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在農業上的長期主義,該投接著投
時間:21-08-30 來源:李妍的雪球專欄
拼多多在農業上的長期主義,該投接著投
$拼多多(PDD)$ $ 本周二發布二季度業績,Q2公司營收230億元,同比增長89%,并實現調整后Non-GAAP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規模41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調整后凈虧損7720萬元人民幣,凈利潤率20%。
不過,該季度盈利數據對拼多多短期財務走向沒有太多參考性,公司繼續引導市場將關注核心放在更長遠的農產品戰略上,并宣布設立“百億農研專項”,計劃將未來幾個季度的盈利,用于農業科技方面的投入。
整體上,這個季度公司的盈利數據,更像是階段性證明一下平臺是具備規?;芰Φ?,將打消市場對公司商業模式的疑慮,從而為后續公司在農產品戰略方向上,長期且漫長的投入樹立信心,以及為贏得股東對接下來公司犧牲短期利潤,以換取平臺在農產品戰略上長期價值的認可。
一,具備規?;芰?,但對短期利潤走向不具備參考性
首先,該季度利潤規模的取得,主要是在二季度收縮營銷開支的基礎上實現的。拼多多當季營銷節奏放緩,Q2費用103億元, 相比上一季度,營銷費用的支出降低了近3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1億元,僅增長14%,
其次,營銷節奏放緩,并未大幅影響用戶增長趨勢和活躍度,反應了平臺的發展是健康良性的,說明平臺規模變大并非單純靠流量驅動。截至2021年6月30日,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達到8.499億,單季新增2610萬,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7.385億,占年活躍買家數的87%。
以14%的營銷投入增速,對照89%的營收增速,以及30%的MAU增速來看。一方面說明平臺的內生增長動力是不錯的,增長并不完全依賴砸錢買流量;另一方面反映了平臺的用戶活躍度和粘性是相當高的,平臺豐富的商品供應、規?;徺I需求下產生的商品價格優勢、以及服務體驗優化等,不斷吸引用戶復購。
與此同時,二季度因淡季收縮營銷開支而產生大規模利潤,對短期公司的盈利走向,沒有太大參考性。該季度的盈利信息,更像是為拼多多的下一階段投入的命題—“農業科技”,能盡早得到公眾認可,而樹立信心。
拼多多宣布將正式設立將專門設立100億元農業科技專項。財報稱,“百億農研”專項旨在面向農業及鄉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為目的,致力于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以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勞動者進一步有動力和獲得感為目標。
本期季報電話會議,管理層一如既往的大篇幅介紹公司的農業戰略,這一次將重心聚焦在農業“科技”上。這也是技術派陳磊接棒以后,給拼多多的農產品戰略規劃的首個重投入方向,“百億農研專項”也將由陳磊將擔任一號位。在接任CEO、董事長之前,陳磊一直擔任拼多多的CTO,并一直倡導用技術給電商和產業帶來新變革。
二,要長期保持拼多多在農產品品類上的特色,靠補貼和供應鏈改善不夠
根據拼多多官方信息,今年上半年,拼多多農(副)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長431%,單品銷量超過10萬單的農(副)產品超過4000款,同比增長超過490%;單品銷量超過100萬單的農(副)產品達到30余款。
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農貨節”中,拼多多“百億補貼”頻道先后覆蓋400多個優質農產區,首批上線的精選農(副)產品即突破1000款,在“零傭金”的基礎上,平臺加大了對優質農產品的補貼力度,“百億補貼”“限時秒殺”等頻道累計補貼超過5000萬。
自“百億補貼”上線以來,優質涉農商家已突破1萬家,并累計上線超2萬款農產品。由于線上農產品需求暴增,也帶動了一大批新農人返鄉創業潮。
補貼之外,拼多多還加大了對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儲配送等供應鏈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路線規劃技術與網絡解決方案,已經初步打造出一套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直連超過1000個農產區,并帶動超1600萬農戶參與到數字經濟之中。
為了能最大程度確保農產品的時效性和新鮮度,拼多多還在全國范圍內持續建設冷庫倉儲、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打造匹配精品農貨的供應鏈體系,通過增加多多買菜等創新式的消費形態,滿足用戶不同層次、不同場景的農產品消費需求。
二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公司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97%,達到79億元,投入大幅增加,主要來自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配送和倉儲費用的增加。
從體驗上,過去一年時間內,拼多多平臺的農貨消費體驗變化相當明顯,無論從商品規格、物流速度和包裝上、農產品品牌塑造、運輸及壞果包賠等售后服務上,拼多多平臺和商家的進化速度都非???。
然而,補貼和基礎設施優化,解決了“供應”和“流通”的問題,卻不能徹底解決農產品生產源頭“質”與“量”的問題。該問題的存在,是由我國農業產業長期以來數字化、技術化程度低所決定的。
反映在拼多多平臺上,就是大量用戶對線上消費農產品的質量普遍不達預期,中差評占據不低的比例。用戶所熟知的品牌是拼多多、或者京東、淘寶,而不是五花八門的店鋪名稱,有很大比例用戶沒意識到,農產品消費體驗不夠好,是受該品類生產及種植環節掣肘,而錯將矛盾歸結于平臺。
三,農業產業大環境如有所改善,小平臺環境自然將得到凈化
5G基礎設施的完善,帶來了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行業的繁榮;朋友圈、小紅書社區、短視頻、直播等視頻媒介形式傳播及社區的普及,帶來了用戶對喜茶、泡泡瑪特、完美日記等新國潮品牌的消費熱情和分享樂趣;突發新冠疫情,帶來了遠程移動辦公習慣、普及了視頻會議、以及帶來了外賣等無接觸經濟的爆發式增長;往更早了說,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也是拼多多早期從無到有,瘋狂獲取用戶的時代大背景……
大多數時候,是時代背景、產業背景,為有所準備的企業和產品,提供了發展的歷史機遇。
具體到拼多多的“百億農研基金”,之所以選擇重金投入農業科技,我認為也是相似的邏輯。假如能推動我國的農業產業大環境,在科學和技術的助力下,實現根本性改善,拼多多作為農產品下游重要流通渠道/平臺之一,自然而然也將受益于整個產業環境的優化,進而,用戶的農產品消費評價也會提升。這將是一個產業生態的問題。
而選擇“科技”這個方向進行投入,一方面是因為農業是一個相對數字化率較低的領域,可以發揮的空間較大;另一方面,陳磊所帶領的團隊當中,很多成員都是技術出身,更擅長用技術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更適合從事科技命題。
二季度,拼多多繼續加大了在研發領域的投入,研發費用為人民幣23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人民幣17億元,同比增長40%。增長主要是由于研發人員的增多,招募了更多資深研發人員,以及與研發云服務費用的增加。未來,拼多多或將持續加大對研發和技術的投入,在補貼和供應鏈優化之外,嘗試通過科技的力量,從源頭上驅動產業變革,推動平臺所服務的產業形成良好的生態。
拼多多在農業科研方面的探索從去年就開始了,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AI種草莓,青年科學家們利用作物生長模型、卷積算法等ai技術將產量提升至高出農人組196.32%。當時,有兩支決賽優勝的參賽隊伍開始探索商業化運營,已將科研成功應用在更廣袤的田間地頭。
本月初,拼多多再度聯合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共同啟動了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繼續邀約全球青年農業科研團隊,利用前沿的營養科學、精準農業等技術,在6個月內挑戰種出高品質、高產量的番茄,并將邀請專家團隊,在關鍵營養元素指標上進行考核。當前,大賽的招募正在進行中,大賽還設立了超過100萬元總獎金池,用于支持優勝參賽團隊,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到農業科研。
總的來說,“百億農研專項” 接下來將“拖累”拼多多的短期盈利。公司稱,“這是一項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將耐心投入,本季度的全部利潤及以后幾個季度可能有的利潤,將首先進入這個專項,直至100億的總額得到滿足。”不過我認為,適時的通過盈利數字彰顯一下自己的實力,也有助于盡早爭取到大多數股東,對公司下一階段犧牲短期利潤換取平臺長期增長目標的支持。
摘自-李妍的雪球專欄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茅臺又破1600,白酒救不救? | 典型的“茅派”價值型投資者如何闖關成長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