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不進樓市的錢應該去哪里?三個全新的蓄水池
時間:21-10-15 來源:海外掘金
流不進樓市的錢應該去哪里?三個全新的蓄水池
問你一個問題:流不進樓市的錢,去了哪里?
不少朋友說,摸不清這一兩年國內投資的方向。
確實,跌宕起伏的2021年,買房的人不再瞧不起炒股的人;只懂吃藥喝酒的基金經理跑不出業績;那些你不能理解的新概念“元宇宙”“泡泡瑪特”,資本在奮不顧身為之買單......
過去的邏輯肯定走不通了,如果看下一個十年?
扎實地,我們從整個宏觀環境的變化、政策解讀、新概念去解讀,嘗試給大家一些啟發。
核心說三點:
一,熱錢永遠比你跑得快、跑得前。這些熱錢都在買什么?它們是機智的還是盲從的?一些現象還是蠻耐人尋味的。
二,貨幣大放水是近三年宏觀環境的注腳,不能忽視,也不能輕視。全球都在盯的美聯儲有了新動向,和你有著哪些不可逃避的聯系?
三,最后也最關鍵的是,不動用房地產這個夜壺,全新的蓄水池有哪些?我們認識、觀察的方法和角度一定要做出調整。慣性在消失,很多舊經驗會失效。
一些基本前提,大家一定要認清,不能抱有任何僥幸。
01 焦躁不安的錢
2021年9月24日,蘋果發布了iPhone13和兩款新iPad。
網上各種梗如期而至,一張圖被傳得最厲害:
2010年買一臺iPhone4,需要8557個比特幣。
2020年買一臺iPhone12,需要0.06134個比特幣。
2021年買一臺iPhone13,需要0.01709個比特幣。
喬布斯大概做夢也沒想到,2021年一臺iPhone,竟夠不上半個比特幣,這甚至是建立在比特幣下跌了半年后的基礎上。
在比特幣喧囂聲越來越小之際,另一區塊鏈新事物 “NFT” 正在社交圈悄然崛起。有人花上千萬,就為了買一個微信頭像。這個世界怎么了?
前有幣圈的孫宇晨花6776萬人民幣,買下了上面那個小丑頭像,后有球星庫里花55個以太坊(折合人民幣115萬)買下了猿猴NFT頭像。
今年五月,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拍賣了9枚NFT頭像,最終成交價格是$1450萬美金,算上傭金共$17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09億。
NFT,全稱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簡單理解是“全網獨一無二”,這一虛擬貨幣現在熱度比比特幣火多了。
你們看看高價拍賣的頭像(下圖右),再看看當年的QQ頭像。像素更糊了,但價錢可是你不敢想象的。
時代似乎變了,又沒完全變。
錢在追捧虛擬貨幣,也在追捧項目。
當年被爆財務造假的瑞幸回來了,2020年凈營收超40億元,同比增長33.3%。
但與之競爭的,已經不只有星巴克,還有咖啡新品牌:Manner、三頓半……2021年6月24日,速溶咖啡品牌“三頓半”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投后估值為45億人民幣。
沒排上隊的資本已經開始孵化新的咖啡品牌……
據“晚點Latepost”報,這些新消費永遠不擔心沒人投錢。“隨便募就是一億人民幣,隨便投。”一家腰部基金的合伙人說,“只是好機會沒有2014年那么多了。”
2021年,咖啡的模樣已經從一大杯演變成一小盒(下圖從左到右)。
投資也從“錢選項目”變成“項目選錢”。
如果你問:這些人、這些資本、這些錢是瘋了嗎?
只要印鈔機不停,熱錢就永遠在焦慮。你以為的深思熟慮,實際上還沒來得及看懂一個個新概念,錢就已經投出去了。
這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當下。
02 一個已知的定時炸彈
誰在瘋狂印錢?
傳統的經濟學觀念認為,財政開支必須量入為出,過度負債意味著把稅收負擔轉嫁給后代,財政赤字貨幣化會引發通貨膨脹等等。
但是現代貨幣理論,認為大量印鈔支持財政赤字或許不會有負作用。雖然現代貨幣理論遭不少經濟學家、著名投資人的反對,但在面對危機時,卻成了最偷懶的選擇。
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聯儲采用了現代貨幣理論,開啟了量化寬松,你簡單理解就是“瘋狂印錢”。
于是,2020年結束之際,這組數據有點嚇人:
1)僅看2020年,美國就印出了歷史上22%的美元;
2)2008-2020年間,美國印出了美元總量的80%。
總有一天要停止這荒唐的操作,那一天就是美聯儲決定加息的日子。
2021年9月22日,美聯儲在9月記者會上透露,“可能最快在下一次會議上宣布縮減購債(taper),逐步減碼QE在明年中旬左右結束是適宜的,taper不是加息的直接信號。通脹高企是暫時的。”
這算是中期頗為重要的一次信號:
1)最快在下一次會議,也就是最快在11月會議宣布縮減購債。
2)taper(縮減購債)不是加息的直接信號。但是鮑威爾表示“taper結束前不會加息。”市場認為,此話暗示taper會加速。
3)鮑威爾安慰說,通脹高企是暫時的。但根據美聯儲公開的數據看,過去一年放水后,啥也沒干,總財富暴增30%——股票凈財富增長了17萬億美元,債券沒什么變化,房地產財富暴增7萬億美元。
美國擁有資產的那少數人,資產規模猛增,沒有資產的勞動人民被留在了原地,被動通脹。
對于美聯儲,我建議你們都多留個心眼,尤其是做投資的朋友。
為什么?
一,在2021年9月15日博鰲亞洲論壇上,央行原行長周小川拋出了擔憂,對美聯儲的關注,“人們將親身經歷現代貨幣理論是否可行。”
二,Taper不等于加息,只是減少購債規模,也就是說,接下來放水的規模會減緩,但是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還是在放水的。
但是,我們還能通過房地產去接水嗎?
03 全新的蓄水池
2008年金融危機后,為了“保八”成功,我國放水四萬億,而房地產成了主要蓄水池,房價開啟了十年的瘋漲。
去年730會議后,“房住不炒”的決心已經足夠堅定。
于國家而言,房地產不能再做夜壺,錢需要全新蓄水池。
于是乎,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做投資,比以前難多了?——除了中年人熟悉的茅臺,其他的元宇宙、新能源、泡泡瑪特……都是全新陌生的概念。
但是,我不建議大家出于焦慮,不懂就投。
那么,如何理解這些全新的概念?到底哪些才是長期有價值的核心資產?
分享三個邏輯,去理解當下的投資新概念。
1)大國博弈的新賽道爭奪戰
2)互聯網的生存戰爭
3)新消費的增量市場
大國博弈的新賽道爭奪戰,有兩個方向:“專精特新”小巨人、新能源行業鏈。
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下一階段的政策重點是: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制造業等領域的支持 ”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促進實現金融與科技、產業良性循環”
“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
“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信貸規模 ”
簡單說,就算放水,也不關房地產的事了,現在要把錢從房地產、高能耗的行業趕到實體里面去,趕到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低碳產業中去。
根據我們之前對聰明錢去向的統計,風向標高瓴資本跳出傳統風投打法“互聯網、醫藥、消費、企業服務”,從2020年開始,正式押注新能源領域各大龍頭。
2021年開始逐步重倉半導體,并表示看好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前沿科技、新能源和智能駕駛、新終端四大賽道。今年上半年,高瓴投了80起硬科技。
新能源的長期投資邏輯有三個:
1)“碳中和”大勢,屬于政策順風的方向;
2)中國的電動車銷量在全球占比超過一半,消費市場的潛力很大,所以比起其他領域的技術創新,新能源的確定性是更高的;
3)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有比較優勢,外資最喜歡買的電動車產業鏈中游的鋰電池,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對發達國家彎道超車的賽道,全球占有份額超過7成。
其中三更為重要,這是中國為數不多可以對發達國家彎道超車的賽道。
與此同時,“專精特新”的底層邏輯,也是為了解決“卡脖子”的問題。
在十四五規劃,以及今年的730政治局會議上,這個概念也再次被提出來了,目的就快速解決一些“卡脖子”的行業難題。
(招商證券: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不斷被提出和細化)
在大國沖突的局勢下,一些“卡脖子”的技術,比如芯片半導體、基礎化工、醫藥、電子、電力設備及新能源,只能關起門來自己做研究,全民懟時間、懟人才、懟資金才能研發出來。
高端制造業里面細分領域非常多,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但凡是某個企業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不僅是在國內走出影響力,也能在大國博弈時,多一份話語權。
不要低估高層的決心,敢用萬億補貼、科創板、創業板砸出新能源賽道;如今也非常果斷地建立北交所,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發展。
比起碳中和和共同富裕,一個更為重要的底層邏輯,是大國博弈背景下的新賽道爭奪戰。
04
二,是互聯網的生存戰爭。
上半年的互聯網大廠不好過,“反壟斷”大錘砸下來后,監管陸續有來,取消外鏈限制,取消音樂版權壟斷……一系列舉措錘掉了不少股價,半年下來中概互聯腰斬跌了45%。
曾經風光無限的大廠們,正在給自己尋找出路。
首先,擺脫“租”字頭。
有觀點評論說,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實際上是扮演收租者的角色,在社會數字化的土地上收取租金。比如網店要在某平臺開店,開店費用、投廣告等等都需要向平臺支付費用。
所以在國內,互聯網并不一定代表高科技企業,它們促進了消費但對實體制造業無太多推動。
為了擺脫“租字頭”,今年大廠們推出不少改革措施——
騰訊捐出1000億給共同富裕專項計劃;
阿里巴巴宣布捐1000億助力共同富裕;
字節跳動取消大小周;
美團CEO王興就共同富裕進行解讀,共同富裕本就植根在美團基因中。
......
其次,尋“新”字頭。
“元宇宙”,成了互聯網大廠最新追捧的概念。
字節跳動的全資子公司代碼乾坤上線了元宇宙游戲《重啟世界》。而“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ex登陸國內,騰訊改名為《羅布樂思》代理發行,上線當天就在蘋果應用商店沖到了免費游戲榜一。
在VR賽道,字節跳動花了近90億元收購了元宇宙概念公司“PICO”,這是今年國內VR賽道的最大一筆收購。
而在元宇宙炒的火熱的這些交易日里,游戲股三七互娛、完美世界等等都被炒了上去。
網上流傳著一張圖搭建元宇宙所需要配備的一系列技術。除了感嘆“我看不懂,但大為震驚”之余,我們應該能讀懂背后的兩層意思:
1)要實現元宇宙,路還很長;
2)互聯網巨頭正在尋找新出路。
短視些看,元宇宙是一個玩概念、炒估值的賽道。
拉長來看,這個概念早就扎根在各大科幻電影、游戲產品中。
電影方面,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元宇宙,《頭號玩家》《失控玩家》以及即將上映的《黑客帝國》,呈現的了元宇宙的世界。
游戲方面,其實和我們更相關的是一款古早游戲《夢幻西游》,最早在虛擬世界復制了人類社會。
網易2021二季報公布,《夢幻西游》仍是網易游戲業務收入的核心產品,也位居App Store暢銷榜前三,憑什么?
這個角色扮演游戲,有自己的銀行系統,能做成熟的商品交易,游戲幣能兌換人民幣。你很難想象,有不少人通過在這個虛擬世界里做交易,給現實世界的自己養家糊口。《夢幻西游》里的游戲宇宙,已經是一個元宇宙的雛形。
可想而知,互聯網砸重金在這里,正是期待一輪新的技術革命與應用。
元宇宙,是互聯網的下一個形態。
05
三,新消費的增量市場。
一切與“新”字捆綁在一起,就永遠不會錯嗎?
盲盒經濟。
2020 年 12 月 11 日,泡泡瑪特在港股上市,首日上漲 80%,讓打新中簽的小伙伴賺翻了,也讓沒法理解泡泡瑪特的投資人震驚。
沒有任何故事的一個個玩偶,給你無窮的遐想空間。而盲盒本身這一機制,也讓人瘋狂復購,只為拼夠一套。
網紅飲品經濟。
奈雪的茶,多輪融資后,終于上市,結果上市第一天破發超11%。看不懂的投資人開始落井下石。
然而,這些在二級市場不受見待的新消費品,完美日記、奈雪的茶以及喜茶、三頓半,都在一級市場被風投的資金搶著要。
新消費,到底是不是一個幌子?還是說,新消費走的是另一般商業模式——賺資本的錢。
在新消費股價不樂觀的背后,也許更復雜的數據是:
1、人口結構
2、消費數據
2021年4月2日,文和友在深圳開業,這個全國最年輕的城市,一天之內擁去數萬人排隊,多個話題沖上熱搜。
在那些年輕人拼搏的城市里,不眠的夜晚,難得的周末,他們把僅有的熱情和力氣用來排隊了。
做傳統食品飲料的投資人,需要重新認識這些年輕人拼了命排隊的新消費。
06
如何選中那7%?
錢流向哪里,決定了財富機會在哪。
最近,我們團隊統計了三大資本的資金流向:
1)互聯網資本,除了投資元宇宙外,也重倉“年輕人的熱愛”,比如奶茶、咖啡、拉面等等。
2)國有資本,我們以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為參考,今年上半年,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主要投向了戰新產業、綠色生態、醫療領域。
3)外資,我們以北上資金為參考,北上資金的第一大重倉行業首次出現變化,新能源行業取代了食品飲料。
但是選對方向還不夠,具體到公司層面呢?
我們拉了一組數據,創業板里首批股票,能實現十年十倍的僅有2家公司,如何選中這7%的核心資產?
其一,當然是自己能讀懂政策,讀懂趨勢,投資就是賺認知變現的錢。
其二,相信市場,優勝劣汰、新城代謝,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美國股票里指數就是個典型例子。
其三,選擇專業的人,選對優秀的投資人,比自己細究細節高效得多,也更適合普通人投資。
對于普通人,跌宕起伏的2021年有兩個重要變化。
第一個變化,成熟資產管理經驗的公司,正在擠破腦袋進軍中國。
貝萊德在中國發行了首支純外資公募基金“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已經發行。此外,還有富達基金、博邁基金正在路上。
第二個變化,過去保本高收益的銀行理財,在今年年底會正式整改、清退完畢。因為今年年底是資管新規的最后期限。
從此以后,不會再有預期收益性的產品。普通人的財富管理,真的要轉型了。
面對全新的蓄水池,面對正在發生巨變的中國的經濟模式、能源模式,敬畏市場,努力讀懂底層邏輯。
不要做只有錘子的人,眼里只有釘子。
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不斷習得新工具,新的分析框架,才能賺到跨越牛熊與周期的錢。
摘自-海外掘金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什么樣的人才能做好價值投資?王國斌:定期遠... | 恒大危機與中國金融監管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