮮的確在嘗試著如何用更多可能解好社區零售這道題。
摘自-創業邦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完美日記、元氣森林、名創優品、泡泡瑪特 新... | 中國最大的“地主”,這次終于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