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五月综合激情久久爱-色噜噜视频-色噜噜色噜噜天天拍一拍-色噜噜人体337p人体-色噜噜噜噜噜在线观看网站-色噜噜狠狠在爱丁香

新聞中心
News
聯系我們
 

電 話:86-755-82910368

傳 真:86-755-82910673

郵 箱:[email protected]

郵 編:518001

操盤600億,數個百倍回報,連續投出韋爾、商湯、長鑫存儲,這家本土PE何以領銜硬 科技投資時代?

時間:21-12-15 來源:新財富

操盤600億,數個百倍回報,連續投出韋爾、商湯、長鑫存儲,這家本土PE何以領銜硬

科技投資時代?

在中國經濟坐二望一的歷史進程中,硬科技是關系未來的決定性變量。本土市場各方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團結姿勢形成合力,力求補齊中國產業鏈的每個缺口。

政府系LP占據主導、頂級科學家創新創業、科創板賦予原創技術高估值,三股時代潮流匯合,PE作為資源的組織者,爭相涌入硬科技攻堅的浪潮。

成立20年的基石資本,迄今累計管理資金600億元,投資項目200余個,退出率高達45%以上,而上市公司形成率則接近30%,這一成績遠優于絕大多數同行。

“不投熱點不搶風口”,基石資本提前布局硬科技,不期然間踩中時代風口。投資硬科技,PE傳統商業模式必須重構,基石資本的經驗是:其一,破除傳統的市盈率思維,通過技術積累和行業地位判斷項目價值;其二,注重項目成長性,以高成長消化高估值;其三,先投資龍頭企業,占住賽道,實現01”的突破,再調整認知;其四,鑒于基金有存續期限,投資時需要判斷技術變革的關鍵時點。

以此,基石資本不僅投出邁瑞醫療、豪威科技(韋爾股份)、商湯科技、中創新航、華大智造等明星項目,收獲了從01的喜悅,更在資本蜂擁之前,以低成本在各賽道構建起從1100的縱深投資生態。如今,其硬科技投資項目的數量占比在5成以上,金額占比則在7成以上。

基石合伙人順利革新認知,與其背后的制度設計有著深刻關系:在GP權益分配上,以高控制權,低分配權的股權架構,保持實控人話事權的同時,利益分配卻向其他核心成員傾斜;在保障LP利益上,則以GP大比例跟投主基金,形成極有凝聚力的利益共同體。

硬科技投資之外,增長見頂的傳統企業轉型帶來的控股型并購同樣空間巨大,基石于此也頗有心得,其全億健康、香農芯創項目的投資回報或浮盈均達10億元級別。

伴隨產業鏈的上行,中國的10萬億硬科技巨頭將在何時誕生?以市場化運作與之共振的本土優秀創投,能否孵化這些巨頭?讓我們拭目以待。

太平洋彼岸,特斯拉(TSLA.O)的埃隆·馬斯克身家超越了3000億美元,他9個月增加的財富超過了股神巴菲特90年的積累。

回到中國,寧德時代(300750)以1.5萬億元市值連續超越中國石油(601857)、中國平安(601318)、招商銀行(600036)等,還在以炫目的速度攀爬。

似時代的隱喻,清晰地勾勒出通向未來的新航道。

隨著Facebook改名Meta,美國四大科技巨頭(Meta AmazonGoogleApple)的首字母縮寫成了MAGA,與特朗普重振美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施政口號縮寫一致。不能不承認,在芯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新能源車、AR/VR這些領域,高科技依然是美國最深的護城河。

而中國在GDP“坐二望一的歷史進程中,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尤為迫切。對于PE行業,傳統產業的轉型需求催生了并購的熱潮;而升級的落腳點,則在攻堅硬科技上。

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硬科技是關系未來的決定性變量,可以重塑中國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地位。本土創投、本土資本市場,以及包括頂級科學家在內的高科技創始人團隊,正以前所未有的團結姿勢形成合力,力求補齊中國產業鏈的每個缺口。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報告,2021年一季度,我國人工智能、醫療健康及半導體投資熱度最高,且A輪及A輪前投資出現回升,科技創新的活力不斷釋放。

2021年初,高瓴創投高調公布:過去一年中投資的超200個項目里,技術驅動型公司占到78%,其中硬科技投資超過80起。而20219月,紅杉中國的沈南鵬則披露,近年來硬科技項目已經超過紅杉投資組合的80%CVC翹楚騰訊同樣加碼硬科技賽道,自2020年初至今,騰訊投資了超過百家科技企業,涉及云服務等多個領域,且多以早期投資為主。

而在2020年,最熱的融資風口還是在線教育、社區團購等商業模式類創新公司。

在業界相對低調的基石資本,于硬科技領域先人半步悄然布局,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芯片、智能制造等領域,不僅收獲了從01的突破,更在資本蜂擁之前,以低成本構建起從1100的縱深投資生態。

近幾年,基石資本在硬科技賽道上的投資,按項目數量計算超過5成,按投資金額計算則達到7成,并投出了豪威科技/韋爾股份(603501)、商湯科技、中創新航(原名中航鋰電)、華大智造、柔宇科技、邁瑞醫療(300760)、埃夫特(688165)、云從科技、文遠知行、壁仞科技等眾多明星項目。

這讓其保持了管理規模的持續增長,以及傲人的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內部收益率)。

01

規模、回報位居行業前列,

締造萬億資本圈

以管理規模、退出率、IRR這三者來衡量,成立20年的基石資本處于國內創投圈前列。

目前,基石資本累計資產管理規模超過600億元,這一規模僅次于深創投、鼎暉投資、軟銀賽富等少數幾家頭部PE機構。

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副董事長林凌等創始團隊均為投行班底,這讓基石極其注重退出,而且對退出方式也十分在意。目前基石資本投資的200個案例,已退出數量在90家以上,退出率約為45%,而上市公司形成率(IPO+借殼或重組上市案例數/已投資案例數)更高達30%,其中IPO形成率達到25%

這一退出成績,在眾多PE機構里屬于上游水平。

此外,20208月,清科曾推出了中國創投20年系列策劃之時代領潮投資人,部分機構掌舵者親口披露了自身的發展情況,盡管數據不是十分全面,但從中依然可以一窺各自的管理規模、投資案例數量及退出數量等(表1)。

   

若以單個項目的規模來衡量,基石資本平均每個項目的投資額約1.5億元;而深創投單個項目投資金額約為5600萬元,達晨創投約為5550萬元;基石資本重點投資的風格彰顯無疑。此外,鼎暉、君聯的單個項目投資金額分別為7.5億元、1.1億元,或許與其并購項目較多有關。

若以IRR(內部回報率)來衡量,基石資本主基金的IRR介于18%-50%之間(表2)。

   

若以被投企業來衡量,據新財富統計,目前基石所投的上市公司中,市值超過百億的有11家,總市值則已達1.2萬億元;此外,還有超過20家公司處于已過會、上市輔導的階段,一些明星項目如商湯科技、華大智造、中創新航、長鑫存儲等,上市后均有望沖擊千億市值(圖1)。

   

02

轉型硬科技,

PE商業模式面臨重構

從早期的山河智能、三六五網、回天新材、山東六和等代表作,切換到如今的豪威科技、商湯科技、中創新航、華大智造等,基石資本的投資重心發生了巨大的遷移,企業經營的基本面也有較大的改觀。

布局硬科技,要求投資人團隊必須堅持自我革新,接受投資思維的自我滌蕩。而這背后,是PE商業模式的巨大改變。

在基石資本原合伙人、香農芯創(300475CEO李小紅看來,本土PE過去習慣的是,上市前以10倍市盈率投進去,在A股上市后以20-30倍市盈率退出,賺的是估值差價和此間企業的業績成長倍數。哪怕企業低成長,只要守到上市,也能三年賺1倍,年化收益20%-30%,這是有安全邊際的。

一級、二級市場間天然的價差,穩賺不賠的上市退出,曾令Pre-IPO大行其道,甚至在業內誕生了地推式找項目、找錢千億巨頭。

不過,這種盈利模式,決定了投資的安全邊際主要來自低估值。以基石資本首個獲取百倍回報的項目山河智能(002097)為例,2004年,基石投資時,這家在業內排名第三的工程機械企業市盈率僅為4倍,基石以3000萬元增資,獲得1244萬股,持股比例高達23.47%,后經過兩次轉贈股,在上市前,基石持股成本已降至1.3/股;2006年,中小板創立,山河智能成功上市,在200710月沖至140/股的高點。基石在這一項目上的回報超過百倍。

如果拆分來看,2003-2007年間,山河智能營收從1.7億元漲至11.5億元,凈利潤從0.23億元漲至1.4億元,相當于業績上漲了約7倍,而估值則從4倍市盈率跳漲至60倍。戴維斯雙擊成功給基石創造了超過100倍的回報。可以看到,IPO帶來的估值跳升,比起業績上漲的因素,對回報的影響更大。

對此,張維有著清醒的認識,“有安全邊際的企業值得下重倉,但資本市場的非理性繁榮是額外的禮物”。

這是PE投資的黃金時代。這也是中國在2001年入世之后,城市化、工業化、全球化發展的高速生長期帶給本土創投的時代紅利。穩妥地盈利與成長,意味著穩妥的收益。

而在大洋彼岸,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風險投資體系支持高科技發展,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雖然破滅,卻給未來埋下了火種。多年后,誕生全球首富的,不是善于在金融危機時抄底、價值投資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RK_A.N),而是持續不賺錢但有著超級成長性的亞馬遜(AMZN.O)、特斯拉。估值邏輯的敘事框架,已被徹底改寫。

而今天,中國也已走到硬科技領銜的新時代。唯有硬科技,在產業與政策的共振頻道上。

2020年,張維在公開演講中提出,無泡沫,不繁榮!中美對抗、科技封鎖、舉國體制的背景下,我們將迎來中國史上最大的科技泡沫。其后他又補充,科技產業競爭結構與趨勢受科技進步與政策引導的雙重影響,當出現大變化時,估值不再受傳統的PE、現金流、ROE等影響

PE傳統模式面臨推倒重來:硬科技公司經營上高度不確定,可能持續虧損,需要長時間投入,技術路線不清晰,商業化前景難以預估,傳統估值體系失效,科學家創業在商業化方面不接地氣”……這些對于本土創投均構成了挑戰,一批早年起跑時領先的明星PE,近來日漸沉寂,正是沒有邁過這道關。

PE是資源的組織方,要實現硬科技投資的邏輯閉環,需要解決三件事:其一,誰來出錢?硬科技是個長時間培育、前期高風險的投資品種,LP的風險承受能力要與此一致;其二,誰來出力?前沿技術多半在實驗室,在高校,如何將其轉化為產業化落地?其三,最終能否實現收益?不賺錢的生意,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市場經濟的優勢之一,是“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共同作用,時代的三股浪潮合流,這三大問題亦迎刃而解。基石則成功踩到浪潮之巔。

03

政府LP占據主流

錢的屬性決定了錢的去向。PE行業募、投、管、退四大環節,GP能發力的主要是,而前端的、后端的退主要由外圍環境決定。GP敢于砸錢投向硬科技,一個主因是背后的LP口味發生了變化。

過去幾年,PE行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資金來源從富有的高凈值人士,到銀行、保險等機構化資金,到政府引導基金和國家大基金為主的遷徙。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20年底,國內已設立1851只政府引導基金,目標資金規模達11.53萬億元,已到位募資規模5.65萬億元(圖2)。而據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的統計,2020年底,中國全PEVC行業的凈資產規模為11萬億元,這意味著,即使不考慮浮盈增值,政府出資已占到了創投行業整體資產規模一半以上。

      

從基石資本不同年份發行的主基金來看,其LP的構成變化亦一脈相承。政府LP占據主導,改變了PE行業的游戲規則和導向。

在基石資本投資管理部總經理宋建彪博士看來,政府引導基金是新時代招商引資的一個抓手,通過資本杠桿撬動創投和項目落地,相比單純的獲利退出,就業、稅收、產業升級才是政府更為看重的KPI

如安徽國資孜孜不倦10年供血京東方,如果只看賬面,直到2020年,才守到京東方盈利,但在當地,京東方帶動了上下游數千億元的產值。2018年底,安徽省又逆勢站隊支持最慘中年人李斌,以70億真金白銀投向幾乎奄奄一息瀕臨絕境的蔚來。2019年,蔚來股價自低點上揚30倍。安徽創投神跡自此出圈。

為了在這場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中占領制高點,地方政府深度參與產業鏈競爭,有時甚至從“娃娃”抓起。上海的芯片產業鏈孵化可謂其中的經典。

曾經,中芯國際(688981/00981.HK)、華虹宏力、展訊、銳迪科、瀾起科技(688008)等龍頭芯片公司齊聚上海,當清華紫光(北京)收購了展訊和銳迪科后,上海為保持優勢,由浦東產投和銳迪科創始人之一戴寶家聯合創立了翱捷科技(已過會)。翱捷后來獲得阿里巴巴等戰略入股,目前也是內地除展訊外,唯一擁有全芯片基帶的公司。剛上市的半導體清洗設備廠商盛美上海(688082),也是上海政府力邀其創始人王暉回國投廠,上海創投引導基金、浦東科投、張江科投等各大國有基金10余年接力給予支持。

上海只是一個縮影。據清科數據,中國已設立的政府引導基金中,投向新興戰略產業的基金規模占比高達61.3%

比較典型的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簡稱“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以中國煙草、中移動、上海國盛、亦莊國際等為主要出資人,規模高達1387億元,其投資催生了我國芯片上市公司和獨角獸的繁榮發展局面,二期規模達到了2000億元。此外,一些大規模的國家產業基金還包括國家制造業轉型基金,規模1472億元;國家軍民融合基金,規模560億元;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規模350億元等等。

國資LP對于硬科技的追逐,扭轉了市場整體投資風格。

在服務政府引導基金上,基石資本連續中標了國家中小基金、深圳市引導基金、深圳市天使基金等引導基金。

以基石天使基金為例,這是深圳天使母基金出資的首批子基金管理機構之一,總規模2億元。出手迄今兩年半時間,這只基金共投資了12個項目,其中有7個已獲后續融資,多個項目估值增長4-5倍。20216月,深圳天使母基金曾公布,其參股子基金所投項目中已涌現出15家估值超1億美元的潛在獨角獸企業,其中,有4家為基石資本所投,且均在硬科技領域。

中部地區通過創投基金吸引項目和資金落地,逆天改命,心情更迫切,如安徽成功改寫區域內天然的產業稟賦,搭上顯示屏、芯片、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快車,一躍成為網紅風投。這固然與當地政府決策部門負責人的眼光密不可分,也與市場化招標的GP織就的產業圖譜息息相關。

基石資本在安徽省的運作,已成為當地典范。目前,基石資本在安徽注冊設立了90余家公司及合伙企業,預計到2021年底累計貢獻稅收將超6億元。

如何將自身長處與地方政府渴求產業升級、國家補鏈強鏈的追求結合起來?基石資本2021年在B輪領投的合肥長鑫存儲,正是其中的標志性項目。

長鑫存儲處于芯片業,目前是中國唯一實現規模量產和銷售先進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產品的IDM公司(半導體垂直整合公司,指從芯片設計到制造、封裝測試、銷售一體化的模式)。

DRAM產品為信息行業基礎通用型芯片,2021年前三季度的全球市場規模超過700億美元,截至2021年二季度,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和美國的美光占據94%的份額(圖3)。

    

長鑫成立于5年前,彼時中美貿易戰尚未發生,長鑫抓住了僅有的機會窗口集成了人才和技術,如今,當時的條件已無法再復制。國內芯片廠商中,福建晉華受制于美光專利,紫光沒有FAB工廠,長鑫是DRAM領域實現國產自主供給唯一的稀缺標的。

2020年末,國家大基金二期、安徽三重一創產業基金各投入50億元,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兆易創新等其他機構投入56億元,合計156億元增資長鑫項目。2021年,長鑫新一輪融資,基石資本投入12億元,成為唯一領投方。

目前,長鑫已完成11期建設,初期產能4萬片/月,而國內DRAM市場需求為50-60萬片/月,如按計劃完成1廠,則將達成10萬片量產。

長鑫的意義不言而喻。一直以來,國產芯片的力量極其薄弱。國內廠商在分立器件、傳感器、無線通訊芯片、應用處理器等細分領域有所突破,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但在CPUGPUFPGA、存儲器等領域則仍幾近空白,目前國產化率均接近于零。長鑫即處于存儲器賽道。

而據Wind數據,中國近14年來,為進口芯片支付了足足3萬億美元的代價,甚至超過進口原油。2020年,中國進口芯片花了3500億美元,是原油進口金額的2倍(圖4)。

  

這是一條艱難的、風險極大的賽道,需要有眼光、有遠見的投資者們集合重資本來培育。在2014年國家大基金成立前,如此大手筆投資芯片或許還是難以想象的,但如今,創投機構協作地方政府、產業資本,并統籌社會資金通力協作,試圖闖關。

高風險,必須配備高收益,才能循環滾動起來,一級市場LP敢于砸錢投資硬科技,頂級科學家愿意從實驗室里走出來,負責承接的A股功不可沒。

04

創新創投創業大潮,

頂級科學家成為主力

在給基金募資時,李小紅曾去深圳灣一號給邁瑞醫療創始人徐航做路演,解釋什么是人工智能。徐航認購很爽快,“20年前,我在清華學的就是人工智能,但那時在中國用不上

無獨有偶,基石投資的豪威科技,創始人之一陳大同也就讀于清華電子學系77級。但當時的中國工業基礎太薄弱,為了發揮所長,他只能漂洋過海去美國深造工作。

那時的中國,還無法發揮出徐航、陳大同的真正本事,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只能應用于國外的產業需求里。數十載春秋,已換了人間。今天,中國產業的高速發展和迭代,已開始倒逼中國最高學府跟上時代,承接攻克科技難關的重任。

20214月,清華大學成立芯片學院;20217月,北京大學成立芯片學院,10月成立計算機學院,后續還將陸續創辦電子學院、智能學院等,全力支持新工科建設,以實現覆蓋前沿學術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國家重大工程的新工科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的快速發展。

在硬科技時代,科學家成為風投機構最愿意挖掘的潛力創業家。中國芯片圈的半壁江山來自清華系(如基石投資的格科微、韋爾股份、歌爾微、長鑫存儲的創始人均畢業于清華),而量子領域的國盾量子(688027)、問天量子、國儀量子(基石資本投資)等都產自合肥量子大道,均孵化自中國科技大學的科研力量。

基石資本的眾多初創類投資項目,也正是以頂級科學家為主力。

如思謀科技的創始人賈佳亞是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IEEE(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還曾擔任騰訊杰出科學家、優圖實驗室X-Lab負責人;瑞萊智慧的首席科學家是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院士和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朱軍教授;致星科技的創始人陳凱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香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副理事長。

新財富進而系統盤點了基石資本2016年之后所投硬科技公司主要創始人的學歷背景,發現他們絕大部分來自清華大學(10家)、浙江大學(4家)、南京大學(3家)、北京大學、中科大、上海交大、哈工大、港中大、香港科技大學等海內外名校(表3)。

   

遍布于芯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工業機器人、量子計算、民營運載火箭、機器學習、創新藥、腦神經精準治療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和高校學霸們,在基石資本等PE/VC助力下,加速發揮自身所長,報效社會。借錢創業做不到,給錢創業肯定干,這是直接融資體系才能達成的效果。

如吳永謙教授創立的藥捷安康,20212月獲得C+5000萬美元融資,由基石資本領投;20217月獲得1億美元D輪融資,基石再次跟投。而此時,創立8年時間的藥捷安康依然是零銷售額。但張維認為,藥捷安康已經在小分子創新藥領域完成了01的飛躍,同時構建了完整的研發技術平臺和體系,而與LG Chem、日本帝人制藥的戰略合作充分驗證了其創新實力與全球合作能力。

其中近20家公司,基石資本是在天使輪、A輪、B輪的早期階段進入,這意味著,學以致用,學以致創,學以致富的速度還在不停提速。

2020新財富500富人榜上,兩位AI行業的少年天才,寒武紀(688256)創始人、畢業于中科大少年班的陳天石,以及小馬智行創始人、畢業于清華姚班的樓天城,雙雙躋身榜單。

而基石投資的影石創新(已過會),創始人正是1991年出生、南京大學的技術大神劉靖康。他最早成名,是讀大學時,僅憑借記者摁電話的聲音就破解了三六零(601360)創始人周鴻祎的電話號碼。

隨著基石生態圈層的不斷構建,更多的一些奇妙化學反應也在產生。人們可以直觀感受到,資本加速推動了人才和技術的外溢。

如基石資本投資的壁仞科技,初創18個月就已融資47億元,其創始人張文,此前正是基石重倉的商湯科技的總裁。

例如,基石資本在投資邁瑞醫療私有化上獲得了超過10億元回報。而后,曾任邁瑞醫療首席運營官的劉杰,離開邁瑞后創立的麥科田生物,也獲得了基石的投資。

再比如,當年慧眼識珠相中汪韜、破格將其錄取的李澤湘教授,旗下弟子先后創立大疆科技、李群自動化等超級獨角獸,而由李澤湘創立的固高科技,基石資本參與投資。獲得基石資本天使投資的另一家機器人企業奇諾動力,其創始人兼董事長梁哲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正是師從于李澤湘教授。

科學前沿技術從實驗室到驗證落地到最終產出,是漫長而充滿風險的過程,一半以上的項目投入要做好打水漂的心理準備。然而,張維認為,做天使投資需要以新公益的心態。也唯有在天使基金里,張維突破了投委會“簡單多數”的限制,給自己設置了一票通過的權力。

科學家和學霸蜂擁創立創新企業,證明了目前中國硬科技投資的系統性打法行之有效。如今,在科創板+注冊制的退出機制打通后,中國正在學習美國如何給科學家們發上市公司,以加速科技創新。

05

資本市場的頂層設計,

貫通硬科技投資產業鏈

硬科技投資風靡,政策和產業環境的變化居于首功。

40年內,中國快速完成了西方國家200年才完成的三次工業革命。眼下,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與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形成歷史性交匯。在這一歷史性關口,張維認為,中國的下一步,一定要完成從趕超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換。在趕超階段,我們做的是從1100的工作,而作為引領者,我們要做到從01的原始創新。而這正是我們與美國最大的差距所在

然而,美國朝野共識已是封鎖核心技術,遏制后來者。

在“卡脖子”情形下的原始創新,更需要整套制度設計來推動。20194月的基石年會上,張維提到,即將推出的科創板,將成為中國下一輪創新經濟的發動機。

對資本市場的深度理解,讓張維的觀點再一次得到了驗證。

科創板的推行,使得中國資本市場有史以來第一次,不再唯“賺錢”為首要考核標準,而是完美承接了一級市場投資硬科技的估值邏輯。營收4億元、從未盈利的寒武紀可以市值千億元;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后,A股市值一度達到港股市值的15……投資者每天都在見證奇跡。

科創板主要服務于戰略新興行業公司,它究竟怎樣給這些還不太賺錢的公司估值呢?

今天,新財富給出一份科創板的估值體系側寫:科創板推出至今,共有360家上市公司。如果我們將其視為一個整體,那么它是一家市值高達6萬億元的公司,市銷率15倍,市盈率91倍,研發費用開支占總營收的11%,而IPO募資達4500多億元,相當于通過上市,獲得了長達10年的研發費用(圖5)。

  

我給你高估值,你給我做研發,就是這么一套激勵機制。

高估值,高研發投入比,以市場化、社會化募資提供超長期的研發支持,可以隨時變現、再融資的便利,資本市場的這一出口建成,相當于貫通了硬科技投資的整條高速公路,這是一場為在前期承擔硬科技創業風險的創業者們、VCPE準備的饕餮盛宴。

而基石資本所投的格科微(688728),已過會的屹唐股份、好達電子,已申報的甬矽電子、中科藍訊等所在的半導體行業,由于產業與政策共振,獲得了更高估值水平。

科創板32家已上市的半導體公司(申萬二級行業),總市值1.4萬億元,市盈率149倍,市銷率22倍,研發營收占比高達16%,而IPO募資1022億元,同樣是提供了長達10年的研發費用。

芯片企業從無人問津到炙手可熱,被張維稱為“不對稱競爭”的金融實踐之舉——科創板居功至偉,它實現了和喬布斯一樣的“現實扭曲力場”。

現在,你能理解為什么如今的芯片一級市場投資如此火爆了嗎?你能理解,基石資本投資的AI芯片商壁仞科技,還沒有流片,就可以在創立18個月時間內獲得高達47億元的融資嗎?

云岫資本的一份統計顯示,2020年芯片行業完成股權投資超過1400億元,這相較于前一年增長近4倍,這也是中國芯片一級市場有史以來投資額最多的一年。

這還只是個開始。隨著國家大基金二期2000億元投資陸續流出,中信證券指出,若按照1:3.5的撬動比,保守預計可帶動5250億至7000億元地方及社會資金,總計約7000億至9000億元投入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遠超大基金一期。

現在,所有力量均已形成協同,每個齒輪,都緊緊地咬合在一起。政府LP、一級市場的PE/VC、二級市場的資本偏好打造出硬科技投資的共識,吸引大批科學家自高校里走出來,在每個方向,一點一滴的努力突破,從實驗室的高科技走向產業化落地,匯聚形成中國產業升級的地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基石資本所處的時代,是一二級市場投資者、LP、國家政策及科學家們,最具共識最齊心協力的時代。

在更高維的追求導向下,人們短暫放棄了對利潤的單純追逐。許多變化正在涌現。如地產背景的碧桂園創投,投資項目中和基石重合的就有長鑫存儲(DRAM芯片)、壁仞科技(AI芯片)、藍箭航天(民營火箭)3家,僅僅在長鑫項目上,碧桂園創投就投入了20億元。此外,其還投了秦淮數據、紫光展銳等等硬科技企業。

此前專注于消費領域的美團,旗下龍珠資本的投資代表作是喜茶、蜜雪冰城、幸福西餅等,在2021年也陸續投出了榮芯半導體(半導體分立器件)、輕舟智能(自動駕駛)、愛芯科技(AI芯片)、芯格諾(混合信號芯片)等多個硬科技項目,數量在已投的13個項目中的占比達3成。

紅杉中國贊助“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華為捐贈鴻蒙與歐拉,騰訊推出了三款自研芯片……每方力量都匯入到創新、創投、創業的時代浪潮中去。

國資LP撬動社會資金、創投挖掘能落地的高科技團隊、注冊制+科創板提供制度上的退出通道,這三股力量的合流,推動投資圈全面轉向,引領中國產業崛起的硬科技領域,成為眾人抱薪之處。

06

三大賽道封神之作,

探尋硬科技投資綱要

硬科技賽道成為共識,但具體到每個項目,又對投資機構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成長性撲朔迷離,傳統的市盈率方式不再適用,局部賽道泡沫已起,面對多重挑戰,本土創投應該如何把握硬科技項目的投資?

對于新賽道,從01的突破是最難的,也就是說,首個投出來并實現盈利的項目,奠定了一家機構對于該賽道的認知。對此,張維抱持著包容之心,在機會大的領域,先占住賽道,在市場中掌握新的游戲規則

在人工智能、芯片、新能源等這些年機會最大、收益最豐厚的賽道上,基石資本都“幸運”地收獲了“從01”的突破,既突破了高估值的認知障礙,又堅守集中投資、重點服務的風格,以實踐詮釋了硬科技該怎么投。

豪威科技:140億估值入股,豪擲2.8億,收獲逾20億回報

“這個項目挺不錯,值得投1個億,基石如今負責科技領域投資的合伙人楊勝君,基于對項目質地判斷提出建議。既然是好項目就多投點,張維給予了充分的信任。最后,在豪威科技140億元估值時,基石資本總共投入2.8億元,占股2%

豪威1995年成立于美國,此后推出全球首顆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使手機可以像相機那樣拍照。作為產業的先驅者,其成為蘋果第一代到第三代iPhone的供應商,但第四代之后,索尼取而代之,豪威開始走下坡路。2012年后,中國手機市場快速增長,豪威創立團隊雖主要為清華班底,但經營管理都是圍繞著歐美市場,國內的小米、華為、OPPOvivo等公司快速發展,卻沒有吸引到他們的注意。

2015年,豪威私有化。2017年,基石資本抓住了難得的老股轉讓機會。

根據基石的判斷,豪威優勢突出,第一,是技術在全球依然屬于第一梯隊;第二,即使失去蘋果,還有一些大廠客戶,商業能力受市場認可;第三,私有化時一年大概有10多億美元的收入,這個規模放在當時的中國芯片公司里也是數一數二的。

不過,當時豪威的經營不佳,毛利率不到10%,基本不賺錢,賬面現金也很不樂觀。基石了解到的信息是韋爾股份的掌門人虞仁榮,也有興趣收購豪威。這是一個關鍵點,基石資本判斷,其一,豪威缺失的部分,例如經營上的優化,在中國市場的開拓等,正好是韋爾可以補齊的;其二,豪威私有化的成本大約是18億美元,此時140億元的估值,相對于私有化成本只是略漲,相對其營收體量,更是只有2倍不到的市銷率。低估值主要源于相對差的經營基本面,但這是可優化的。

當時,芯片股的行情遠沒有今天這么火爆,很多投資者并未看到其中機會。而基石判斷,攝像頭的需求會爆炸式上升,例如當時手機以單攝像頭為主,現在2個是標配,華為手機甚至有4個,人工智能的視覺需求、自動駕駛等都會帶來CMOS芯片需求的大幅上升。實際上,這也的確是單一芯片市場里增長最快的,當年80億美元的市場容量,現在已接近200億美元。

從成長性、估值、經營改善三點出發,基石資本決定重倉豪威科技2.8億元。

韋爾股份并購豪威科技后,從一家IC分銷商扶搖直上,成為A股市場里最純正的芯片概念股之一,再疊加貿易爭端后芯片成為卡脖子技術,韋爾股份市值從百億沖到最高3000億市值,豪威科技是其中最重要的估值支撐,其第二年為韋爾貢獻了4億元利潤,第三年10億元,到2020年則貢獻了近30億元利潤。基石資本在投資之初做出關于市場空間、經營改善的判斷得到了印證。而類似從海外收購高端芯片項目的操作,如今或成絕唱。

主導該項目投資的楊勝君,對豪威質地的精準把握,與他上一份工作經歷息息相關。楊勝君畢業于復旦大學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電子工程系,后來從零開始參與了芯片廠商銳迪科的創業。銳迪科201011月在納斯達克上市,2014年紫光集團分別以17.8億美元和9.07億美元將在美國上市的商展訊和銳迪科先后私有化,并將其合并為紫光展銳,不過整合過程并不順利,大批銳迪科骨干跳槽自行創業,創立了如翱捷科技、恒玄科技(688608)、燧原科技、昂瑞微、三伍微等大批初創類芯片企業。楊勝君也是在此時離開,基石意外得到一個天賜的芯片業資深人士。

入股豪威,隨后成功換股韋爾股份,由于重倉,這筆投資帶給基石資本的,是超過20億元的賬面回報。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投資中看準并出手的綜合性市場投資機構只有基石,其他的參與方要么跟地方政府相關,要么是戰略投資者,要么是產業背景的投資機構。

投資豪威的成功,讓基石比其他創投更早一步在芯片領域實現“從01”,為后續的芯片投資打下了堅實基礎。

商湯科技:多輪長跑,重倉1億美元

投資商湯科技,是基石資本在人工智能領域“從01”的再一次突破。布局了商湯,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就擁有了一覽眾山小的戰略位置,將這個行業所有值得投資的標的和產業動態都研究得清清楚楚。此前負責這一投資的李小紅表示。

2015年,德國漢諾威IT博覽會上,馬云通過支付寶刷臉支付購買了一枚紀念郵票,送給展會。計算機長于邏輯和計算,對圖像視覺的理解一向是薄弱項,基石資本敏銳察覺,這或許代表了未來科技的趨勢,并開始廣泛考察該領域的頭部企業,對企業的判斷同樣是三板斧:產業趨勢,企業經營,估值。

商湯的出現讓基石的科技團隊眼前一亮,這家公司不僅有技術上的優勢,而且,產品化和運營都頗為出彩。創始人湯曉鷗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他從微軟拉來了一支20多人的隊伍打磨產品,又花大價錢請到了一家上市公司CEO來做運營,作為學院派,不僅懂技術,還非常明白成功的商業化,需要在產品端和運營端投入。

看過了商湯科技,李小紅在基石工作群里驚呼,這是一家可能創造千億市值的世界級企業。為了說服合伙人們,李小紅滿世界找人工智能方面的論文看,覺得寫得好的就丟到群里,如果不投,你就是落伍了。在他軟磨硬泡下,張維最終和湯曉鷗、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在香港見了一面,本來約定的1個小時會面,最后變成了酣暢淋漓的4小時長談。李小紅心里默想,這事兒成了。

同期,一些知名PE同樣拜訪過商湯,他們還在猶豫的時候,基石不僅投了,而且連投三輪,從2016年的B2輪一直投到D輪,第一輪就投了4000萬美元,累計投資超過1億美元。看準了的事,值得重倉,這是基石一向的風格。

2017年春節過后,AI行業的投資前景逐漸明朗,阿里領投了商湯的C6億美元融資,很快,投資人甚至搶不到額度。20218月,商湯在港股披露招股書;11月通過聆訊,上市在即。

投資商湯科技的過程中,李小紅和楊勝君帶著團隊把整個人工智能賽道的中國創業公司都擼了一遍,陸續還投了云從科技、第四范式,目前,云從科技已在A股過會,而第四范式也已在港股提交招股資料。

對于新興行業,先人一步占住賽道,是成功的第一步。第二點是對創業團隊、核心發展要素和關卡進行判斷,商湯的案例正凸顯了這一判斷。

中創新航:和管理層一同進入,1.03/股成本價,一年4

2011年,李小紅剛到基石半年時,接觸的第一個項目是藍科鋰業。在經過漫長的時間論證俄羅斯的技術可以實現鹽湖提鋰后,基石在這個項目上總共投入了2億元。

今天,由于新能源下游的蓬勃發展,碳酸鋰的價格上漲至20萬元/噸,而藍科鋰業的生產成本不到1萬元/噸,產能實現了1萬倍的增長,但其單獨IPO存在障礙。基石201710月以5.5億元將其16.65%股權出讓給了科達制造(600499),甚至從中總結出了一條投資軍規,不參與管理層不持股的混改,不參與公司治理沒有得到改善的公司混改,不參與國內證券化存在障礙的混改

但藍科鋰業的影響是深遠的,其產能放量和下游需求的強勁增長,讓站在最上游原材料端的基石團隊,對于新能源產業鏈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為日后的投資鋪墊了認知。

2016年,基石受邀參與了寧德時代的VIP輪封閉融資,當時寧德時代給出的估值是800億元,這個價格在基石看來有點太高了。考慮到股權稀釋等,以上市后退出時凈賺1倍來預估,寧德時代的市值屆時要達到2000億元。

楊勝君回憶道,站在2016年,2000億是民營企業在A股的天花板。那年1月,沒有民企市值超過2000億元,4家民企市值在1300-1600億元之間,甚至超過寧德800億估值的上市民企,都不到10家。

退出端的估值想象力沒有打開,限制了基石資本在寧德時代上的作為。他們決定放棄。但對于這個賽道,基石一直在加深了解,張維在2017年主題為迷霧航行的基石年會上,也表示自己正在看埃隆·馬斯克的傳記,并對硅谷英雄那種活著,為了改變世界而來的情結頗為欽佩。

隨著特斯拉和寧德時代的上市,基石團隊對新能源賽道很快有了新的認識。當聽說中創新航有增資的想法時,基石是第一家跑到其常州總部要求投資的基金。在動力電池領域,前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002594),后有國軒高科(002074)、億緯鋰能(300014),競爭激烈,而中創新航此時的財務數據也并不佳,根據成飛集成(002190)的公告,中創新航2019年盈利6800萬元,而到了2020年上半年則虧損近5000萬元。

但這也恰恰給了基石一個機會。在這一輪,基石和中創新航管理層的入股價格是一致的,按凈資產來增資,價格低至1.03/股。在市場對其解讀還不夠清晰、不夠有利的時候,基石卻非常積極、非常堅定地出手投了近4億元。更微妙的一層是,這也伴隨著中創新航國企混改、管理層入股的過程,此時,對中創新航的投后估值僅僅只有130億元,回頭看,這是一個非常厚道的價格,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但也是一個稍縱即逝的窗口期。

2021年,招商銀行和中創新航簽約,成為其最大授信行,并披露中創新航估值已漲至500億元,這意味著基石上一輪投資的估值已翻了4倍。在后續融資中,基石再次追加了2.5億元投資。在二級市場,寧德時代上市后漲了20倍,市值也已突破1.5萬億元。市場份額低于中創新航的國軒高科,市值800億元;億緯鋰能市值2700億元。這意味著,作為國內排名第三、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巨頭,中創新航上市后市值將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楊勝君認為,投資中創新航,源于基石對這個產業持續的跟蹤,持續的理解,從而精準把握住了機會,同時再一次體現了基石的投資風格,對于看準的、確定性大的事情,敢于下重倉。

復盤硬科技投資邏輯,產業鏈縱深布局

變化的是賽道和估值體系,但不變的永遠是對項目成長性的精準把握和“集中投資、重點服務”的投資風格。對企業成長,張維總結了六個要素:“左邊”是產業周期、產業結構和技術進步,“右邊”則是企業家精神、公司治理和組織體系,應該持續加深對企業、對企業家的認知水平。

PE的學費尤其昂貴,每個項目,成敗得失,基石都會認真復盤其投資邏輯。具體到硬科技投資,成長性的確定是第一位的,基石也提煉出了相應的認知。

其一,破除傳統PE思維。處于產業萌芽或爆發前期的初創公司,常常不賺錢,甚至在高研發投入下持續虧損,如果以靜態市盈率來看,無法真實反映其技術積累和行業地位。若依然停留在市盈率的舊思維上,跨不過硬科技投資的門檻。也正是因為在投的時候,市場還有分歧,還缺乏足夠的資本去搶,基石才能在140億估值時投資豪威,在130億估值時投資中創新航。

其二,硬科技投資,需要投資人對項目質地有更清晰把握。即使你看好這家企業當下的研發實力,具有相對領先的原創技術或產品,它是否能走向量化落地階段?如果能落地,但可能有更多競爭對手會涌入市場,在競爭的情形下,其市場份額會不會減少?毛利是否會下降?財務上是否會惡化?預估的市場需求是真實存在,還是包裝后的概念?這意味著硬科技投資本身,是有技術門檻的,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被投項目的業績成長驗證了基石團隊的判斷能力。商湯科技2015-2017年間營收同比增速均達400%以上,2021年上半年又實現了同比9成以上的增長。華大智造2019年時營收10.9億元,虧損2.4億元;到了2020年,營收達27.8億元,同比增長170%,并實現凈利潤2.56億元。豪威科技、格科微也是這幾年業績增長最為迅速的芯片企業。

其三,先占住賽道實現“從01”,根據行業實際發展,做出具體判斷。例如最初吸引基石關注AI行業的是曠視科技,但最終投資的是商湯科技;而中創新航的投資,也是錯失寧德時代后,及時跟上市場調整認知的結果。

其四,高估值,需要用高成長去消化。PE基金一般有期限上的限制,7年存續期,完成投資往往要2-3年,等待IPO2-3年,退出又要1-2年,這意味著,投資人需要判斷,在3-5年內,被投企業是否位于爆發式增長的前夜?

楊勝君介紹,2016年,基石投資商湯的時候,相當于80倍市銷率,而當時二級市場對標的人工智能概念股科大訊飛大概在三四十倍,這意味著,商湯比二級市場最火的股票估值都要高出幾倍,所以估值很,但是隨著商湯的收入的增長,行業地位的確認,到2018年,基石的入股估值的PS倍數就回到了個位數,投資的安全邊際很高。

2016-2020年間,商湯的收入增長了20倍,估值也增長了20余倍。招股書顯示,2016年基石入股成本折合0.115美元/股,而到了2020D輪融資時,后續機構的入股成本已飆升至0.409美元/股,基石持股估值實現44倍增長。20211123日,商湯通過上市聆訊,上市后,基石的收益空間將會進一步打開。

商湯的投資,使得基石資本合伙人破除了高估值心理障礙。此后,無論是豪威還是中創新航,都是相對估值便宜,但絕對估值很不便宜,但基石都投了。

01的順利突破,使得基石資本不僅獲得賬面上大筆浮盈,還建立起了硬科技投資從宏觀(全球產業格局、國內扶持方向、退出機制變化)到微觀(企業家精神、成長性、估值)的認知體系,并加大了在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各賽道的投資。由于具有先發優勢,基石得以在低成本區間,成功構建了從1100的縱深生態圈。

以芯片領域為例,基石資本及其控股的香農芯創在材料環節投資了金宏氣體(688106),在設備環節投資了屹唐股份和微導納米,在EDA/IP環節投資了牛芯半導體,在設計環節投資了豪威科技、格科微、歌爾微電子、壁仞科技、芯動聯科、好達電子、芯馳科技、中科藍訊和拓爾微電子,在制造環節投資了柔宇科技,在封測環節投資了通富微電(002156)和甬矽電子,在分銷環節投資了韋爾股份、聯合創泰,此外還有半導體DRAM芯片設計制造一體化企業長鑫存儲(圖6)。

07

制度護航成長:如何構建GPLP的利益共同體

時代的航道轉向時,不會通知任何人。基石能連續20年與時俱進,保持優異業績,源于張維始終將看被投企業的核心治理架構,貫徹到基石自身的公司治理上去。

創投行業,無論是被投的企業,還是GP團隊本身,人都是第一位的。團隊建設,是掌舵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需要做好兩件事,其一,團隊內部如何共享利益,保證能擰成一股繩;其二,面對時代的切換,如何能有效識別巨大產業機會,并找到對的人。比如,基石資本前合伙人李小紅和現任合伙人楊勝君在入職基石資本之前,都是完完全全的投資新兵,短短幾年時間,基石資本已幫助他們完成了從產業到投資的轉型。在基石資本,宋建彪坦言,李小紅及楊勝君等產業背景的人才,極大拓寬了投行背景合伙人對于硬科技領域產業的認知,讓豪威、商湯等經典投資案例成為可能。

先來看基石內部的治理架構。新財富比較了基石資本作為GP與同行業的分配理念。

一是GP的股權分配。

國內一線民營GP,較多由少數核心創始人絕對控股。比如從掛牌新三板的幾家PE機構看,股權都較為集中,實際控制人擁有絕對控股權,其他高管合計持股比例一般不到10%

基石資本旗下的眾多子基金,GP向上穿透,最終都由基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00%控制,而其股權結構則設計得頗具玄機,和其他PE的頂層GP兩大合伙人六四開、七三開的模式頗為不同。

從其架構中,可以看到,張維通過分散自身在不同實體間的持股,使得自身在保持相對高的控制權同時,實際擁有的股權比例偏低。基石資產的前三大股東依次是馬鞍山神州基石(持股41.70%)、馬鞍山北斗基石(持股8.40%)、張維(持股7.67%)。

在第一大股東神州基石里,張維持股4成,林凌等其他合伙人合計持股6成;在第二大股東里,張維持股6成,其他合伙人持股4成。

這意味著,通過控制前三大股東,張維能夠控制的股權比例即達到近6成(41.70%+8.40%+7.67%=57.8%)以上,實現絕對控制。但通過前三大股東,其真正的持股比例則只有3成(41.7%×0.4+8.40%×0.6+7.67%=29.4%),這樣張維在保持公司話事權的同時,利益分配上卻向團隊核心成員傾斜。高控制權、低分配權是其股權管理的精髓。

此外,基石資產也陸續引入了一些極具實力的機構投資者如歌斐資產、江蘇文投、安徽鐵路基金、深圳星河集團,以及徐航(邁瑞醫療聯合創始人)、馬秀慧(歐普照明創始人)、胡光輝(三六五網創始人)等知名企業家入股成為戰略股東。這些機構及個人,大部分由基石的被投企業或LP發展而來。

對于GP,除了股權分配代表著利益上的格局,還有投資決策權力的分配。

基石的每只基金都有自己的投委會,在做項目決策時,包括張維在內的投委會都嚴格遵守“一人一票”制,項目是否通過由“簡單多數”的原則決定。怎么讓投委會對基金以及公司負責,而不是看張維的臉色投票?限制自我權力的制度,來自讓投委會成員利益更加綁定在基金上。

大比例跟投,保證與LP利益一致

在基石所有基金投資的項目中,合伙人無權選擇性跟投某一項目,而必須跟投整個基金,并且出資的比例平均超過10%。但項目組的員工則鼓勵跟投項目。張維很欣賞剛剛故去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掌門人大衛·斯文森(David F.Swensen )的理念:管理者較高比例的共同投資,可以保證其站在與投資者同樣的角度對待盈利與損失。

隨著基石管理規模連年攀升,基石的大比例跟投理念會否依然得到體現?

目前,基石主基金領匯基石總出資達到40億元,但據觀察,合伙人們依然有足夠的錢投入。其中,領信基石作為GP出資1%,而出資8.2億元、占比20.5%的馬鞍山信和基石,以及出資1.6億元、占比4%的西藏天璣基石,穿透后均由基石資產100%持有(圖7)。

   

這意味著,基石資本作為GP,在該基金里的總出資達到了10.2億元,合計占比達到了25%以上。此外,管理層個人作為LP的珠海橫琴嘉享基石,又另外出資了1.58億元。

深圳市引導基金、匯通金控、鯤鵬股權投資等政府類LP則合計出資18.1億元,在40億總出資里占比近半,此外,還有招商證券、大地財產保險、平安置業、上海建工等少量的機構LP,出資占比約10%(表4)。

   

這樣的機制同時解決了三件事情,一,和LP的利益高度綁定,最大程度消除管理人的道德風險;二,杜絕合伙人對不同項目的厚此薄彼,能通盤調動資源;三,合伙人身家利益綁定在基金上,他們在投委會的決策才會真正從自身出發,而不是簡單聽老板的。

其中甚至還有一層暗含的信息:正是因為往期杰出業績帶來的超額回報,基石資本的合伙人們,才能有高額資本繼續滾動跟投到新基金里。這樣的制度,才讓基石資本的意識無縫連接至硬科技時代。投資硬科技并不是基金最初就設計好的,而是自然而然市場化選擇的結果。

2011年設立的主基金珠峰基石里,規模14.18億元,一共投資了19個項目,其重點投資領域為消費、文娛、醫藥生物及制造業,最終投出了10家上市公司,凱萊英(002821)更成長為千億市值的明星企業。基石資本合伙人陶濤曾總結道:珠峰基石跟前一只蕪湖基石,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投資組合。如果你拿給其他同行看,人家肯定會認為是兩個不同的GP投的。這中間發生了什么?肯定是我們這些合伙人在不斷學習,積極地去適應新的環境和形勢。

到了領譽基石,總募資37億元,其中僅對韋爾股份(即豪威科技)出資2億元,回報近10倍,就已覆蓋整只基金的大半本金投入;金房節能(001210)、麗人麗妝(605136)、神農集團(605296)、甘源食品(0029914家公司也已上市;此外,還有7家已過會的公司(普瑞眼科、一博科技、新巨豐、影石創新、凌瑋科技、華大智造、商湯科技),且集中在硬科技領域。

領匯基石總募資40億元,硬科技色彩更加濃厚,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一躍成為主流,其中,持股11.8%的香農芯創,已連續投資、收購多個芯片領域標的。此外,領匯已投中了華大智造、中創新航、長鑫存儲、云從科技、第四范式等多個明星項目(表5)。

  

與時俱進的基金投向,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基石資本的發展,不是靠一戰成名、一役掙百億的神話,企業,尤其是PE機構,歸根結底是長跑,需要團隊整體推進所有基金持續盈利,充分相信復利的力量。

據宋建彪介紹,基石的基金體系中,第一類是每2-3年會發行一只的主基金,其不限制行業,階段上以PEPre-IPO為主,目前正在籌備發行第七期主基金;第二類是行業基金,目前已經有科技類、醫藥類、文娛類行業基金,行業基金要保證在該行業的投資占到60%-70%,兼顧VC階段及PE階段的投資;第三類則是專項基金,即項目投資額比較大,主基金和行業基金都有配置,同時募集專項基金參與。有意思的是,目前個人投資者更喜歡投專項基金,因為背后的標的是清晰的。

賦能地方政府

近年來,政府引導基金成為主流LP,基石也在深圳、安徽、江蘇多地布局,在如何賦能地方政府上,基石也已總結出了一套基本操作,安徽是其中典范。201511月,基石資本中標規模100億元的安徽省產業升級基金;20185月,基石資本再次中標規模50億元的安徽省智能制造產業基金(安徽省三重一創基金旗下子基金)。僅在蕪湖一地,基石資本就已注冊十幾只子基金。

就基金的收益而言,在馬鞍山智能制造產業基金中,基石資本投資10個項目,已命中埃夫特(688165)、華恒生物(688639)兩家上市公司,其中,埃夫特在基石幫助下跨境并購獲得多項核心技術,后成為蕪湖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華恒生物投資成本8000萬元,目前賬面估值5.2億元,浮盈5倍;重倉1.5億元的飛馬智科已重組寶信軟件(600845)上市,浮盈50%。此外,該只基金還在中創新航130億估值時投資其1.1%股權,這是有著10倍收益想象力空間的標的;持股2.23%的普瑞眼科也已過會。

產業和項目落地是政府更為關注的,該只基金投資的普瑞眼科、格林晟、致星科技、上海則一物流等企業,紛紛將研發、制造、物流等基地落戶安徽。

從資本和產業資源入手,基石資本深耕安徽,培育和扶持新興產業。

其一是扶持省內重點優質項目,對于安徽省重點項目如長鑫存儲、埃夫特、香農芯創、華恒生物、富春染織(605189)、飛馬智科、歐冶鏈金等,基石資本基金累計投入逾80億元,并作為領投方聯合基石旗下其他基金和帶動社會資本合計投資約50億元。

其二是直接設立企業總部,推動孵化企業品牌,如基石資本一手孵化設立的全億健康,先后投入幾十億元進行收購,營收規模達到60億元,而其總部就設立在安徽。

其三,與基石所投的省外優秀上市公司聯動,以合作的方式引入產能落地。如基石在參與中聯重科(000157)定增后,其子公司上海中聯樁工機械公司搬遷至安徽落地,這一項目滿產后年營收將超30億元,年貢獻利稅超5億元。而在投資中創新航后,基石資本促成了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合肥基地項目在合肥市長豐縣落地建設。

實際上,基石資本目前已披露具體投資額的項目里,前六名中有4家在安徽(表6)。

   

截至2021年二季度,基石資本在安徽累計管理資金規模逾150億元,重點投資項目30個,是少有的在當地投資金額超過100億元的民營創投。作為從安徽走出來的企業家,張維強調:這不是一個生意,這是一個事業,這是我們以產業回饋家鄉的方式。

除了份額逐漸吃重的政府引導基金,基石資本還擁有多年不離不棄的LP,如第三方財富機構諾亞多次與基石資本合作,在領譽基石里通過7家合伙企業為基石募資14.17億元,出資占比高達38%

制度護航企業文化。看得出,張維在基石資本內部的治理架構、激勵機制上煞費苦心,將GPLP的利益最大程度捆綁在一起,并拱衛出基石資本合伙人團隊群星閃耀,有20余年并肩作戰的老同事,有引領硬科技投資的新生代,凝集成極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在每個項目上,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為基石這個集體,迸發并奉獻出全部的潛能。

08

控股型并購:另一個戰場

除了成功布局硬科技,基石資本還在控股型并購上嘗到了巨大甜頭。

行業的洗牌、增長模式的轉變,老一輩創業家的老去和二代的無意接班,國內企業對海外技術、品牌的向往,意味著中國存在巨量的并購機會。2021年,紅杉中國先是控股了法國設計師品牌AMI,這是其首次國際收購,后又對開元酒店發起了要約收購,人們將此視作一種風向標:并購的浪潮要起來了。

操盤并購案例,對投資機構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既要有資金實力,也要具備幫助公司提高運營效率的實力。國內在該領域深耕的PE,只有鼎暉投資、春華資本等寥寥幾家。

“并購投資的風險和參股投資的風險是完全不一樣的”,張維指出,“參股投資是搭便車的行為,就是你看準了這個人,這個企業,把錢給他,然后跟著走就行了。并購投資則完全不一樣,你看準了這個團隊,還必須要能約束住他,如果控制不了管理團隊,就會互相博弈,這種磨合過程會非常痛苦。所以并購投資,你一定要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不是搭便車了,而是要隨時看著駕駛員,判斷他是否勤勉負責,如果不行的話,你還要隨時都有人可以換上”,這十分考驗團隊的能力。

而基石的獨特優勢,正在于其創始合伙人都是投行家出身,對于并購、上市等資本運作頗有心得。并購涉及的金額巨大,對于基石來說,它是小步快跑積累經驗。宋建彪說,并購的投后管理模式和PE投資完全不一樣。每個大型并購投資項目上,都要派一個主要的合伙人全力以赴盯著,此外還要派出財務、法律等專業人才進駐。對于智力密集的PE機構,這無疑是一個人才重資產模式。

目前,基石資本在幫助被投企業并購、自己孵化項目并購壯大,以及控制上市平臺后并購等方面都進行積極的嘗試,并創造了許多成功案例。

最早的成功并購經驗來自于回天新材(300041)。回天新材是一家專門從事膠粘劑和新材料研發、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由某國有研究所改制而來。2001年,基石資本作為外部戰略投資者參與了回天新材的投資。

2004年,基石資本出面清理了員工內部持股,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占股約30%,并由此消除了股東人數過多無法上市的障礙;同時,又授予公司經營層部分股份,完善了經營層激勵機制。雙管齊下,基石資本幫助企業真正完成了國有研究所從職工參與混改到外部機構參與混改的跨越,同時改造了其治理結構,使其實現了從國企改制到市場化經營的轉變。

2009年,回天新材作為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成功上市,基石資本實現520倍收益。

三六五網(300295)則是以并購思維進行行業整合,協助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典型案例。2007年,搜房網、易居中國等房地產網絡巨頭已經在境外上市,三六五網只是一家在南京市精耕細作的小企業,基石資本看到了江浙一帶的區位優勢,認為通過并購可以整合出一家區域龍頭。基石資本與三六五網創始人胡光輝一拍即合、迅速完成投資,并派出林凌擔任副董事長,三個月內把長三角地區沒有被新浪、搜房收購的房地產網絡企業全部找出來,完成了幾起重要收購兼并,每個收購方案因勢調整,最終把這家盈利本只有幾百萬的小公司推到了資本市場,這也是唯一一家在內地上市的房地產門戶網站。

Wind數據顯示,2008-2014年間,三六五網營收從0.88億元增至4.76億元,凈利潤則從0.17億增至1.51億元,基石資本的第一輪投資獲得了150倍的回報。

在三六五網并購壯大到上市的過程中,基石資本和其創始人團隊一直并肩作戰,結成了深厚的友誼,林凌到2017年才退出三六五網董事會;直到今天,基石資本還通過馬鞍山基石等持有三六五網股權。三六五網實控人胡光輝,也成為基石最忠實的LP和戰略股東。

林凌主導的另一個項目全億健康,則是基石在并購領域一次更“激進”的嘗試,這次基石是親自下場,從0開始孵化,推動項目通過并購壯大。

2016年,基石資本在安徽馬鞍山設立全億健康總部,并聯合市場上知名的管理團隊,投資10億元,收購了藥房連鎖企業恒泰醫藥80%的股權。

林凌直接擔任全億健康董事長一職。中國藥店零售市場是一個超過4000億元的大市場,極其分散,面臨存量博弈。基石資本正是看到了這個趨勢,先后投資近30億元,并派多人深度參與公司運營。在基石的巨額資本及人力投入下,在業內資深的楊建國團隊的出色經營下,全億健康通過并購陸續進入浙江、四川、河北等省市,3年時間達到了2500家門店規模,年營收超過60億元,在江蘇省的市占率居第一,在全國連鎖藥店中排名前十。

20215月,基石資本將持有的全億健康股份悉數轉讓給一家全球知名私募巨頭,創下了近年中國醫藥流通領域最大的交易紀錄。

對此,林凌表示,“全億健康是從01的嘗試,也印證了基石資本投資管理大型、控股型項目的能力

2019年,基石的并購嘗試開啟了新的征程——控股上市公司聚隆科技(300475),通過并購來進行業務轉型。

聚隆科技主營洗衣機減速器,經營穩定但增長乏力,賬面上有十幾億元現金,實控人家族有離場的需求。基石資本旗下領泰基石、領馳基石、領匯基石、蕪湖弘唯斥資10億元,獲得其35.54%股權。

控股聚隆后,基石資本派出范永武、徐偉、李小紅、楊勝君4位合伙人進入其董事會,其中,范永武擔任董事長,李小紅任CEO,宋建彪則出任監事會主席。此后,聚隆圍繞芯片等硬科技產業鏈,進行了多項投資及并購:1.14億元入股甬矽電子,2000萬元增資好達電子,3500萬元增資壁仞科技,1.5億元增資藍箭航天……最近,其又以16億元現金收購了聯合創泰,后者主要從事IC分銷業務,上游主要為SK海力士、聯發科、兆易創新等,而下游客戶則包括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云服務商及紫光存儲等芯片廠商。

202110月,聚隆更名為香農芯創。香農是信息論和數字通信時代的奠基人,這一次更名無疑凝聚著基石的期待和憧憬,回到所有故事的原點,從01

目前,香農芯創的市值已從基石進入前的28億元漲至104億元,說明市場對其轉型動作的認可,而基石持股價值也已上漲至近37億元,浮盈高達27億元。

操刀全億健康、香農芯創之后,基石資本在并購領域還會不會謀求更大的動作?畢竟,資管界鼻祖巴菲特,就是在控制伯克希爾哈撒韋之后,將畢生心血歸置到上市平臺中,成為一代宗師。清科曾分析指出,相比于美國,中國本土Buyout基金數量和規模還遠遠不夠,未來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屬于中國的黑石、KKR正在崛起。基石資本,在其中會否有一席之地?總是給出不同解題思路的基石,或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09

本土創投未來暢想曲

新時代PE兩條最重要的成長路徑,硬科技、并購,基石都已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自信,但這并非可以停下欣賞的時刻。

無論以哪種角度衡量,本土創投都面臨著極大成長空間。

其一,市場規模擴容迅速,頭部機構優勢明顯。截至20218月末,中國登記的私募股權機構管理資產規模凈值合計高達12.6萬億元,而2016年末只有4.7萬億元,5年擴容近8萬億元;同時,資源在加速向頭部GP集中(圖8)。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近1.5萬家,而管理規模5億元以下的管理人,高達1萬多家,占比超過6成。

    

與此同時,行業排名前20%的管理人(即近3000家)管理規模占比達90.3%,實際掌控著超過10萬億元資產。

其二,從承接的二級市場容量看,目前,中國GDP規模約為100萬億元,而A股規模僅為87萬億元,資產證券化率(股市規模/GDP)為87%;美國則已達到了200%。若到2030年,中國GDP翻倍,而資產證券化率達到100%,則屆時,A股容量也將達到200萬億元。高容量的A股必將誕生大批千億甚至萬億市值的優秀民營企業,這意味著一級市場的繁榮,還將繼續。

從阿里、騰訊到寧德時代的IPO股東結構變化就能看出,不知不覺間,外資入股+境外上市的成功路徑,已不再是中國優秀企業的華山一條道,本土LP+本土科學家+本土創投+本土資本市場的組合,已經開始萌發出新萬億公司的可能。

其三,從千億市值規模公司看,目前美股有700余家(少量為中概股),而A股只有150家。科技巨頭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市值俱在10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美股前十大巨頭的總市值高達84萬億元,接近整個A股的規模(表7)。

  

以此來看,我們的差距依然明顯,我們的空間依然無限。中國的10萬億硬科技巨頭將在何時誕生?而孵化這些巨頭的早期風險資金,又將是中國本土哪些優秀的創投企業?讓我們拭目以待。

摘自-新財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恒大債務危機表明:融資模式大變革時代就要來...第一顆大雷,排掉了:剩下的暴雷房企們, 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 欧美成人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 日韩在线综合 | 欧美高清激情毛片 | 欧美日韩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 日日干夜夜操s8 |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成年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爱爱视频 | 日韩精品欧美亚洲高清有无 |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日韩亚洲 | 中国一级毛片视频 | 中国一级免费毛片 | 91av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午夜一级特黄毛片 | 男人都懂的 | 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 午夜影院在线观看免费 | 男人的天堂视频网站清风阁 | 久草最新 | 精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一个色综合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第一区亚洲精品 | 四虎在线精品 |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 一级网站片 | 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福利不卡 | 91av毛片| 亚洲美女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成人 | 99re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三级 | 亚洲欧美国产中文 |