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洪平:大變局下的中國企業困惑和挑戰
時間:21-11-10 來源:領教工坊
蔡洪平:大變局下的中國企業困惑和挑戰
10月30日,第十屆“因為熱愛·中國企業家私人董事會年會”圓滿落幕。400多名中國民營企業家、商界領袖、經濟學家、知名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巨變時代下,商業和企業發展的諸多熱點問題。
本文整理自漢德資本主席、創始合伙人,前德意志銀行投資銀行亞太區執行主席蔡洪平先生以《大變局下的中國企業困惑和挑戰》為題的演講,與您分享。
大家上午好!
我的演講題目是《大變局下的中國企業困惑和挑戰》。大家想想,過去的兩、三年中發生的劇變,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何曾經歷過這么大的變化。特別是最近一年多,每天早晨醒來都會看到很多新聞,無論是國際的還是國內的。
▲蔡洪平在第十屆“中國企業家私人董事會年會”演講
四年半前,我在香港跟幾個互聯網大佬一起吃飯時,提過一句話:我們現在不能只看桌面上的轉盤和菜,還要注意我們的地板在動。
四年半過去了,當時一起吃飯的一位朋友對我說,你的話真對,現在確實是地板在動,很多人暈得厲害卻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因為我們還在看桌面上的事,但實際上是地板在動。所謂“地板在動”,我總結下來就是如今世界上正在發生的幾大劇變。
01 大變局下的三大劇變
1美國五年劇變
第一個,是美國五年劇變。特朗普作為一個房地產商當選總統,美國民主制度受到挑戰,明年中期大選他會不會再度當選也很難說。美國退出巴黎合約協定,也是反人類的舉動。最后特朗普敗選,其支持者沖擊國會,這在美國50個州獨立以后,幾乎就沒有見過的事情。中美貿易大戰,打到今天美國贏了嗎?并沒有。最后拜登統戰,中歐投資協定中止等等。
▲美國五年劇變
這些劇變正在發生,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很多人還沒意識到,現在是地板在動。就像我們坐船的時候明明看著船艙很好,卻不知道為什么會暈。
2中國崛起劇變
第二個,是中國崛起劇變。“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抗疫成功、挺過貿易戰、四個自信、精準扶貧、環境治理、共同富裕……這些都是中國崛起劇變的具體表現。
▲中國崛起劇變
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說,如今中國的GDP已經是全球第一位了。這意味著什么?這要看當今世界有沒有準備好面對中國,有沒有準備好面對中國的崛起,有沒有準備好面對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現在還在抗疫過程中,還身處歷史發展的進程中,這些發展在過去30年是罕見的。最近,國內又有諸多政策連續出臺,包括數據安全、教育雙減、醫療集采,接二連三的新政策使很多企業家目不暇接,這就是中國崛起過程中正在發生的劇變。
3第四次工業革命突變
第三個,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突變。前兩個劇變是果,這個劇變是因。
● AlphaGo戰勝圍棋冠軍,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可以替代人做很多事情;
● 比特幣和區塊鏈對現有的全球金融和經濟體系形成了挑戰;
● 摩爾定律失效,意味著整個工業發展進入到后摩爾定律時代,一種超常發展時代或者說是無序發展時代;
● 諾貝爾獎頒發給“癌癥免疫療法”方面的創新,人類在突破癌癥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癌癥是我們人類目前最大的挑戰,“癌癥免疫療法”可以把癌癥五年存活率提高到80%以上。現在美國是70%左右,中國是23%,未來也許人類突破癌癥的挑戰,會將人類的壽命延長15~20年。)
● 元宇宙是個最新的概念,它可以讓人類生活在虛擬和現實之間,未來世界就完全變了。
這一切是什么?這就是生產力。
今天西方的世界秩序主要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如今研發和技術以過去幾百倍的速度迅速迭代。這些生產力的繼續發展,也將會不斷地挑戰生產關系和全球上層建筑。
▲第四次工業革命劇變
02 中國企業發展道路要變,如何變?
1為什么中國企業出現“舊人哭”的現象?
在這樣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發展道路要如何變?
我們看到一個現象:“舊人哭”,特別是“40后”“50后”“60后”企業家,這兩年有很多這一時代的著名企業家遭遇了重大挫折。
為什么會這樣?
我總結了三點,不代表所有的“40后”“50后”“60后”企業家,但是確實反映了某種現狀,我認為值得思考。
1. “三老”思維
第一,很多這些年代出生的企業家,他們過去成功所依靠的經驗,今天變成了阻礙。很多人還抱著 “三老”思維:老方法、老思維、老體驗。老方法,找政府關系;老思維,總是自己說了算;老體驗,總是自己想“我可以搞定”。過去中國經濟高歌猛進,碰到檻都能解決,現在不行了。
2. “三重”依賴
第二,“三重依賴”:嚴重依賴自然資源,嚴重依賴政府關系和牌照,嚴重依賴貸款。老一輩企業家對政府關系和牌照依賴性太重,今天凡是出事的企業大多與此有關。對貸款的依賴基本都與銀行有關,這一點在地產企業中特別明顯,中國的銀行64%的資產和房地產開發有關。這“三重依賴”是很大的問題。
3. “三缺乏”問題
第三,“三缺乏”問題:缺乏對技術驅動的依賴,缺乏對持續創新能力的依賴,缺乏對人才的依賴。
然而,我們仍然要向這代企業家致敬。他們出生時大多條件艱苦,吃不飽飯、讀不到書。80年代之后,他們是參與中國改革開放的馬前卒。過去中國30年的發展,有他們偉大的功勞。我們應該向這批企業家致敬,他們是可敬的一代,祝他們好。
2為什么又出現了“新人”笑不起來的現象?
現在說說“70后”“80后”“90后”企業家。舊人哭,但新人好像也笑不起來,笑不起來并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在嚴肅地思考問題。
互聯網時代創業的企業家,很多的問題在于只看流量不看質量。網上帶貨的風潮還在繼續,但幾乎都做不大,因為沒有技術含量和質量。我總結了四個“缺乏”,新一代企業家要尤其注重這幾個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
● 缺乏自律,野蠻生長;
● 缺乏對數據安全與國家公共事業和安全關系的思考;
● 缺乏技術含量和持續創新驅動;
● 缺乏對國情的學習和認識。
03 中國企業的機會和出路
我們再說一下中國企業的機會和發展建議。
1從“資本意志”轉向“技術意志”型發展,專精特新是根本出路
今天“40后”“50后”“60后”企業家中“活”得好的是誰?是任正非、王傳福,是這些技術出身的企業家。他們堅持產品基礎、技術領先,不靠牌照,不靠政府資源,也不要自然資源,就是依靠創新。王傳福的比亞迪如今市值7000多億元,寧德時代的經營也非常好。國家提出專精特新是根本出路,這個號召是對的,企業家千萬不要賺快錢。
2緊扣第四次工業革命產業鏈,“十年不抬頭”
我在三個月前的一場對話中說過一句話:中國人三百年不吹牛就有希望。今天我還要說企業家“十年不要抬頭”,大家千萬不要關注福布斯榜單。中國當時70%的首富沒有一個是奔著財富去的。為了財富一定“死”,為了事業一定“活”。為什么讓大家十年不抬頭?因為沒有十年做不成企業。大家要記住,財物是身外之物。
中國目前最大的機會是,全球嶄新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產業鏈在中國。因特爾今天36%利潤來自于中國,高通34%的利潤來自于中國,臺積電也在中國。我們感謝中國前幾十年的發展,悄悄地建立起偉大的“長城”。
越南做鞋子、帽子可以,做芯片、模組試試看?因為它需要一整個鏈。越南缺什么?缺高速公路、政府環境。中國有總里程3萬4千多公里的高鐵,1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全球找不到像中國服務態度這么好的政府,找不到中國這么完備的產業鏈。特朗普做了一件事,雖然并非他的本意,但客觀上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鏈逼起來了。
還有一件事,中國有一批偉大的工程師回來創業了。這些人都是西門子、高通、因特爾的技術專家或是銷售人員,你說他們偷人家技術嗎?沒有。他們回到國內來會發展得很快,比如,我今天設計一個軟件、模組,到深圳兩個禮拜就能搞定,而在歐洲至少需要三個月,因為我們的產業鏈是不休息的。
搞基礎研究不是十年不抬頭,而是至少二十年不抬頭,整個半導體核心的技術和理論都在西方,我們要二十年不抬頭才能實現追趕。
3內外雙循環中實現“缺我不可”,勝過“做大做強”
內外雙循環中實現“缺我不可”,尤其對民營企業來說,“缺我不可”比做大做強好。我們說歐洲有75萬家中小企業堪稱“隱形冠軍”,他們都沒有做大,而是做精做強,做到“缺我不可”或者“離我不可”。在我看來,五百強排行榜和福布斯排行榜都害人,大家千萬不要追求上排行榜。
4契合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互動關系,保持企業生產力的理性發展
契合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互動關系,保持企業生產力的理性發展,追求共同富裕的未來。生產力決定上層關系,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
舉個例子,數據安全目前是很關鍵的議題,我們之前的發展是野蠻生長,如今輔助駕駛汽車在路上到處跑,它們采集的數據誰來掌握和運用?如今大家在互聯網上無所不能,這樣的情況怎能不控制?
這點在“70后”“80后”“90后”企業家身上特別明顯,他們做專精特新沒問題,但是做鏈接、大數據、全國性網絡和非常快的事情時,就要注意一下什么叫理性發展,一定要對中國國情有深刻了解。有機會到領教工坊來聽聽什么是中國國情,了解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謝謝大家!
摘自-領教工坊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從政策底到經濟底 | 賬面資金百億卻還不起幾個億,18家頭部房企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